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秦獲由余西稱霸,秦國前四百年曆史中的功臣

秦獲由余西稱霸,秦國前四百年曆史中的功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626年,西戎最強大的綿諸部落首領派遣由余訪秦。公元前625年,由余在被秦國滯留將近一年時間後,才被放回綿諸國。緊接着,由余和綿諸王失和,在穆公的多次祕密邀請下,心灰意冷的由余投奔了秦國,受到了超規格的禮遇和重視,成爲秦攻戎方面的專家顧問。公元前624年,秦用由余謀伐戎王,一舉攻伐綿諸戎、昆戎、翟戎、義渠等十二個戎國,開地千里,稱霸西戎,周天子遣使以金鼓作賀。

有時我也在想,穆公爲什麼沒有用類似於李斯給秦始皇建議的那個收買不了就滅口的方法呢?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人主遠謀,必然惜才;君主英明,臣子明智。

秦獲由余西稱霸,秦國前四百年曆史中的功臣

在挖由余這件事上,穆公的內史廖就給獻了一個很有水平的一石二鳥之計。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讓西戎綿諸王失德喪志,而就有效的方式就是用美人計讓他喜歡上貪圖享樂,學會了享受就聽不進忠言。二是,要破壞綿諸王和由余之間的相互信任,就得用離間計來疏遠他們之間的關係,而這次用的離間計就是表面上進行長時間的滯留和厚待,私底下自然也要傳播一些小道消息,給人一種樂不思蜀、厭棄舊主的感覺,讓戎王和由余君臣二人心生芥蒂。

如果再聯繫到春秋戰國時期這段大歷史,我認爲有以下幾點值得朋友們重視:

秦獲由余西稱霸,秦國前四百年曆史中的功臣 第2張

一是,各種關係太亂。周王內部、周王室和諸侯國之間、諸侯國之間、諸侯國內的卿大夫之間、華夏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甚至於家人兄弟之間,爲了爭權奪利,自己人跟自己人,自己人跟外人,在鬥智、鬥勇、鬥狠的舞臺上,你方唱罷我登場,有時真的說不清誰對誰錯,結果是打得亂成一團。

二是,大家生活都難。周天子們從神壇上被拉了下來,不要說管不住小兄弟們,就是想穩穩當當地過好自己的日子,享幾天清福都難;諸侯國的老大們也很難,想做大做強走出困境,外面有被其它諸侯國兼併的危險,內部還有可能卿大夫們架空的威脅;社會精英們也難,階級固化,幾乎沒有向上晉升的出路,導致他們只能去當人身依附性的家臣;普通老百姓更難,生產力和生產方式落後,缺衣少食還戰亂不斷,基本上過的就是奴隸般的生活。

三是,人才流動寬鬆。那時的君王只看你的忠誠度,好像沒有漢奸、叛徒這個意識,好像也不太記仇,只要你是能人,在各個國家之間甚至是敵對國家之間都可能很隨意的來回的任職,公孫衍在秦攻魏、到魏攻秦,靠合縱抗秦遊說的蘇秦竟身佩六國相印……像“楚材晉用”、“朝秦暮楚”類人才流動的事例不勝枚舉。只要你是真正的人才,只要沒有被君主殺掉,就會有人來挖你,就能找到落腳的地方,就會有人收留你。

秦穆公的計劃很成功,西戎綿諸王玩物喪志失去了英主模樣,由余多次進諫都是被氣得惱憤無奈而歸,君臣二人之間也因怨而生隙,因隙而心離,由余心悅誠服的來到了秦國。

人和人因交往配合而能取得功績的,多在於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在於惺惺相惜,在於尊重信任,在於互相之間的理解扶持。

強強聯手不一定會獲得強中更強的效果,強人還得強人用。

秦獲由余西稱霸,秦國前四百年曆史中的功臣 第3張

秦穆公費心盡力地從敵國挖來的由余,確實沒有讓穆公失望,絕對是物超所值。熟悉西戎情況的由余,給秦穆公獻的攻戎策略是:擒賊擒王,平戎攻強;強滅弱懼,望風而降;熟人開刀,知彼知己;兵貴神速,遠襲急攻;措手不及,乘勝追擊;徹底解決,不留後患。在由余的帶領和參與下,秦軍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將西戎十二國的領地納入自己的版圖,中原諸侯震驚。

凡辦大事,以識爲主,以才爲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凡成大功,必刻意謀劃,因激逼而成。當戎王正在忙於享樂之時,上天就已經將優勝劣汰的大棒交到了奮發有爲的穆公手裏,由余是就促使穆公揮動大棒的那個人。

由余的成功,在於他能乘勢而動,先於天時而行事,即“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在秦國曆史上,由余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劃時代性的人物,在秦國無力東進的情況下,提出了西進戰略,並將它付諸變成了現實;他不僅能早於聖人孔孟提出“仁義”治國的理念,更助秦穆公位列春秋五霸之一;不僅提高了秦國在諸侯中的影響和地位,更給尚處在發展階段的秦國一個比較廣闊的戰略縱深和發展空間,爲四百年後秦國一統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