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宋孝宗趙昚是如何靠十個女人上位?後世對他的評價

宋孝宗趙昚是如何靠十個女人上位?後世對他的評價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孝宗趙昚是南宋第二任皇帝。他本不是宋高宗趙構的親子,而屬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一脈,是其次子趙德芳的六世孫,他能當上皇帝,除了宋高宗的生理問題和自身血統外,他本人在一次處理十個美女問題上的出色表現也是一個關鍵原因。

宋孝宗趙昚是如何靠十個女人上位?後世對他的評價

 

話說南宋建炎二年(1129)年底,金左副元帥宗維攻陷徐州,驅軍南下,扼守在淮陽的韓世忠軍一觸即潰,敗走鹽城,金兵長驅直進,一路殺到揚州附近的天長軍。一生善於逃跑的宋高宗這次跑得更狼狽,二月初三清晨,宋高宗進行性生活後,摟着妃子酣睡未醒,內侍省押班康履把他推醒,向他報告緊急軍情,說派去探聽消息的內侍連夜逃回報訊,天長已經陷落,金兵正奔襲揚州。這一緊急情況令趙構大吃一驚,睡意頓消,從牀上一躍而起,急急忙忙穿上甲冑,跳上一匹戰馬,向外出逃,緊跟在他後面的只有御營都統制王淵、內侍康履等五、六人。當時因爲跑的過於狼狽,趙構受到了驚嚇,就此失去了生育能力。而他唯一的獨子元懿太子又在苗劉之變後死去,加上太宗系的後人,在靖康之變後基本被金國一網打盡,全都押往北方。最主要的是,出使金國的使臣回來後說,金太宗長得酷似宋太祖,傳說太祖要回來奪皇位。趙構此時也感到天命如此,於是就說,太祖大公無私,自己有兒子卻將皇位傳給弟弟,其後人衰微,朕準備將皇位傳給太祖的後人。

當時太祖的後人有上千人之多,宋高宗就用心地挑來挑去,最後挑出一胖一瘦兩個小孩。其中那個瘦點的小孩就是趙昚。高宗開始並不喜歡趙昚,而是中意胖小孩。按說趙昚就與皇帝大位無緣了,可偏偏突然來了一隻貓,趙昚沒動,胖孩子卻伸腳去踢貓,動作極其粗魯。這件事讓高宗對胖孩子好感全無,就把趙昚留了下來,養在深宮。

趙昚看似未來要接宋高宗的班了,其實不然,因爲這纔是第一次檢驗。他被養在宮中將盡20年,從小接受了最好的教育,長大後封公,後來被進封爲郡王,卻一直未被確定太子的名份。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就是高宗還是抱有幻想,想自己再生個兒子出來。他除了尋醫問藥外,也乞靈於高,爲此舉辦了隆重的親祀禮,由宰相秦檜出任親祠使,本人先“齋於內殿”。今存一首臣僚頌詩說,“則百斯男自可知”,“掖庭應已夢熊羆”。這種迷信活動自然毫無效果,久而久之,他才死了心。

其次秦檜的強烈反對。主要是趙昚比較厭惡秦的屈辱求和。而秦也顧忌趙昚能力太強,雙方互相討厭,自然就產生了矛盾。趙昚的生父病故,秦檜於是上奏要求趙昚守制3年,因爲趙昚的皇太子身份並未確定,所以這個要求並不過分。但秦是想借機免去他的皇儲身份。但高宗顯然不爲秦所動,守孝期滿,趙昚就繼續回宮。後來,秦檜病重,是趙昚及時得到消息,通知了高宗,高宗親自去相府探視,粉碎了秦和他的爪牙準備讓秦檜兒子當宰相的企圖

最後是高宗的生母韋太后不喜歡趙昚,而喜歡另一個養育在宮中的趙琢。宋高宗自然也是搖擺不定,直到韋太后死去,他思前想後,終於使出了最後一招,給兩位準繼承人每人送去十名絕世美女,而且都是處女。這招很是了得,趙昚和趙琢正值壯年,生龍活虎,很容易控制不好自己。過了一陣子後,宋高宗把二十個美人召回,認真檢查了一遍,發現給趙琢的那十個都不是處女了,而給趙昚的那十個都是完壁(趙昚是聽從了老師史浩的意見)。於是,宋高宗最終確立了趙昚的皇太子地位。

趙昚可以說是南宋一朝最有作爲的皇帝,就在他被確定爲皇儲兩年之後,金海陵南侵,老當益壯的宋高宗又準備下海逃命。趙昚上書,要求自己率兵迎敵,毫無退縮之意。事先不知情的史浩知道後大驚,擔心犯了大忌,趕快讓皇太子上書謝罪,並要求隨皇帝一起出徵。金兵退走後,高宗決定禪位給趙昚,自己退居太上皇。

人物評價

總評

趙昚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史稱爲“卓然爲南渡諸帝之稱首”,是南宋名副其實的中興之主。後人說“高宗朝有恢復之臣,無恢復之君。孝宗朝有恢復之君,而無恢復之臣”。趙昚帥不過張浚這樣志大才疏之輩,將不過李顯忠、邵宏淵。手下僅有虞允文可堪大用。還要和主和派鬥爭,特別是趙昚當了二十七年皇帝,前二十五年高宗趙構一直健康的活着,對他持續施加影響。

趙昚爲人勤政,節儉,孝宗朝是南宋國力最強的時候。可惜趙昚碰上了金世宗這樣的明君,金國雖然對宋採取守勢,但沒有內亂。宋和金此時屬於絕對的均勢,平衡沒有被打破。所以都無法消滅對方。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南宋王朝由破落走向恢復,由消沉走向振興的時代,他致力於改變南宋以來文恬武嬉、偏安一隅的現狀,給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帶來了一絲蓬勃希望,不僅使得南宋累積起一定的軍事力量和物質力量抵禦金朝的侵擾,也爲南宋後期的抗蒙鬥爭奠定了物質基礎。

歷代評價

留正:仰惟高宗以知子之明,順承天意,浚發神斷,全以所付畀之壽皇,而我壽皇荷付託之重,十閏之間,兢兢業業,終始如一,用能增光大業,馴致丕平。及夫倦勤萬機,則又復舉神器,授之聖子。三聖矩疊規重,蓋自開闢以來,所未有也,於皇體哉! (《宋史全文》引)②壽皇即位未三月,內出寬恤十八事,凡民情之疾苦,纖悉委曲,無不周知,如州縣秋苗,官吏規取濫數以濟貪暴,如豪右兼併圖免過割,致貧民產去稅存之害,與夫一時搶攘甫定之際,所以勞來安集之策,未易以概舉。至於治私販、鞫盜賊,有司並緣爲奸,尤切致意,可謂憂民之憂矣。二十八年之間,撫摩愛養,民安閭里,道洽政治,豈非知所先務哉? (《宋史全文》引)

鄭僑:恭惟孝宗哲文神武成孝皇帝以聰明不世出之資,奮恢復大有爲之志,英武同符於藝祖,神器親受於高宗。勵精九閏之餘,致治百王之上。 (《宋會要輯稿》引)

何俌:①我朝自建隆至紹興,相去才二百年,太祖、太宗以兄弟相禪,高宗、孝宗以父子相傳,載之琬琰,蔚爲首稱。……以父子之親行揖遜之禮,是高、孝之美,又將有光於堯舜、文武矣,顧不偉歟? (《龜鑑》)②不愆不忘,率由舊章,吾於孝宗其見之。 (《龜鑑》)

呂中:太祖、太宗兄弟相傳,以開創業之基;高宗、孝宗父子相禪,以植中興之業。 (《大事記講義》)

脫脫:高宗以公天下之心,擇太祖之後而立之,乃得孝宗之賢,聰明英毅,卓然爲南渡諸帝之稱首,可謂難矣哉。即位之初,銳志恢復,符離邂逅失利,重違高宗之命,不輕出師,又值金世宗之立,金國平治,無釁可乘,然易表稱書,改臣稱侄,減去歲幣,以定鄰好,金人易宋之心,至是亦寢異於前日矣。故世宗每戒羣臣積錢穀,謹邊備,必曰:“吾恐宋人之和,終不可恃。”蓋亦忌帝之將有爲也。天厭南北之兵,欲休民生,故帝用兵之意弗遂而終焉。然自古人君起自外藩,入繼大統,而能盡宮庭之孝,未有若帝。其間父子怡愉,同享高壽,亦無有及之者。終喪三年,又能卻羣臣之請而力行之。宋之廟號,若仁宗之爲“仁”,孝宗之爲“孝”,其無愧焉,其無愧焉!(《宋史》)

陶宗儀:敷文德,求民瘼,明賞罰,惜名器。 (《書史會要》)

孫承恩:性資英明,治行勤勵。恢復拳拳,可質天地。治民振武,敬天仁民。事機屢乖,志卒弗伸。 (《文簡集》)

愛新覺羅·昭槤:自漢文帝短喪後,歷代帝王皆蹈其陋,惟晉武帝、魏孝文、唐德宗、宋孝宗四君絕意行之。然武帝終惑杜預之議,孝文妄尊篡逆之婦,唐德宗空騖虛名,宋孝宗感慕私恩,皆未得其正,故後世亦無述者。 (《嘯亭雜錄》)

蔡東藩:①高宗內禪,孝宗嗣位,當時以英明稱之,有相如陳康伯,有帥如張浚,宜若可銳圖恢復矣。顯忠勇號無敵,尤一時干城選,而西北且有吳璘、王剛中等人,濟以虞允文智勇兼優,俱足深恃,奈何內廁一史浩,外廁一邵宏淵,西北十三州三軍,既得而復棄之,靈壁、虹縣及宿州相繼收復,淮西一帶,將成而又隳之。蓋忠奸不併容,邪正不兩立,未有奸邪在側,而忠正之士能竟大功者也。惟西北事誤於史浩,而邵宏淵之忌李顯忠,則張浚不能無咎。孝宗既以全權付浚矣,彼邵、李二人之齟齬,寧不聞之?不預察於幾先,致隳功於事後,自是恢復之機遂絕,讀宋史者蓋不能無惜焉。 (《宋史演義》)②孝宗既明知思退之奸,爲賊檜所不若,何以胡昉一還,復依思退原議,拱手稱侄,甘與敵和耶?人謂孝宗英明,遠過高宗,誰其信之? (《宋史演義》)③孝宗稱南宋賢闢,而求治不力,任人不專,較之高宗,不過五十里與百里之比,相去蓋有限耳。觀其踐阼以後,所用諸相,賢否不一,且無數年不易之宰輔,其猜疑之私,已可見矣。……高宗因畏事而內禪,孝宗因居喪而內禪,情跡若異,而究其退避之心,實同一轍。人臣或以恬退爲知幾,人君系國家之大,寧亦可以恬退爲智耶?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