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士誠起義:從“十八條扁擔”到紅巾軍之路

張士誠起義:從“十八條扁擔”到紅巾軍之路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士誠是推翻元朝腐敗統治的重要領袖之一,他是滅亡元朝的最大的功臣,但是張士誠最終卻並未建立新的朝代取代元朝,在推翻元朝之後,張士誠敗給了朱元璋,最後是由朱元璋建立了明朝,那麼張士誠是個怎樣的人呢?他爲什麼又會失敗呢?以下是張士誠簡介。  

張士誠起義:從“十八條扁擔”到紅巾軍之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張士誠出生在元朝末年的一個貧苦的家庭中,從小他就和他的弟弟爲了養家餬口而在鹽場工作。而他爲人慷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總是幫助他人,因此在當地的人民中有很大的威望。後來由於給官府運鹽經常受到苛刻,因此他和幾個同伴一起販賣私鹽。但是由於沒有背景,販賣私鹽是違法行爲,張士誠等人一直受到官府的鎮壓和打罵。最後由於受不了壓迫,張士誠等人決定起義,起義後,將富貴人家的錢財和糧食都分給了貧窮的老百姓,並自稱爲王,建立了大周政權,這是反抗元朝統治時的張士誠簡介。

張士誠建立政權後,佔據了江南一帶的富庶地區,而這片地區長時間不受戰爭的困擾,因此張士誠也變得驕奢起來,後期,朱元璋同張士誠戰爭期間,張士誠弟弟領兵敗於朱元璋,而杭州的守兵也投降於朱元璋,因此張士誠很快就被朱元璋打敗,被朱元璋囚禁,後來由於張士誠認爲朱元璋獲得勝利只是因爲上天庇佑而已,這惹怒了朱元璋,最終被朱元璋所殺,以上就是張士誠簡介。 

張士誠起義

張士誠起義,又稱“十八條扁擔起義”。“十八條扁擔”指的是張士誠、張士義、張士德、張士信兄弟四人及李伯升等十四人,“扁擔”是他們起義時用的武器。元至正十三年(1353)五月的一天晚上,他們十八人揭竿而起,用扁擔打死一直欺負他們的鹽警邱義,後又衝進當地大戶家中,開倉放糧分錢。“十八條扁擔”的義舉感動了受苦多年的鹽丁,他們推舉張士誠爲主,一起起兵反元,義軍不久攻下泰州、高郵,張士誠在高郵建立政權,以周爲國號,天佑爲年號,自稱誠王。  

張士誠起義:從“十八條扁擔”到紅巾軍之路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張士誠起義不久,元朝宰相脫脫便親率百萬大軍南下征討。危亡之際,張士誠得遇天助,元朝此時走了一招臭棋,把脫脫捉拿回京殺害,沒有了主帥的元軍也沒有了戰鬥力,張士誠遂得以轉危爲安。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張士誠此後向南發展,控制了江蘇東部和浙江大部,張士誠改以蘇州爲都,自稱吳王。此時他據有天下最富庶的地區,是當時最富有的起義軍。

此時在他的西邊,同是起義軍的朱元璋和陳友諒正打得火熱,張士誠無論選擇幫誰,他都可以獲得最大的利益。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張士誠選擇了“坐山觀虎鬥”,他真的是一直在觀,直到朱元璋解決掉陳友諒,他才若有所悟。只是,此時的局勢已不在他的掌握之中,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張士誠兵敗後被送到南京,當夜自縊而死。至此,轟轟烈烈的張士誠起義也落下了帷幕。 

張士誠的手下

張士誠的手下有很多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其中包括呂珍、張士德、張士信、潘元明等等,這些都是爲張士誠效力的重要功臣。其中,張士誠最爲得力的將領是呂珍和張士德。張士誠的手下居多,但是這兩個是張士誠十分信任又非常重視的愛將。  

張士誠起義:從“十八條扁擔”到紅巾軍之路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呂珍,安豐人,元末起義軍將領,是張士誠手下的重要將領。呂珍跟隨張士誠在泰州起義,他勇於戰鬥,屢建戰功。呂珍鎮守江蘇等多個地方,並且對當時的民生、城防等進行了改善。呂珍多次跟朱元璋的軍隊進行作戰,參與過常州之戰、宜興之戰等戰役。

呂珍身爲吳國的將領,自跟隨張士誠以來,多次幫助張士誠割據地盤。在與朱元璋的作戰中,雖然屢戰屢敗,但是仍然堅決抗戰。在宜興之戰中,呂珍虜獲了朱元璋的大將廖永安,打擊了朱軍的實力,爲張士誠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張士德是張士誠的胞弟,他從小就跟着張士誠,兩人都是以運鹽爲生,因爲經常受到大戶人家以及官員的欺壓,於是兩兄弟便決定舉兵造反。張士德是張士誠這麼多兄弟中最強悍、最有智慧的人,功勞也是最大的。等到張士誠在淮東站穩後,又讓弟弟率領軍隊開闢了江東的地盤。

等到朱元璋攻下張士誠所在的常州後,張士德率領軍隊前去增援,不料中了朱元璋的埋伏,被朱元璋的部下所擒獲。張士德的死對張士誠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張士誠像是失去了左右手,同時也惡化了朱元璋和張士誠的關係。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