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打下四百座軍州的趙匡胤武藝如何?

打下四百座軍州的趙匡胤武藝如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很多的小說中,都講趙匡胤是一個杆棒等身齊,打得八百連營都姓趙,也有人說趙匡胤創立了太祖長拳,號稱武藝天下第一。趙匡胤武藝超羣當不假,不過是不是最能打,這個並沒有信史記載。關於棍的使用在宋朝確實有了很大發展,李小龍的二截棍源頭就在宋朝,是從“大掃子”演化過來的,“大掃子”長的一截齊眉,短的一截兩尺,專門掃馬腿。《水滸》裏各路英雄防身大都用哨棒,都說明宋朝棍棒使用非常普及。不過太祖長拳應該不是他創立的,拳法套路大概是清朝在成型的,宋朝恐怕還是散手階段,而且軍人出身只講實用,不可能去搞拳法套路的。信史也沒記載宋太祖上過少林,太祖當兵出身,軍閥郭威手下一個普通軍官,因爲能力超強,逐漸成爲軍事統帥,最後和平兵變奪權。

在954年,郭威去世,周世宗柴榮即位。柴榮爲郭威內侄,後爲郭威認爲養子。而郭威有外甥名李重進,當時爲統兵大將,與柴榮不睦。郭威臨終之時,召見女婿張永德,外甥李重進,養子柴榮,宣佈傳爲柴榮,並要求二人當面下跪,定君臣之分。張永德是柴榮心腹立刻下跪,而李重進許久方下跪。

打下四百座軍州的趙匡胤武藝如何?

網絡配圖

見郭威新喪,柴榮權勢未穩,北漢劉崇乘機勾結契丹進攻後周,雙方在高平發生激戰。當時北漢軍三萬,契丹精銳騎兵一萬,後周昭寧節度使李筠初戰不利,全國震恐。此時柴榮力排衆議,決定御駕親征。李重進率領左軍,樊愛能率領右軍,自己的妹夫張永德率領禁軍護衛。可面對敵軍的猛烈攻勢,樊愛能怯戰,連連敗退,而猛將李重進卻徘徊觀望,全軍士氣低落,面臨崩潰。此時周世宗柴榮親上前線督戰,卻被敵軍圍困,當時作爲禁軍將領的趙匡胤身先士卒,迎敵血戰,救下柴榮,士氣大振,柴榮立刻下令全軍反攻,結果大敗敵軍。

高平之戰是五代時期最重要的一場戰役,這一戰奠定了周世宗柴榮不可動搖的地位,也讓趙匡胤從一位普通將領,正式走進了皇帝的視野。趙受命從禁軍中選拔精銳,組建皇帝親軍,而由趙匡胤擔任統帥。此後的趙匡胤順順風順水,官職一路飆升。

 揭祕:趙匡胤沒攻取大理段氏的真正原因

965年11月宋太祖趙匡胤派遣王全斌、劉光義率六萬兵馬從開封出發,分兩路向盤踞在四川一帶的後蜀政權進軍。自出兵之日起,僅僅過了66天,後蜀君主孟昶出降,後蜀四十六州納入大宋版圖。此時王全斌向趙匡胤進獻雲南的地圖,並上疏請求乘勝進軍,消滅佔據雲南的大理政權。

不料趙匡胤看着雲南的疆域地圖,用玉斧畫着大渡河以西的地方,意味深長地言道:“此外非吾有也。”從此北宋、南宋的軍隊從未有進入過雲南地區,大理段氏政 權統治雲南長達300多年。後人不禁疑問,憑藉當時的實力,爲何趙匡胤不肯一鼓作氣,拿下雲南?趙匡胤不願出兵正因爲他“以史爲鑑”。《續資治通鑑》中寫到“帝(宋太祖)鑑唐天寶之禍起於南詔,以玉斧畫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965年11月宋太祖趙匡胤派遣王全斌、劉光義率六萬兵馬從開封出發,分兩路向盤踞在四川一帶的後蜀政權進軍。自出兵之日起,僅僅過了66天,後蜀君主孟昶出降,後蜀四十六州納入大宋版圖。此時王全斌向趙匡胤進獻雲南的地圖,並上疏請求乘勝進軍,消滅佔據雲南的大理政權。

打下四百座軍州的趙匡胤武藝如何? 第2張

網絡配圖

不料趙匡胤看着雲南的疆域地圖,用玉斧畫着大渡河以西的地方,意味深長地言道:“此外非吾有也。”從此北宋、南宋的軍隊從未有進入過雲南地區,大理段氏政權統治雲南長達300多年。後人不禁疑問,憑藉當時的實力,爲何趙匡胤不肯一鼓作氣,拿下雲南?趙匡胤不願出兵正因爲他“以史爲鑑”。《續資治通鑑》中寫到“帝(宋太祖)鑑唐天寶之禍起於南詔,以玉斧畫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在楊國忠的慫恿下,唐玄宗派遣楊的親信鮮于仲通率領10萬精兵渡過瀘水,與閣羅鳳部在白厓城展開激戰。結果“全軍陷沒,死於瀘水者不可勝數”,閣羅鳳則收斂唐軍的屍體,“築京觀(聚集敵屍,封土而成的高冢,形如屍山)”。

楊國忠反而“掩其敗狀,仍敘其戰功”,並於752年再度集結天下精兵強將10萬人,由李宓率領征討南詔。由於當時天氣炎熱,軍隊極其供給困難,一路上人困馬乏,在渡過瀘水後,“瘴死者相屬於路”。而閣羅鳳誘敵深入,以逸待勞,在西洱河畔一戰擊潰唐軍,主將李宓被擒殺,“舉軍皆沒”。此後南詔與吐蕃聯合不斷騷擾唐朝邊境,成爲唐朝西南地區的一大”創傷”。

“凡舉二十萬衆,棄之死地,只輪不還”,雲南的兩次戰爭就讓唐朝中央付出20萬精兵的代價。755年安祿山率領15萬人從范陽(今北京一帶)出發,輕而易舉的就攻陷了長安、洛陽,使唐朝走向衰落,設想如果李唐王朝還有這20萬兵馬在的話,何至與此呢!

937年,當趙匡胤還是個11歲的孩子時,動盪多年的雲南地區,迎來了新的主人-段思平。作爲大理段氏的開創者段思平勵精圖治,大理國力十分強盛。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965年平定後蜀。此時他對是否攻取雲南的問題看的十分透徹。

打下四百座軍州的趙匡胤武藝如何? 第3張

網絡配圖

從戰術上看,“土風之不便,沮洳之所陷,瘴疫之所傷,饋餉之所乏”,軍人出身的趙匡胤十分敏銳的看出這是兵家所謂的“死地”、“絕地”,全盛時期的唐朝以20萬人尚且不能征服,何況才創建5年,只有區區6萬人可以調動的北宋?(不是北宋全國的軍隊,而是在四川一帶的)

從戰略上看,如果趙匡胤當時一時頭腦發熱,乘勝進軍雲南。當時蜀地雖然平定,但後蜀尚有十幾萬人馬並未“解除武裝”,極有可能出現動亂,事實證明此後後蜀確實出現叛亂,而且持續數年之久。此外進軍雲南是一步險棋,僥倖勝了,也必然會損失慘重,大傷元氣;如若敗了,威脅到的則是趙匡胤剛剛憑藉武力奪取的皇位,以及還顯得十分稚嫩的北宋政權。

所以是否攻取雲南不僅是個戰術問題,更是關乎全局的戰略問題。此時的北宋王朝的勢力範圍主要集中在黃河中下游地區,而云南地區偏居西南一隅,距離中原地區路途遙遠。攻取雲南完全符合並不趙匡胤 “先南後北,先易後難”與“遠交近攻”的相結合的統一策略。趙匡胤盯着的目標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地區,即盤踞在廣東一帶的南漢、割據江南地區的南唐、山西的北漢、契丹的燕雲十六州。

979年宋太宗趙光義消滅北漢,除燕雲十六州外基本上完成了“統一”,也沒有對雲南用兵。北宋、南宋的後代皇帝們也遵循着趙匡胤的這條“祖訓”,採取“守內虛外”的政策,與大理段氏保持和睦的外交關係。據《宋史》記載,1117年大理國主段譽曾派使者進貢,宋徽宗冊封段譽爲雲南節度使、大理國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