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中國歷史上最後落得被餓死的結局,分別都有哪些君王?

中國歷史上最後落得被餓死的結局,分別都有哪些君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皇帝是指在帝制社會裏的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作爲天子的最高尊稱,是專制統治的象徵與代表。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我們總是無比羨慕古代帝王,他們富有四海,一生想盡榮華富貴,忍飢挨餓肯定輪不到他們,然而偏偏就有那麼幾位帝王,還真就被活活餓死了。他們就是齊桓公姜小白、趙武靈王趙雍、齊廢王田建、梁武帝蕭衍,除了齊廢王田建之外,其餘三人可是歷史上頗有建樹的帝王,然而就因爲晚年的昏聵,卻落下個被餓死的下場。

齊桓公姜小白:晚年寵信佞臣

中國歷史上最後落得被餓死的結局,分別都有哪些君王?

齊桓公姜小白,春秋時期齊國第十五位國君,乃是鼎鼎有名的春秋五霸之首。在其成爲齊國君主之後,任用管仲爲相,積極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使得齊國逐漸強盛,位居春秋諸侯之巔,更是於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成爲歷史上第一位成爲盟主的諸侯。然而在管仲病逝之後,一切都變了。

齊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管仲病重期間,桓公曾詢問其死後誰可爲相,面對桓公提出的易牙、開方、豎刁三人,管仲認爲易牙“殺子以適君,非人情,不可”,開方“倍親以適君,非人情,難近”,豎刁“自宮以適君,非人情,難親”,均不是擔任宰相的人選。然而管仲死後,齊桓公並未聽從他的建議,將三人先後召回。

齊桓公四十三年(前644年),齊桓公病重,易牙和豎刁等擁立公子無虧,並迫使太子昭出逃宋國,這導致公子無虧、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自率黨羽爭位,發生爭鬥。而易牙等人則堵塞宮門,假傳君命,不允許任何人進宮,齊桓公最終被活活餓死宮中。

後來,齊人殺了作亂的公子無虧,立太子昭爲君,即齊孝公。經過這場內亂,齊國的霸業開始衰落。中原霸業逐漸移到了晉國。

趙武靈王趙雍:晚年處理繼承人問題失當

趙武靈王趙雍,戰國時期趙國第六代君主。其即位之時,趙國國力並不強,不僅屢受中原大國欺辱,且經常被林胡、婁煩等柚木民族騷擾,就連中山國都時常進犯。在趙武靈王治下,趙國推行“胡服騎射”,改革軍事裝備和作戰方式,趙國因而國勢大勝,屢敗中原諸侯和北方遊牧民族。然而在其晚年,卻在繼承人的問題上犯了糊塗。

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的第一任夫人,在爲其生下太子趙章後去世,後來他又娶了一位美女吳娃,併爲其生下一子趙何,數年後吳娃也病逝。由於經常思念吳娃,於是他便按照吳娃的遺願,廢掉趙章的太子之位,轉立吳娃之子趙何爲太子,並於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前299)傳位於太子何,是爲趙惠文王,他則自稱爲主父,要知道此時的趙武靈王纔不過45歲。

中國歷史上最後落得被餓死的結局,分別都有哪些君王? 第2張

趙惠文王在肥義的輔佐下很快進入角色,而這又令無所事事的趙武靈王徒生失落感,再加上對被廢的公子章多有愧疚,他開始後悔自己的一時衝動。於是在前296年,趙武靈王又封公子章於代,號安陽君。意圖以趙王何和代王章兩王並存,自己則作爲父王統治兩王,重新執掌大權,但這遭到宰相肥義的堅決反對。

肥義於是將趙武靈王的想法告訴了趙王何,並建議其控制軍隊,防止發生變故。趙武靈王見肥義不同意,於是將此事告訴了公子章和大臣田不禮,並暗示他們做好應變準備。

趙惠文王

前295年,趙雍帶着兩個兒子游歷沙丘宮,趙章與親信田不禮趁機假傳主父之命,令趙何前去覲見。肥義覺察出事情不對,於是自己替趙何前往,結果於土中被刀斧手殺害。趙章見事情敗露,於是率領親兵攻打趙何,大臣李兌和公子趙成則早有防備,率兵殺退趙章。趙章見奪位無望,於是逃入主父宮中尋求庇護,李兌、趙成則帶兵包圍主父宮,在要求交出趙章遭拒後,派人進入宮中殺死趙章。隨後,趙成、李兌迫使宮中侍者逃出,唯獨留主父趙雍於內,令士兵四面圍困,最終將趙雍活活餓死於宮中。

齊廢王田建:舉國而降後被餓死

齊廢王田建,齊國的最後一位國君。齊王建在位期間,往日的戰國七雄已經變成了秦國一家獨大,不過得益於秦國的遠交近攻政策,齊國並沒有遭到侵犯,得以安享了一段時間的太平。

齊王建四十四年(前221年),秦國在消滅其他五國之後,秦將王賁奉命從燕國南下攻齊,齊國雖然陳兵西部邊界,但已然無法阻擋秦國統一天下的步伐。秦王政派賓客陳馳到齊國,對齊王建謊稱,只要投降秦國,秦國便賜給他五百里的封地,而後勝也勸說齊王建不要抵抗。

於是乎,齊王建便聽從他們的計策,舉國投降秦國,齊國滅亡。投降後的齊王建被秦王政安置在了邊遠的共地,居處在荒僻的松樹、柏樹之間,不給供給齊王建食物,齊王建最終活活餓死。

梁武帝蕭衍:晚年沉迷佛教,荒廢政事

中國歷史上最後落得被餓死的結局,分別都有哪些君王? 第3張

梁武帝蕭衍出身蘭陵蕭氏,是南北朝時期南樑的建立者。蕭衍在統治初期,很是勤於政務,廣受納諫、任用賢良,對劉宋、南齊以來的弊政進行改革,而在節儉方面,更是堪稱古代皇帝的典範。可以說,蕭衍稱帝初期的政績是相當顯著的,然而在其晚年卻因沉迷佛教,而開始荒廢政事。

蕭衍晚年篤信佛法,郭祖深形容“都下佛寺五百餘所,窮極宏麗。僧尼十餘萬,資產豐沃”,他不僅窮盡心力研究佛法,更是數次入寺爲僧,根本沒有精力再處理朝政,朝政開始變得混亂,奸佞遍佈朝野。

侯景原爲被鮮卑族同化的羯族人,早年曾在高歡帳下效命,因與高歡之子高澄不和,在高歡死後投降西魏,因宇文泰對其懷有戒心,於是侯景又轉而投奔蕭衍。後來,蕭衍與高澄講和,條件則是將侯景送回東魏,侯景得知後,以誅殺朝中弄權的朱異爲藉口,發動叛亂,一路勢如破竹,兵臨建康、圍困臺城,而由於蕭衍晚年荒廢政務,各地援軍按兵不動,坐觀成敗。

由於守衛城門的蕭正德投靠侯景,叛軍得以入城,臺城淪陷。自此,蕭衍開始受制於侯景,他的要求大多不能被滿足,就連日常飲食也被減少,年邁的蕭衍憂憤交加,從此一病不起。太清三年(549年)五月初二(6月12日),蕭衍躺在臺城皇宮淨居殿,最終在飢渴交攻的慘況中逝世,享年八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