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清朝有十二個鐵帽子王,幾乎全都有功勞

清朝有十二個鐵帽子王,幾乎全都有功勞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清朝近300年曆史裏,一共產生了12個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那麼,要想得到鐵帽子王,是不是很容易呢?

我們知道,皇帝的兒子一般被稱爲“王”。明朝朱元璋共生育了26個兒子,除了皇太子和夭折的幼子外,其餘24個兒子全部封爲親王。這些親王的嫡長子依然承襲親王爵位,其餘兒子則封爵爲郡王。然而,到了清朝,封王就沒有這麼簡單了。

清朝從一開始,就對封爵進行了嚴格的控制。哪怕是皇帝的兒子,在沒有立下軍功或者其他功勞之前,都很難被封爵。

如努爾哈赤的兒子們,都是在行軍作戰中立下軍功,才被封爲貝勒。再如康熙皇帝的皇九子胤禟,很受康熙皇帝喜歡,經常跟隨在父親身邊。但由於沒有立下功勞,一直沒有封爵,直到46歲了,才被康熙皇帝封爲貝子,爵位比貝勒還低。

顯而易見,只有立下極大的功勞,皇子們才能被封爲郡王、親王。

與明朝不同的是,清朝的皇子們被封爲郡王、親王后,並不能原封不動地承襲下去,而是要逐代遞減。親王的兒子,只能被封爲郡王,再傳下去,就只能被封爲貝勒。直到被遞減到一定爵位後,纔會停止。

經過幾代人的承襲後,當初再威名顯赫的家族,基本上也就被邊緣化了。除非,這個家族中出了一兩個很牛逼的人物,繼續爲朝廷立下很大的功勞,才能重現當年的“光輝歲月”。

唯一的例外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鐵帽子王無論承襲多少代,爵位永遠不降。可想而知,能夠獲得鐵帽子王的爵位,一定是對清朝開基創業或統一全國立有大功的人。

清朝有十二個鐵帽子王,幾乎全都有功勞

清朝鐵帽子王的數量也不多。近300年時間裏,總共封了12個鐵帽子王。他們分別是:禮親王、鄭親王、睿親王、豫親王、肅親王、莊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怡親王、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

這12個鐵帽子王裏,絕大多數是靠功勞獲得。只有一名例外,他是靠寫字寫得好。他就是慶親王奕劻。

奕劻是乾隆皇帝的曾孫,生於1838年。由於他這個家族不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幾代傳下來後,他只能承襲輔國將軍的爵位。兩年後,加封爲貝子。1860年,咸豐皇帝過三十大壽,又被加封爲貝勒。

奕劻不學無術,但是寫得一手好字。當年,還是懿貴妃的慈禧與弟弟桂祥通信時,經常找奕劻代筆。奕劻認認真真地完成了任務,獲得了慈禧的好感。

清朝有十二個鐵帽子王,幾乎全都有功勞 第2張

慈禧太后掌握大權後,對奕劻青睞有加。她利用同治皇帝大婚之機,將奕劻加封爲郡王,同時授予御前大臣的職位。

後來,慈禧太后越來越看恭親王奕訢不順眼,1884年中法戰爭失利後,以 “委靡因循”的罪名,將以恭親王爲首的軍機大臣全部罷黜。

慈禧太后斥退了恭親王后,一方面以禮親王世鐸代替爲領班軍機大臣,另一方面以奕劻接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加封慶郡王。1894年,慈禧太后舉行六十大壽,奕劻被封爲慶親王。1898年,在“戊戌變法”中,奕劻幫了慈禧太后大忙,獲得了“世襲罔替”許可,從此成爲清朝第十二個鐵帽子王。

1903年,軍機大臣榮祿病死後,奕劻進入軍機處任領班軍機大臣。至此,奕劻掌握了內政外交大權,權傾朝野。

然而,奕劻雖然位高權重,卻很貪婪,所謂“能力奇差,貪財細大不捐”。許多人不理解奕劻爲何官越做越大,向慈禧太后提出反對意見。 慈禧太后嘆了一口氣,說:“他啥水平我能不知道嗎?但是看來看去,還是他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