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同樣是驅逐匈奴,而他們幾乎誅滅匈奴,名聲反而不及衛青和霍去病?

同樣是驅逐匈奴,而他們幾乎誅滅匈奴,名聲反而不及衛青和霍去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曾經爲漢民族嫉恨最深的有兩大民族。一個就是兩次進入中國進行統治的女真族(後來更名爲滿族),另外一個,就是匈奴。

匈奴自西漢立國以來,就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無數英雄男兒都渴望着,有朝一日能夠屠滅匈奴。永和元年春,南宮大殿。在太后的授意之下,北擊匈奴的大業正式開始施行。

同樣是驅逐匈奴,而他們幾乎誅滅匈奴,名聲反而不及衛青和霍去病?

永和元年冬十月乙亥,以侍中竇憲爲車騎將軍,伐北匈奴。此時,匈奴依然處於南北分裂狀態,南匈奴在對北匈奴的戰役中,敗多勝少。因此,南匈奴一直希望,能夠藉助漢朝的軍力,重新奪回自己所失去的一切。

2

北匈奴早就想好了應對聯軍的策略,只需要以逸待勞,漢軍和南匈奴的軍隊就會大敗而去。可惜他們不知道,不止匈奴人瞭解草原,某些漢人也對草原和大漠瞭如指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耿秉。

十六年前,大將竇固出酒泉(甘肅酒泉)西進,直到天山,佔領北匈奴汗國最肥沃的耕地之一伊吾盧(新疆哈密),留兵屯墾。另一位大將就是此次和竇憲一起出徵的耿秉。

耿秉在大軍出征以前,就對匈奴地區的風土民情、氣候地形等進行了深入的瞭解。此次出兵,正可以一展所長。竇憲見大軍久久找不到北匈奴主力,進退維谷,軍中將士多有回返洛陽之意。只能向耿秉諮詢部隊下一步的方向。

3

耿秉進言,當此之時,正要入秋,北方溫度亦開始下降,水草越往北就越稀疏,因此,北匈奴也不能馬不停蹄的向北而去,萬般無奈之下,只能向南轉戰,纔不至於將自己的軍士和百姓困死。

耿秉建議大軍繼續北進,同時加緊派出更多的探子,以蒐集戰略情報,找到北匈奴主力。竇憲聞言,心懷大暢,於是部隊繼續分開向北進軍,同時保持各方的信息通暢。

同樣是驅逐匈奴,而他們幾乎誅滅匈奴,名聲反而不及衛青和霍去病? 第2張

連日下來,漢軍又向北進軍了五百餘里,但始終沒有看到北匈奴大軍的蹤跡,軍中將士對此也大多生出退卻之心,竇憲見此,亦不免憂心忡忡。耿秉見狀,急忙向竇憲進言,暫時命令大軍停止進軍。

4

耿秉考慮到,漢軍行了這麼久,應該就會和北匈奴大軍交鋒了,如果此時聯軍任意一部遇上北匈奴,都難以保證必勝。即使是勝利,也只會“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因此,當務之急,只有將大軍合爲一部,才能夠在遇上匈奴大軍之時,保證自己軍隊戰力的絕對優勢。不久,幾路大軍在涿邪山(今蒙古西部、阿爾泰山東脈)會師。

當大軍進至稽落山(今蒙古吉爾連察汁嶺西北)地區時,與北單于統率的主力部隊相遇,連日來,漢軍一直不見北匈奴大軍的影子,乍見之下,大喜過望,主將一聲令下,大軍如過山螞蟻一般,潮水般的向北匈奴奔去。

雙方部隊激戰之下,高下立判,漢軍大敗北匈奴軍。北匈奴軍潰散,單于趁亂遁走。殺得眼紅的漢軍一直追至私渠比鞮海(今蒙古邦察幹湖),斬殺匈奴單于以下一萬三千人,獲馬牛羊等百萬多頭。

5

溫犢須、溫吾等八十一部歸降,前後共有二十多萬人。竇憲、耿秉等將領登上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中護軍班固爲其刻石作銘,記述其豐功偉業,流芳百世。

此刻,北匈奴已經元氣大傷,難以翻起什麼大浪,於是竇憲派出了吳汛、樑諷攜帶金帛去招降北單于。追上北單于後,吳汛向他宣明漢朝的威德,並賜以金帛。單于於是決定仿效呼韓邪單于,做漢的藩屬,保國安民。

同樣是驅逐匈奴,而他們幾乎誅滅匈奴,名聲反而不及衛青和霍去病? 第3張

東漢徵匈奴之戰,雖然於當時的社會實際有很大不符,但客觀上,則爲推動中國版圖奠定的歷史進程起了不可磨滅的偉大歷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