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立下不世之功的伍子胥爲什麼會被夫差賜死

立下不世之功的伍子胥爲什麼會被夫差賜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賜劍伍子胥,令他自刎。抱着怒其不爭的憤怒,伍子胥自刎而亡。死前他曾要求下人將他的眼珠挖下放在國都大門之上,他要看着吳國滅亡。聽到這條消息的吳王夫差非常的氣憤,五月初五這天令人將伍子胥的屍體扔到錢塘江中餵魚。  

立下不世之功的伍子胥爲什麼會被夫差賜死

  圖片來源於網絡

爲吳國立下不世之功的伍子胥爲什麼會被夫差賜死,死後還沒能留下一個全屍,原因有三:

一是伍子胥擁有着不世之功,就是所謂的功高蓋主。吳王闔閭在死之前,傳位給了夫差,又給了伍子胥吳國的最高爵位,封爲相國公,囑咐他輔佐夫差。夫差即位後,伍子胥也能盡心盡力的輔佐他。但是面對着伍子胥,夫差總是有着說不出的壓迫感。夫差是一個有着才華的統治者,他對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他又是一個非常自負的人,伍子胥和夫差在一些政治軍事有着很大的分歧。儘管伍子胥沒有不臣之心,但夫差不會這麼想的,任何一個統治者對自己的位置是非常敏感的,會盡一切手段來滅殺威脅自己地位的因素。

二是伍子胥的個人性格使得他被夫差殺死。伍子胥雖然文武全才,但是他的成就多集中在軍事之上,長期混跡于軍旅之中,他就有了武人所有的那種耿直。有時候會和夫差因爲朝事爭吵起來,這讓剛剛即位的夫差感到很不舒服,

三是小人作祟,伍子胥在苦勸夫差先滅越後伐齊無果後,被夫差派去出使齊國。出使齊國的伍子胥預見到了吳國的滅亡,爲了保存家族的香火,他將自己的兒子託付給齊國的好友。這件事被一個叫伯嚭的人知道,他將此事報告了夫差,並告訴夫差伍子胥早已投靠了齊國,憤怒的夫差最終賜死伍子胥。 

伍子胥救幼主的事蹟

伍子胥救主是一個歷史小故事,講的是伍子胥冒死救幼主的故事,這裏的幼主是楚平王太子建的兒子公子勝,後世又將他稱爲白公勝,據傳爲白姓始祖。  

立下不世之功的伍子胥爲什麼會被夫差賜死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楚國太子建被平王下令處死之前,得到當時邊城司馬的幫助,逃出了楚國,後來又和一同逃出楚國的伍子胥相遇,太子建和伍子胥一路躲過楚平王的追殺,來到了鄭國。鄭國是太子建生母的故國,所以,鄭國國君收留太子建在自己的國家之中生活。

生活在鄭國的太子建一心想要報仇,他開始打起了鄭國的主意,太子建在鄭國廣收門客,結交鄭國的一些大臣。太子建想暗中殺死鄭國的國君,然後自己掌控鄭國的大權,最後再率領鄭國大軍殺回楚國,爲自己報仇。但是,想法是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太子建的反叛計劃還沒有實施就被鄭國君王知道了,鄭國馬上開始圍剿太子建,太子建被殺害。

伍子胥帶着他太子建唯一的兒子公子勝和公子勝的生母馬氏逃到一座寺廟內,被鄭國士兵重重包圍。伍子胥對馬氏說:“以我的能力只能保護幼主公子勝一人突圍出去,不能帶你一起走了,如果我帶着兩人的話看,可能都會死。爲了確保幼主能夠活命,只能犧牲你了”。爲了保住自己的性命,馬氏當然不肯自己去死,她試圖說服伍子胥帶着自己一起突圍出去,但是不管她運用什麼方法,伍子胥就是不肯帶她一起走。無奈,馬氏只得投井自盡,最終,伍子胥帶着公子勝逃出鄭國的包圍圈,來到了吳國。

來到吳國的公子勝改名叫白公勝,後來楚國令尹子西將白公勝召回楚國擔任大夫。 

端午節與伍子胥有何關係

提到端午節,很多人你都會想到屈原,人們都會認爲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的。但是,早在屈原之前,住在錢塘江邊的百姓就已經開始舉行大規模的祭祀,他們祭祀的就是伍子胥,所以,後世也有人認爲,端午節是爲了紀念伍子胥的。  

立下不世之功的伍子胥爲什麼會被夫差賜死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賜劍,令其自刎,在自刎之前,伍子胥賭氣似的對他的門客說道:“我死後,你把我的眼珠子挖下來,放在楚國的國都城門之上,我要親眼看着這個國家滅亡”。有好事之人將這番言語告訴了夫差,夫差聽後非常的氣憤,他下令將伍子胥的屍首丟入錢塘江中。

江邊的百姓聽聞伍子胥的屍首被丟入江中,都紛紛取出家中的食物,用葉子包好,丟入江中,防止魚蝦吃掉伍子胥的屍體。隨後,這些民衆不顧夫差的嚴令,派人打撈伍子胥的屍體。費勁千辛萬苦將伍子胥的屍體打撈上來之後,人們在江邊的山上爲伍子胥建立了一座墳墓,每到伍子胥的忌日都會舉行祭祀。

伍子胥死後,民衆傳言他化作了濤神,在江上興風作浪,掀翻過往的船隻,溺死船上的乘客。周邊的民衆認爲伍子胥因爲冤死,所以怨氣很重,爲了平息伍子胥死後的怨氣。旁邊的民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會划着小船來到江心,將祭品丟入江中,來祭祀伍子胥。

後來,這個習俗一直流傳了下來了。有人認爲屈原自沉汨羅江之後,旁邊的羣衆是效仿吳地人祭祀伍子胥,只不過屈原的死是爲正義而死,被後人傳頌較多,這才讓人誤以爲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