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實力最強的藩王能與皇帝相對抗,不幸被朱棣利用,最終錯失皇位。

明朝實力最強的藩王能與皇帝相對抗,不幸被朱棣利用,最終錯失皇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都知道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死後,皇太孫朱允炆繼承皇位,是爲建文帝。朱元璋生前先後分封二十五個子孫爲藩王,駐守守全國各地。這些藩王與建文帝既是君臣,還是叔侄,同時這些藩王掌握軍權,這使得建文帝如芒刺在背。爲鞏固中央皇權,即位伊始建文帝就開始以“從弱到強”的方式來削奪地方藩王的勢力。在這些藩王當中,普遍認爲實力最強的是燕王朱棣,其實據《明史》記載藩王實力最強的當屬寧王朱權。

明朝實力最強的藩王能與皇帝相對抗,不幸被朱棣利用,最終錯失皇位。

朵顏三衛形勢圖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爲防禦蒙古騷擾,封第十七子朱權於大寧(今屬內蒙古赤峯市寧城縣),與燕王朱棣等皇子節制沿邊兵馬,稱寧王。史書記載,寧王朱權帶有甲兵八萬,戰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均驍勇善戰。朱權多次會合諸王出塞作戰,以善於謀略著稱。燕王朱棣在發動“靖難之役”之前,曾與諸將商議道:“以往我巡察塞上時,見大寧諸軍十分剽悍。如果我能獲得大寧,截斷遼東,採用邊騎助戰,便大事可成啊!”可見如果寧王朱權與燕王朱棣爭天下,誰勝誰負亦未可知。

面對這場親戚間戰爭,一面是年長自己十八歲的四哥燕王,一方面是比自己還大一歲的侄子皇帝,此時身爲大寧軍隊最高統帥的朱權竟然選擇了“中立”,而不是趁機奪取天下。理由很簡單,不管誰贏誰輸,自己都不會吃虧,最好是兩敗俱傷,也許還能漁翁得利。可是狡猾的朱棣在起兵清君側之時,就將目光投向了大寧方向。大寧駐軍有“帶甲八萬,革車六千”,特別是還有一支驍勇善戰的蒙古朵顏三衛騎兵。朱棣對這支軍隊是既喜歡又懼怕,如果這支軍隊擁護他起兵,那麼他可以平定天下;反之如果擁護朝廷,與朝廷南北夾擊,後果不堪設想。

明朝實力最強的藩王能與皇帝相對抗,不幸被朱棣利用,最終錯失皇位。 第2張

寧王朱權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率領燕軍經小路到達大寧城下。朱棣單騎入城,見十七弟寧王朱權後,哭訴自己無路可走,窮困至極,向朱權求救,希望能寧王能向朝廷上書求情,謝罪免死。也許還是年輕的緣故,朱權竟然相信了這個四哥的話。朱棣暗中派遣手下入城結交交結朵顏三衛首領以及大寧駐軍將領,賄賂金錢、封官許願不在話下。

隨後朱棣提出告辭,朱權親至郊外送行,結果燕軍伏兵盡起,大寧守軍紛紛倒戈。此時朱權無奈之下只能追隨隨朱棣前往北平。就這樣朱棣將朱權以及手下的八萬精兵納入麾下。寧王朱權加入燕軍後,時常爲朱棣草擬檄文,參與謀劃;再加上他的本身的地位、軍中的勢力,在當時燕軍中,是僅次於朱棣的二號人物。爲此朱棣對這個十七弟許下一個承諾,事成之後,當中分天下。

此後如虎添翼的燕軍越戰越勇,經過浴血奮戰,朱棣最終於1402年攻入帝國的心臟南京城。朱棣登基即位後,患上了一種病——選擇性健忘症,似乎忘記了當年對寧王朱權平分天下的諾言。其實經過這麼些年朱權早已看透這個四哥的爲人,也許當年他就明白朱棣只是給他畫了一張“餅”而已。他並不奢望平分天下,只希望自己的封地能好一些,畢竟隨朱棣打了這麼些年的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於是朱權請求改封南方。當他要求蘇州時,朱棣回答:“蘇州屬於畿內。”當他要求錢塘時,燕王則說:“先父將它賜給五弟,終無結果。建文帝無道,在錢塘封其弟爲王,也未能享受。建寧、重慶、荊州、東昌都是好地,你隨意選擇吧。”寧王朱權最終被改封到了南昌。到達南昌後,朱棣下令將原有的陳舊窄小布政使司改爲王府。其實按照明朝的規制,王府應該是很大的,結果朱權一大家人住進了布政使司,剛開始還好,但到後來添丁增口,有些人只能去外邊尋房子住。到不久之後,又有人告發朱權巫蠱、誹謗,爲此朱棣派出了大量錦衣衛偵查,結果查無此事,但朱棣卻加緊了對寧王的監視。

明朝實力最強的藩王能與皇帝相對抗,不幸被朱棣利用,最終錯失皇位。 第3張

朵顏三衛鐵騎

明仁宗時期,法禁稍有緩解,朱權乃上書說南昌並非他的封國。仁宗回信說道:“南昌,叔父從先皇那裏受封已達二十餘年了,不是封國,那又是什麼呢?”明宣宗時期,朱權請求明宣宗將靠近南昌城的灌城鄉土田賜給他,後又議論說宗室不應確定品級。明宣宗十分生氣,對朱權頗有指責之意。朱權便上書謝罪。當時朱權年紀已老,整日與文學士互相往來,寄託自己的遠大志向。明英宗正統十三年(1448年),朱權去世,時年71歲。寧王朱權臨死之時會不會想起,如果不是當時保持中立,而是趁機奪取天下,那又是什麼樣的結局呢?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