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光緒皇帝主持的維新變法爲何會失敗?有何隱情

光緒皇帝主持的維新變法爲何會失敗?有何隱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婚之後,光緒帝名義上接管了國家大權,但實際上,遇到真正的大事情,還是得向慈禧太后請示,並沒有多少決定權。不過這些都無法抑制少年皇帝參政的熱情。他求知若渴,迫切地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光緒十六年(1890),駐美公使張蔭桓回國了,光緒帝迫不及待地召見了他,向他詢問國外的情況。後來,他又通過閱讀黃遵憲的《日本國誌》瞭解了東洋的情況。日本的明治維新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萌發了變法強國的志向。

1894年甲午中日海戰爆發之後,光緒帝毅然站在了主戰派一邊,他迫切地希望建功立業,希望看到國家在自己的手中變得強大。但是,當時的軍費都被慈禧太后挪用去修頤和園了,而且軍中主帥李鴻章也對光緒帝的旨意漫不經心。最終,甲午中日戰爭以中國慘敗告終,光緒帝不得已簽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在批准條約時,他用硃筆寫下了一段話,要求全軍上下戮力一心,痛除積弊,興革自強,可見他振興國家的決心。

隨着民族危機的進一步加重,康有爲、梁啓超爲首的一些有志之士挺身而出,力圖挽狂瀾於既倒,重整天朝雄威。他們在光緒二十一年(1895)四月二十二日聯合十八省舉人公車上書,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要求。

光緒皇帝主持的維新變法爲何會失敗?有何隱情

公車上書一舉激發了光緒帝的愛國熱情,他更加堅定了變法的決心,準備啓用康、樑等維新派人士,效仿日本的維新變法,富國強兵。但是,他也明白慈禧太后依然沒有放鬆對他的控制,但他決定將一切置之度外,拼死一搏,挽救民族危亡,也向世人表明,自己並不是一個任人擺佈的木偶。

二十四年(戊戌年,1898)四月十三日,御史楊深秀奏請定國事。二十三日,在取得慈禧太后同意後,光緒帝頒佈“明定國事詔”,在政治、經濟、軍事、文教諸方面實行變法,旨在挽救中國危亡。他對維新派主要人物作了恰當的人事安排,允許康有爲專摺奏事,並任命他在總理衙門章京上行走,以讓他們便於上奏,提出變法方案。在短短的一百零三天裏,光緒帝頒佈了一百多條新政上諭。

但最終這些法令在執行的時候受到了重重阻礙,尤其是受到了以慈禧太后爲首的頑固勢力的抵抗,很難落實下去。慈禧太后並沒有將光緒帝的變法放在眼裏,在她看來,這就如同小孩子過家家一般。一旦光緒帝的旨令真正威脅到她的利益時,她立刻露出本性,發出懿旨迫使光緒帝將變法的中堅人物翁同革職查辦了。

但光緒帝也不甘示弱,將守舊的懷塔布、許應揆等六名禮部堂官革職了,重新換上了七名新堂官,其中有四名都是維新派人士。這一來徹底激怒了慈禧太后,她偷偷叫來榮祿,準備血腥鎮壓維新變法,並企圖借天津閱兵之際,脅迫光緒帝退位。

聽到了密報之後,光緒帝在七月三十日密詔楊銳,告訴他當前的危險,讓他和林旭、劉光第、譚嗣同等速議對策。譚嗣同本來寄希望於天津訓練新軍的袁世凱,企圖通過他除掉榮祿,營救光緒帝。沒想到,袁世凱口頭上答應,暗地裏卻密報了榮祿。

光緒皇帝主持的維新變法爲何會失敗?有何隱情 第2張

   八月六日,震驚中外的戊戌政變發生,光緒帝被囚於瀛臺,慈禧太后第三次訓政。康有爲、梁啓超逃往國外,張蔭桓戍邊,徐致靖永禁,楊深秀、楊銳、林旭、劉光第、譚嗣同、康廣仁(康有爲之弟)被處斬,世稱“戊戌六君子”。

一場轟轟烈烈的維新運動就這樣慘淡地落下了帷幕,那些頒佈的新舉措,除京師大學堂外,全部廢除,戊戌變法最終失敗。不過,作爲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資產階級改良運動,這場運動雖然因條件不成熟而失敗,卻不失爲一次偉大的嘗試。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