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李景隆爲何榮獲“大明戰神”這一稱號

揭祕李景隆爲何榮獲“大明戰神”這一稱號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被稱爲大明戰神的李景隆,是因爲他很有軍事才能,很會打仗因而得此譽稱嗎?  

揭祕李景隆爲何榮獲“大明戰神”這一稱號

  圖片來源於網絡

李景隆,明朝開國將領李文忠之子,但絲毫沒有繼承其父的驍勇善戰、智勇雙全,而是自負妄爲,膽小怕事,毫無領兵之才,由於逢戰必敗因此被諷刺笑稱“大明戰神”,網友紛紛驚呼高端黑。

李景隆承襲了其父的爵位,卻絲毫沒有繼承其父李文忠的軍事才能,絲毫不瞭解兵法,掌兵卻不會用兵,帶軍卻不會打仗,屢敗屢戰,最終拜於朱棣靖難之戰,南京陷落。

著名的明朝開國大將李文忠,曾跟隨舅舅朱元璋四處征戰,協助他打天下,成爲一代開國功臣,被賜封爲曹國公。而李景隆正是李文忠之子,即朱元璋的外甥孫。

李景隆,小名九江,繼承了父親的曹公之位,由於其父的名聲與威望,朱元璋去世後,朱允炆一上位,他便得到重任,曾於都督府管轄軍事,官位最高時升至太子太傅。

但李景隆爲人並無才能,在官位上吃閒飯,被譏稱爲白面書生。

靖難之戰時,李允炆撤下大將耿炳文,命令李景隆擔任將軍帶兵與燕王抗敵。誰知李景隆爲人自負,毫不把老將放在眼裏,不懂得用人,最終大敗而歸。

李允炆過於信任李景隆,自以爲其兵敗歸咎於將士不足,於是賦予其大軍令其再次上前線,誰知李景隆屢戰屢敗,最終降燕,失守南京。

朱棣上位後,重用降臣李景隆,但最終由於羣臣不滿,將其彈劾,軟禁在家中,連續十日不進食還未能死,大致在永樂末年離世。 

李景隆父親

李景隆的父親李文忠,明代功臣位列第三的大將,雖然李景隆爲人狂妄自大又膽小無用,但他的父親卻是歷史上幫朱元璋打下江山的著名將軍。 

揭祕李景隆爲何榮獲“大明戰神”這一稱號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李文忠的母親是朱元璋的姐姐,朱家舊時十分貧寒,常靠李家救濟,對此十分感激。李文忠十二歲時,家鄉旱災與瘟疫並襲,隨父親前去滁州投奔。朱元璋將他收爲義子留在身邊。朱元璋還請人指導文忠的學習,他天資聰慧學得很快,通曉詩書,能文善武。

文忠成年後隨朱元璋出軍池州,首戰便立功,從此開啓了他的戎馬生涯。李文忠從軍後立下屢屢戰功,跟隨在舅舅朱元璋身邊,鞠躬盡瘁忠心耿耿,官升至大夫、平章事,後將姓氏改回李。明朝建國後,李文忠被封爲曹國公,掌管大都督府與國子監。

1380年朱元璋處死宰相,一併牽連出近萬羣臣,朝中大亂。李文忠對此十分憂慮,兩次上書進言,勸朱元璋在政務上切莫完全聽信宦官,並指出其處殺官員造成朝廷動亂會導致以後如若遇敵便無人可用。

但這兩份奏章都被擱置,李文忠唯恐其殘殺功臣的行爲會使其喪失民心導致政權不穩,於是反覆思慮之下決定冒死第三次進諫,他徹夜未眠寫奏章,做好了此去赴死的準備。果然在朝上令明太祖大發雷霆,怒斥其潑天大膽,將其罷官留家。

朱元璋對此事雖責罰他,但文忠在太祖心中的功臣地位從未減輕,李文忠死後,明太祖還對他加封諡號,李景隆世襲曹公之位。 

朱棣李景隆

李景隆爲明朝開國將領李文忠之子,起初替建文帝討伐朱棣叛亂,後來卻做了朱棣的官,二者之間是怎麼一回事呢?  

揭祕李景隆爲何榮獲“大明戰神”這一稱號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明太祖當朝時,唯恐大臣篡權,便給予藩王討伐皇帝身邊賊子的權利。朱允炆當朝時,朱棣有謀反之意,便以此爲藉口聲稱欲誅伐奸臣,發動靖難之戰,實際上卻是爲了謀取皇位。

朱棣來勢洶洶,一舉拿下多處要地,殘害功臣,由於朱元璋晚期殺害了衆多功臣將士,所以面對燕王興兵,朝中已無可用之將才。

此時耿炳文作爲朝中僅存的老將,朱允炆只好命其帶大軍出征討伐,由於耿炳文年歲已高,朱棣又善用計謀,於是挑選時機突襲南軍,一舉攻下先鋒,後又大敗其主力軍,燕軍得勝。朱允炆聽聞耿炳文兵敗的消息,便不復重用,將其換下,名先帝大將之子李景隆任將軍帶兵攻燕。

李景隆本不是領兵作戰之才,就是一無用公子哥兒,毫無作戰經驗也罷,爲人卻驕傲自負,私自妄爲,急功近利,不懂用人。因此軍中人心渙散,毫無士氣可言。朱棣不將其放在眼裏,稍稍用計,只守不攻,便請君入甕,引得李景隆找上門來進攻。李景隆盲目貪功,毫無部署,最終舉步維艱,朱棣拿下永平,直驅內蒙古,挾持藩王,圍攻李景隆,南軍大敗。

此次一敗,皇帝還繼續任用李景隆任總將帶大軍出兵,誰知其盡選軍中庸人,棄用賢將,屢敗於燕軍,一退再退,最終燕軍兵臨南京城,李景隆開城門投降。

後朱棣上位,李景隆任要臣,引得羣臣不滿,最終被彈劾罷職,囚禁於家中身亡。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