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崇禎皇帝最後的日子:社會處在十分脆弱的狀態

崇禎皇帝最後的日子:社會處在十分脆弱的狀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崇禎十三年江南遭大水,十四年有旱蝗並災,十五年持續發生旱災和流行大疫。地方社會處在十分脆弱的狀態,盜匪與流民並起,各地民變不斷爆發。爲剿流寇,明思宗先用楊鶴主撫,後用洪承疇,再用曹文詔,再用陳奇瑜,複用洪承疇,再用盧象升,再用楊嗣昌,再用熊文燦,又用楊嗣昌,十三年中頻繁更換圍剿闖軍的將領。這其中除熊文燦外,其他都表現出了出色的才幹。然皆功虧一簣。李自成數次大難不死,後往河南聚衆發展。

崇禎皇帝最後的日子:社會處在十分脆弱的狀態

網絡配圖

  此時北方皇太極又不斷騷擾入侵,明廷苦於兩線作戰,每年的軍費“三餉”開支高達兩千萬兩以上,國家財政早已入不敷出,缺餉的情況普遍,常導致明軍內部騷亂譁變。加上明思宗求治心切,生性多疑,剛愎自用,因此在朝政中屢鑄大錯:前期剷除專權宦官,後期又重用宦官,《春明夢餘錄》記述:“崇禎二年十一月,以司禮監太監沈良住提督九門及皇城門,以司禮監太監李鳳翔總督忠勇營”;後金反間計,殺袁崇煥。

  隨着局勢的日益嚴峻,明思宗的濫殺也日趨嚴重,總督中被誅者7人,巡撫被戮者11人。明思宗亦知不能兩面作戰,私底下同意議和。但明朝士大夫鑑於南宋的教訓,皆以爲與滿人和談爲恥。因此明思宗對於和議之事,始終左右爲難,他暗中同意楊嗣昌的議和主張,但一旁的盧象升立即告訴皇帝說:“陛下命臣督師,臣只知戰鬥而已!”,明思宗只能辯稱根本就沒有議和之事,盧象升最後戰死沙場。明朝末年就在和戰兩難之間,走入滅亡之途。

  崇禎十五年(1642年),松山、錦州失守,洪承疇降清,崇禎又想和滿清議和而和兵部尚書陳新甲暗中商議計劃,後來陳新甲因泄漏議和之事被崇禎處死,與清兵最後議和的機會也破滅了。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朝面臨沒頂之災,明思宗召見閣臣時悲嘆道:“吾非亡國之君,汝皆亡國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羣臣何無一人相從?”在陳演、光時亨等反對和不願負責之下未能下決心遷都南京。事後崇禎指責光時亨:“阻朕南遷,本應處斬,姑饒這遭。”後來崇禎再次跟李明睿和左都御李邦華複議南遷的計劃,並要大學士陳演擔當責任,陳演不願,不久後被罷職。第二次南遷計劃失敗後,崇禎讓駙馬鞏永固代口要求重臣守京師,並以“聖駕南巡,徵兵親討”爲由出京,諸臣唯恐因皇帝不在京城而變成農民軍發泄怒火的替死鬼,故依然不讓崇禎離京。

崇禎皇帝最後的日子:社會處在十分脆弱的狀態 第2張

網絡配圖

  此時,農民軍起義已經十多年了,從北京向南,南京向北,縱橫數千裏之間,白骨滿地,人煙斷絕,行人稀少。崇禎帝召保定巡撫徐標入京覲見,徐標說:“臣從江淮而來,數千裏地內蕩然一空,即使有城池的地方,也僅存四周圍牆,一眼望去都是雜草叢生,聽不見雞鳴狗叫。看不見一個耕田種地之人,像這樣陛下將怎麼治理天下呢?”崇禎帝聽後,潸然淚下,嘆息不止。於是,爲了祭祀難民和陣亡將士和被殺的各位親王,崇禎帝便在宮中大作佛事來祈求天下太平,並下詔罪己詔,催促督師孫傳庭趕快圍剿農民軍。

  崇禎十六年正月,李自成部克襄陽、荊州、德安、承天等府,張獻忠部陷蘄州,明將左良玉逃至安徽池州。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一日,大同失陷,北京危急,初四日,崇禎任吳三桂爲平西伯,飛檄三桂入衛京師,起用吳襄提督京營。六日,李自成陷宣府,太監杜勳投降,十五日,大學士李建泰投降,李自成部開始包圍北京,太監曹化淳說:“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三月十六日,昌平失守,十七日,圍攻北京城。三月十八日,農民軍以飛梯攻西直、平則、德勝諸門,守軍或逃、或降。下午,曹化淳開彰儀門(一說是十九日王相堯開宣武門,另張縉彥守正陽門,朱純臣守朝陽門,“一時俱開,二臣迎門拜賊,賊登城,殺兵部侍郎王家彥於城樓,刑部侍郎孟兆祥死於城門下”),李自成軍攻入北京。太監王廉急告皇帝,思宗在宮中飲酒長嘆:“苦我民爾!”太監張殷勸皇帝投降,被一劍刺死。明思宗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勳戚周奎、田弘遇家。又逼周後自殺,手刃袁妃(未死)、長平公主(未死)、昭仁公主。

  然後思宗手執三眼槍與數十名太監騎馬出東華門,被亂箭所阻,再跑到齊化門(朝陽門),成國公朱純臣閉門不納,後轉向安定門,此地守軍已經星散,大門深鎖,太監以利斧亦無法劈開。三月十九日拂曉,大火四起,重返皇宮,城外已經是火光映天。此時天色將明,崇禎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卻無一人前來,明思宗說:“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爲奸臣所誤,以至於此。”最後在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身亡,死時光着左腳,右腳穿着一隻紅鞋。時年33歲。身邊僅有提督太監王承恩陪同。上吊死前於藍色袍服上大書:“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涼德藐躬(也有一說薄德匪躬),上幹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三月二十一日屍體被發現,大順軍將明思宗與周皇后的屍棺移出宮禁,在東華門示衆,“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餘皆睥睨過之”,梓宮暫厝在紫禁城北面的河邊。

崇禎皇帝最後的日子:社會處在十分脆弱的狀態 第3張

網絡配圖

  明思宗死後,自殺官員有戶部尚書倪元璐、工部尚書範景文、左都御史李邦華、左副都御史施邦曜、大理寺卿凌義渠、太常寺卿吳麟徵、左中允劉理順、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等,駙馬都尉鞏永固全家自殺,太監自殺者以百計,戰死在千人以上。宮女自殺者三百餘人。紳生生員等七百多家舉家自殺。四月四日,昌平州吏趙一桂等人將崇禎與皇后葬入昌平縣田貴妃的墓穴之中,清朝以“帝體改葬,令臣民爲服喪三日,諡曰莊烈愍皇帝,陵曰思陵”。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