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最強的藩王之一,最終結局如何?

明朝最強的藩王之一,最終結局如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最強的藩王之一,最終結局如何?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皇權大於一切,無論是誰膽敢冒犯天子威嚴,一定會受到最嚴厲的懲罰。不過皇位只有一個,除了“太子”是皇帝預定的皇位繼承人之外,其他皇子只能被分封到其他地方,成爲藩王。

雖然古代封建王朝的皇位繼承一般遵循嫡長子繼承製,但遍觀歷史可以發現,真正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並不多,向來是能者得之。因爲爭奪皇位而發生的諸王之亂也有不少,比如,西晉八王之亂、明朝的靖難之役等等。

明朝洪武大帝朱元璋爲了鞏固大明王朝的統治,大肆分封皇室子弟。而朱元璋在皇太子朱棣去世後,爲了給皇太孫朱允炆鋪路,除掉了不少大明功勳貴族,但他直到去世前恐怕也不會想到,自己去世沒多久,子孫後代之間就爆發了戰亂。

明朝最強的藩王之一,最終結局如何?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後,大刀闊斧準備削藩,天下諸王人心惶惶,在此之際,原本就野心勃勃的燕王朱棣起兵作亂,最後搶下了親侄子的皇位。在朱棣靖難之役成功背後,少不了一位藩王的幫助,他就是大明第一代寧王朱權。

朱權是朱元璋第十七個兒子,出生於公元1378年,雖然他只是庶子,但朱元璋對他卻頗爲寵愛,在朱權13歲時就將他分封爲寧王。在15歲就藩時執掌當時大明朝最爲精銳的騎兵隊伍朵顏三衛,要知道這支隊伍全部有驍勇善戰的蒙古騎兵組建而成,有八萬軍士、六千戰車

當時大明王朝尚未肅清在草原的北元勢力,所以大明邊境一直保持着備戰的狀態,而大寧作爲邊防重鎮一直揹負着守衛大明邊境的重任。在邊關枕戈待旦氛圍的影響下,朱權在軍事方面也積累了一定經驗,甚至還曾主動聯合其他藩王主動出擊,取得了一定戰果。

朱棣在發動靖難之役時也看中了寧王的邊軍,於是在攻打大寧時單槍匹馬入城拜會自己的兄弟朱權,請求借兵。後來朱權不慎落入朱棣設計的埋伏當中,在不得已之下答應“借”給朱棣8萬精兵,而朱棣在“借”到兵後也許下諾言,答應事成之後與寧王共分天下。

在《明史》等史籍中也記載着朱棣此次借兵是他奪取天下的開端。那麼在朱棣登基稱帝后,會怎樣處置這位被他裹挾在軍中一直爲他出謀劃策的朱權呢?難道真的會遵守諾言,與朱權共治天下?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朱權也知道朱棣平分天下的諾言不能當真,否則可能連命都保不住,但是給自己換一個好點的封地應該不過分吧。於是朱權上書請求將自己封地改爲蘇州,但這個請求也被朱棣駁回了,朱權退而求其次請封錢塘,結果還是被朱棣拒絕了。

這次朱棣沒有再爲難朱權,爲朱權列出了幾個封地供他選擇,無奈之下,朱權選擇了南昌。於是在公元1403年,朱權改封南昌,在臨別時朱棣還贈詩一首親自送行,當然,在送行的隊伍中少不了夾帶監視朱權之人。

朱權自認深知朱棣的深意,在到達南昌之後,朱權不問世事,流連於山水書畫之間。低調的生活令朱權安然度過朱棣統治時期,後來在仁宗即位後,朱權曾經請求迴歸原本的封地,但被仁宗朱高熾拒絕,在宣宗朱瞻基在位時更是因上書參與宗室事務而遭到責備。

此後,隨着主權的年齡漸長以及政治訴求不被接納,朱權漸漸心生遁世之意,不僅自號月瞿仙,還留下了有關道家、戲曲、茶藝的著作。

在明英宗朱祁鎮登基稱帝后,按照輩分,都要稱呼朱權爲“太爺爺”。在土木堡之變發生前一年,朱權去世,享年70歲,不得不說朱權在古代算是長壽之人,其一生經歷明朝6位帝王,一生享受王位尊榮。

其實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朱權真的能得到那半壁江山或許並不是好事,每天被繁重的國事侵擾,說不定他還活不到70歲,可能會像朱高熾或者朱瞻基那樣,年紀輕輕就離開人世。所以說,笑到最後的人不一定是勝者,好好活着見證仇敵的滅亡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勝利呢?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