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戰國四大名將分別是哪些人?結局善終的又有誰?

歷史上戰國四大名將分別是哪些人?結局善終的又有誰?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國時代是中國一個大混亂的時代,也是百家爭鳴和英雄輩出的時代,讓本站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

戰國四大名將是指戰國時代四位著名的將領。《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按照介紹,這四位將領出自秦國和趙國這兩個強國,也即分別爲: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就戰國四大名將的結局來說,白起被秦昭襄王賜死,李牧被趙孝成王冤殺,都不是善終的結局。

至於廉頗,雖然最後是病逝的,但是,廉頗是病逝在楚國都城壽春的,也即作爲土生土長的趙國將領,廉頗最後卻落下了客死異鄉的結局,這無疑不是善終的結果。所以,綜合來看,在戰國四大名將中,只有王翦是善終的,並且,王翦之子王賁等人,繼續受到了秦國和秦朝的重用。那麼,問題來了,戰國四大名將中,爲何只有王翦一人善終呢?

首先,就戰國四大名將來說,功高震主只無法逃避的問題,也即白起、李牧、廉頗最後的結局,都和功高震主存在或多或少的關係。功高震主,意思是功勞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脅而心有疑慮。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在韓信爲西漢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後,有人跟韓信說了這樣一句話——“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 可是韓信沒有聽進去,他最後的結局,自然是非常悽慘的。

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功高震主,王翦爲何可以獨善其身。對此,在筆者看來,這是因爲他碰到了秦始皇嬴政,而不是其他君主。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皇帝中,秦始皇嬴政幾乎沒有除掉功臣的事蹟。也即因爲自信也好,寬厚也罷,秦始皇嬴政對於手下的功臣,無疑是善待的。

歷史上戰國四大名將分別是哪些人?結局善終的又有誰?

舉例來說,李信(生卒年不詳),字有成,槐裏(今陝西咸陽興平東)人,戰國末期秦國著名將領。李信在滅燕國之戰中立有大功。後領兵二十萬攻打楚國,先是一路凱歌,後被楚將項燕大敗。在秦國消滅楚國的戰役中,李信率領20萬大軍吃到了敗仗。結果,秦始皇嬴政不僅沒有處罰李信,反而繼續重用他。也即在王翦再次進攻楚國的時候,李信跟隨王翦之子王賁,先攻打燕國,再消滅齊國。

換而言之,如果換做其他諸侯國的君主,像李信遭遇慘敗的將領,即便不被處死,也很難再獲重用了。不過,秦始皇嬴政自然是心胸寬廣的,這也是其可以剪滅六國,建立秦朝的重要原因。因此,碰上秦始皇嬴政這樣的君主,自然是王翦功高震主,也可以善終的重要原因。

當然,在秦滅楚之戰中,秦始皇嬴政將60萬秦軍交給王翦時,內心還有存有疑慮。畢竟這60萬大軍,已經是秦國的全部家當了,如果王翦帶着這60萬大軍造反,秦始皇嬴政真的是無法抵擋。於是,爲了打消秦始皇的疑慮甚至猜忌,王翦多次向秦始皇請求賞賜田宅給自己的子孫。

司馬遷在《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中記載:“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於我,我不多請田宅爲子孫業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當王翦的手下不理解他時,王翦做出瞭解釋,這是表現出自己貪戀田宅,重視子孫的一面,以此打消秦王嬴政的疑慮。從中,我們也可以發現王翦的情商實在太高了。

歷史上戰國四大名將分別是哪些人?結局善終的又有誰? 第2張

最後,對於王翦的這一行爲,無疑爲後來的蕭何提供了借鑑。在西漢建立後,蕭何故意搶奪百姓田地。後來,漢高祖劉邦得勝回朝途中,有百姓攔路控訴相國。漢高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高興異常,也沒對蕭何進行任何處分。也即蕭何通過自毀名節,打消了劉邦的疑慮,表明自己沒有什麼野心,這是蕭何最終善終的重要原因。與此相對應的是,王翦向秦王索要田宅,故意表現出自己貪婪的一面,顯然也是在自毀名節,以此明哲保身。

在這一點上,王翦顯然要比白起、廉頗、李牧高明瞭很多。此外,在秦滅六國之後,王翦主動告老還鄉,也即選擇了急流勇退,這也是其獲得善終的重要原因。王翦之後,他的後代形成了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兩大家族,也即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對此,你怎麼看呢?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