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橫掃亞歐的80萬蒙古大軍都不是他的對手 宋朝“文人將軍”杜杲歷史事蹟

橫掃亞歐的80萬蒙古大軍都不是他的對手 宋朝“文人將軍”杜杲歷史事蹟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可謂將星雲集,有的是威震四海的大將,這些著名的將領們在各個朝代中,發揮着自己的軍事才能,從大大小小的戰役中,給歷史留下了濃厚的一筆,縱觀歷史上的這些將領們,其中有一些被嚴重低估的大將,他們是真正獨當一面的英雄人物,咱們就來看看這些被低估的戰神都有誰。

橫掃亞歐的80萬蒙古大軍都不是他的對手 宋朝“文人將軍”杜杲歷史事蹟

宋朝重文輕武,然而宋朝的名將也有不少,除了岳飛、楊業等這些大家廣爲熟知的功臣名將外,上篇說的孟珙就是堪比岳飛的大將,其實還有一個人,跟孟珙同時期,而且戰績相當,在宋朝抗蒙的戰鬥中,也讓蒙古吃了很大虧,他就是宋朝抗蒙功臣杜杲。

橫掃亞歐的80萬蒙古大軍都不是他的對手 宋朝“文人將軍”杜杲歷史事蹟 第2張

杜杲因爲出身官宦之家,他的父親是江西提點刑獄杜穎,他早早的便進入了官場。嘉定十二年,他帶兵與入侵的金兵對戰,便初顯其指揮才能,在戰場上,他面部被射中二箭,還堅持不下戰場戰場,而且絲毫不亂,沉着指揮戰鬥,激勵了士氣,打退了金兵的進攻。杜杲還頗有心計,曾單騎平息了廬州兵變造成的叛亂。其時,駐在榆林埠的數萬金兵請降,有人建議在金兵投降後殺之,奪取輜重。杜杲認爲:“殺降不仁,奪貨不義,納之則有後患”,主張對金兵進行教育,後悉數遣散,這時期的金國也已經國運衰敗,很快就被宋、蒙所滅。

橫掃亞歐的80萬蒙古大軍都不是他的對手 宋朝“文人將軍”杜杲歷史事蹟 第3張

以上不過是杜杲試刀而已,下面就該正式介紹杜杲的戰績了,真正讓杜杲留名青史的是宋蒙的安豐之戰,這場戰役讓杜杲充分發揮了他的軍事才能。孟珙被稱爲機動防禦大師,更多的是靠個人傑出的軍事才華,制定出相適宜的作戰方略來抗衡蒙古,而杜杲與孟珙不同的是他是憑藉靈巧的戰場思維,創造性的使用各種器械來給予蒙人重創。

橫掃亞歐的80萬蒙古大軍都不是他的對手 宋朝“文人將軍”杜杲歷史事蹟 第4張

1237年,蒙古鐵騎向安豐進攻,杜杲作爲守城將領,毫無懼色的面對蒙古的大軍,並且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製造了很多當時針對蒙古攻城的守城器械,比如移動木樓,這是爲了防範蒙古的火炮對城牆的傷害而造出來的,這種移動木樓很高,可以放到護城壕溝的旁邊,上面開有箭窗可以射擊,樓與樓之間用橫木連接,堅固程度是普通城樓的三倍,而且製作方便,杜杲一下子就做了幾百個,佈置成防線,哪個樓被蒙軍擊毀了就同位置換一個新樓上去,就如同一道移動城牆。讓蒙古火炮累的沒有了脾氣,始終攻不下城樓。

橫掃亞歐的80萬蒙古大軍都不是他的對手 宋朝“文人將軍”杜杲歷史事蹟 第5張

既然火炮難以奏效,蒙古一方又開始想起了別的辦法,這次是出動了一批敢死隊,這些人身批十餘層牛皮做的厚甲,連面部都罩住,向宋軍發動衝擊。這些人雖然有面罩,眼睛也不能擋住啊,杜杲就利用這個特點,挑選了一批宋軍中的神射手,使用一種特製的小箭,專門射擊蒙軍的眼睛,殺傷了許多蒙軍中的敢死勇士。此外,杜杲還發明瞭“平底船”、“鵝梨炮”、“三弓弩炮”等大量武器。其中“三弓弩炮”史載可以手動,射程達到千步,比宋軍聞名天下的神臂弓還厲害。他的兒子也繼承了杜杲愛發明的特點,也發現出一種排杈木,這些發明的武器把蒙古軍打的一點脾氣也沒有。安豐城前後被圍三個月,蒙古軍一方損失慘重,死了一萬七千多士兵以後,宋軍的其他援軍也紛紛趕到,蒙古軍不得已倉皇撤退。此戰是中國戰爭史上城邑防禦戰的典型戰例,宋將杜杲守城謀劃有方,堪稱奇才。

橫掃亞歐的80萬蒙古大軍都不是他的對手 宋朝“文人將軍”杜杲歷史事蹟 第6張

蒙古大軍在安豐之戰大敗後,隔了半年,又開始組織攻宋,這次來了號稱80萬蒙古大軍,這次進攻的目標是廬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合肥。好巧不巧的是,杜杲因爲守衛安豐有功,被調往廬州了。蒙古人也是點背,這次一開戰,兩邊就拼器械,蒙軍吃一塹長一智,先築了一道六十里長的土牆將廬州圍起來,再用火炮攻擊廬州,這次杜杲守衛的廬州,資源充足,也用火炮對射蒙軍,並藉機毀了土牆,蒙軍一看,得,還是你,我也不跟你耗了,扭頭撤退,杜杲等蒙軍撤走大半後,乘勝開城門襲擊蒙軍後軍,又讓蒙軍損失慘重,這次又贏了!此後,蒙古大軍又南侵了幾次,可每一次,都被杜杲大敗,來一次,吃一次虧,橫掃亞歐大陸的蒙古鐵騎就生生的被杜杲給擋住了!

橫掃亞歐的80萬蒙古大軍都不是他的對手 宋朝“文人將軍”杜杲歷史事蹟 第7張

杜杲英勇善戰,在戰場上屢立奇功,在政治方面也很有自己的見解,從政期間,均有政績。而且,杜杲還極富文才,是真正難得的文武全才,小編寫這篇文章,希望大家能多瞭解這個在歷史上不太知名的文人將軍杜杲。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