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得騎兵者得天下:解密中國各個朝代騎兵部隊盤點

得騎兵者得天下:解密中國各個朝代騎兵部隊盤點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騎兵顧名思義就是騎馬作戰軍隊。其實長處在於有強的機動力能力和衝擊能力。我國是世界上較早擁有騎兵的國家之一。我國在春秋時代以前作戰以車戰爲主,步兵僅起輔助作用,兵車的數量多少成爲軍事實力的象徵,基本沒有騎兵這一兵種。到春秋時期步兵開始興起,軍隊成爲車步並重,各國的軍隊中有了少量的騎兵,同戰車步兵混編,僅是一種無足輕重的輔助力量。到了戰國時代隨着戰爭規模的擴大,戰術的多樣化及同北邊遊牧民族的戰爭需要,騎兵作爲一種獨立的兵種正式登上戰爭舞臺。所以我們的騎兵談就從戰國時代說起。

戰國時代:(含秦代)

歷史進入戰國時代,戰爭已經從早年的死板的兵車戰術的正面戰,轉向更爲機動靈活的作戰方式。騎兵作爲一種獨立的兵種出現了,當時各大國均建立了騎兵部隊,如秦、趙等國均號稱“車千乘,騎萬匹”軍隊作戰由步騎爲主漸漸轉變爲車騎並重。進行最大變革的首先是趙國。地處北邊的趙國,與樓煩,林胡,匈奴等少數民族爲鄰,深受其擾邊之苦,而趙國傳統的車步兵,在與靈活、快捷的胡人騎兵作戰時十分不利。爲了改變這一狀況,富國強兵,趙武靈王在國內進行了“胡服騎射”的改革,他聲明“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削減軍中的車兵,增加騎兵;要求改漢族傳統寬袍大袖的衣服爲胡人式的緊身服裝,方便於進行騎射。從這裏開始中原各國中騎兵地位逐步提高,成爲軍隊的一支主要力量。趙國也因爲有了這支強大的騎兵,使之成爲戰國後期軍事上能與秦國抗衡的強國。

戰國時開始大量的使用騎兵作戰。趙國以步騎兵攻林胡,樓煩“略地千里”,李牧用萬餘騎配合步車兵大破匈奴殲敵十餘萬。秦國也以騎兵精良著稱,秦趙長平之戰,秦將白起用五千精騎截斷趙軍,對長平一役全殲趙軍四十餘萬起到了關鍵作用。楚漢戰爭時劉邦也曾爲了對抗項羽的騎兵而用秦國降將李必、駱甲爲校尉訓練騎兵;韓信在破趙之戰(就是列背水陣那次)中也是用兩千輕騎偷襲敵軍大營。

得騎兵者得天下:解密中國各個朝代騎兵部隊盤點

戰國及秦代的騎兵配有齊全的鞍韉,但是沒有馬鐙這對馬上的格鬥戰十分不利,所以當時的騎兵主要武器爲弓箭,作戰以騎射爲主,少量的使用青銅劍、戟作戰。(劈砍時劍容易折斷,以戟爲主)並且這時已有專用的馬甲出現。(用於保護戰馬的防具)從出土的兵馬俑可以看出當時秦軍已是採用車、步、騎混合編隊,鞍馬俑以持弓爲主,戴小帽,穿緊腰窄袖袍,披短甲,足蹬短皮靴,裝束便於騎射。這一時期兵法中也有了對騎兵使用的論述。《孫臏兵法》就曾說“險則多其騎”。

兩漢時代:

進入兩漢時代,迎來了中國騎兵發展的黃金時代,因爲對匈奴等遊牧民族作戰的需要,騎兵迅速壯大,軍隊作戰從以前的車騎並重轉變爲騎兵取代車兵,騎兵成爲決定勝負的力量。

說到漢代騎兵的發展就該說匈奴騎兵,匈奴是北方的遊牧民族,全族均爲能騎善射之士漢初處匈奴已號稱“控弦之士”三十萬,時刻威脅着漢朝的北部。匈奴人是典型的亞洲式輕騎兵,他們作爲遊牧民族,從小生長在馬背上,長於騎射,他們馬術精良,射術奇佳,只穿輕便的皮甲十分靈活。漢的晃錯曾在《言兵事疏》中說匈奴有三大長處爲漢軍所不及:其一,上下山阪,出入溪澗,中國之馬弗與也;其二,險道傾厭:且馳且射,中國之騎弗與也;其三,風雨罷勞,譏渴不困,中國之人弗與也。這也就指明瞭騎兵較之車兵的較大優勢,車兵只能在平原之上才能發揮威力,而騎兵在較狹小的地形也能做戰,比車兵更爲機動靈活。

到了漢朝時爲了改變對匈奴作戰的不利被動局面,漢朝大力發展騎兵,至武帝時已能運用十餘萬騎兵主動出擊,對匈奴作戰歷時數十年,漢的名將衛青,霍去病等多次率數萬騎兵,採用迂迴包抄,深入敵後等戰法大破匈奴。其公元前119年武帝以衛青,霍去病二人各帶五萬騎出擊,以步卒數十萬,馬十餘萬匹轉運輜重。霍去病部深入匈奴兩千餘里,大破敵軍封狼居胥山(在今蒙古)而還,傳爲佳話( 英雄業績真是令人神往呀!)

得騎兵者得天下:解密中國各個朝代騎兵部隊盤點 第2張

這一時代一個重要成就就是官馬制度的確立,漢爲了對抗匈奴,發展騎兵,建立了飼馬的制度。漢文景時期頒行“馬復令”用免役的辦法鼓勵民間養馬。並在中央和地方設立專管的馬政機構。中央任命太僕(就是弼馬溫了)管理,在地方設有馬丞負責。這些官員負責馬匹的飼養以備軍用。從漢初至武帝時即有廄馬四十餘萬匹。這一制度保證了漢朝對匈奴作戰的大量馬匹的消耗。

在漢代騎兵發展壯大,成爲軍隊的主力軍種,取代戰車的位置。兵種內漢代已經有了輕騎兵和重騎兵之分。輕騎兵基本無甲,武器以弓箭爲主,配備較矮小的戰馬,重騎兵着甲,武器爲戟,矛,環首刀等近戰武器,配備高大的馬匹用於衝鋒陷陣。漢代隨着冶煉技術的提高出現了更適於馬上作戰的環柄長鐵刀,(就是環首刀了)刀脊厚,刃鋒利適於劈砍,成爲騎兵的重要武器。一般來說漢代的騎兵主要武器有:矛、刀、戟、弓、弩(臂張弩)等。這一時期騎兵作爲機動兵力的戰術也得以發展漢軍在與匈奴作戰中就大量採用了長距離 三國,晉,南北朝時代:

這是一個戰亂的時代,戰爭十分頻繁,特別在十六國,南北朝時期大量北主遊牧民族入主中原,騎兵的運用達到了更高峯,交戰各方(主要是北方)都大規模的使用騎兵,騎兵成爲戰場上的最重要的兵種,我國的騎兵也發展到了重騎兵的時代。

這一時期總的來說北方的軍力較南方強,北方各國多爲少數民族政權,最初的軍隊均爲騎兵,發展後步兵漸漸增多,但軍隊的主力仍爲騎兵,作戰時動用相當多的騎兵參戰。如前秦的苻堅南下動用了騎兵二十七萬;北魏太武帝侵宋時以騎兵六十萬渡淮,直逼長江;樑魏鍾離之戰中魏軍八十萬中有騎兵二十四萬。可以說這一時期騎兵戰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

得騎兵者得天下:解密中國各個朝代騎兵部隊盤點 第3張

而這時期一大重要發展就是馬鐙的發明,我國最早的馬鐙在西晉中出土,可以說我國最晚在晉代就有了馬鐙。(可偏有人說馬鐙是歐洲人先發明的。)馬鐙可以說是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人類文明。軍事上,馬鐙的出現使騎兵的近距離格鬥戰更容易,(有了借力之處)並且有利於騎兵的長距離行軍。(減少疲勞)能更有效的發揮出騎兵機動性好,衝擊力強的優點。在西方馬鐙的發明,導致了中世紀西式重騎兵,騎士的出現。(一種大而無用的傢伙)這一時期的騎兵以重騎兵爲主,當時的重騎兵人馬均披鎧甲-甲騎具裝。防護力很好對步兵而言有極大的衝擊力。當時重騎兵的防護力很強,騎兵武器除了弓箭外,(不管什麼時代,這總是東方騎兵的主要武器。)長兵器大量使用穿透力更好的騎兵用長矛即“槊”(也叫“矛+肖”),而戟逐步被淘汰,成爲一種禮儀用的擺設。而短刀也成爲騎兵的制式武器,與前代的環首刀相比,這一時期的刀,刀體加寬,刀頭由斜方形改爲前銳後斜,更適於實戰。

隋、唐、五代時代:

這一時期,騎兵已經確立了在軍中的地位,在這一時代騎步並重,各國的騎兵規模雖不及南北朝時期,但是騎兵仍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受到較大的重視。

唐朝以武功開國,太宗李世民本人就善於使用騎兵,他著名的六匹坐騎被稱爲昭陵六駿。所以唐(特別是唐初)對騎兵的建設也是很重視的。唐從起兵始就建設完善自己的馬政建設,以備軍用。唐在邊地多置監牧,屬太僕管理,監牧馬五千以上爲上監,三千爲中監,以下爲下監,置牧監使,對各監牧每年還要進行考課,自唐貞觀至麟德四十年間,所養官馬達七十餘萬匹,置八坊四十八監,佔田地一千多頃。

這一時期,騎兵裝備戰術發展並不大,但是已不象南北朝時代那樣注重於重甲騎兵,軍中雖仍有甲騎,但是基本上以輕裝騎兵爲主。主要發揮騎兵,作爲機動兵力的優勢,正面攻防更多依懶於步兵。

得騎兵者得天下:解密中國各個朝代騎兵部隊盤點 第4張

宋、遼、西夏、金時代。

這一時期,大量的北方遊牧民族雄起,成爲漢族朝的威脅,這些少數民族軍隊的精銳主要爲騎兵,騎兵的發展也再度轉入高潮。

首先說宋,宋朝在我國曆史上武功極爲不盛的一個朝代,因爲在後唐,五代時期崛起的少數民族西北的產馬地區,基本掉失,所以宋無論是通過在邊地買馬,換馬,(用物資)或設置監牧等方法,始終都不能滿足需要,所以從來都沒一支強大的騎兵。到了南宋時更糟,連殿前司(即皇帝禁軍)的騎兵都有五分之一的沒馬可用。(真是好可憐)宋朝喜歡擺陣勢,所以騎兵也多半佈置在陣中,基本上都是把騎兵佈置在大規模的步兵陣周圍做策應或掩護側翼。如宋太宗的“平戎萬全陣”就是把主力步兵結合戰車,在中間布成密集陣勢,反騎後佈置在前後左右擔任警戒和掩護。防禦敵軍騎兵的陣勢。個人認爲這到是與歐洲早年的騎兵運用方式象似,即以步兵方陣爲主力,用騎兵來鞏固兩翼。事實上這種陣式,騎兵成了步兵的輔助力量,用於克敵致勝的是核心的步兵陣。

在北方先後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都有較強大的武力。軍隊中以騎兵爲主力作戰。遼金的軍隊都很講究騎兵的機動作戰,,一般軍中的正兵均配有數匹戰馬,(遼軍一名正軍有馬三匹)機動力很強,如遼宋的幽州之戰中,遼軍就憑藉當地平坦的地形和騎兵的機動力,先後將宋將曹彬,潘美各個擊敗。金兵也長於騎兵善於野戰,史稱“金之初起天下之強莫過於此”,金國有著名的柺子馬,在作戰時步軍爲正兵,以柺子馬作兩翼突擊,在平原上對宋軍作戰有着很大的優勢。

這一時代的騎兵,以北方少數民族騎兵爲主,他們作戰的主要武器爲弓箭、馬刀、也裝備有狼牙棒等特殊的武器。(金國人似乎喜歡這種武器,當時有民謠:它有金兀朮,我有嶽元帥;它有柺子馬,我有麻扎刀;它有狼牙棒,我有天靈蓋。)當時的騎兵,開始偏向輕裝,着少量甲,獲得更大機動力,但是各國均還有重甲部隊,如西夏的騎兵“平夏鐵鷂子”(它的步兵叫“橫山步跋子”)就以“乘善馬披重甲”戰鬥力強著稱。

得騎兵者得天下:解密中國各個朝代騎兵部隊盤點 第5張

蒙古時代:

這一時代,蒙古騎兵在敵人眼中成了恐怖的象徵,蒙古人把騎兵戰術推到了冷兵器時代的頂峯。長距離奔襲,迂迴,包抄等騎兵的優勢被髮揮到了極限。

蒙古人實行百戶、千戶制全民皆兵,軍官世襲。他們“上馬則備戰鬥,下馬則屯聚牧養”戰時自備武器裝備出征,和平時期則是普通牧民。爲了保證軍隊的戰鬥力,蒙古人往往通過大規模的圍獵來鍛鍊部隊,對於兒童也從小就專門訓練他們騎馬射箭的能力。加上有成吉思汗,木華黎,速不臺,拖雷等出色的戰術家指揮。蒙古人成爲當時世上最強大的軍隊,征服了前所未有的廣大領地。在東方消滅了宋、金、西夏,在西方打敗了花刺子模,征服了俄羅斯草原,打敗了西方聯軍,一直打到多瑙河邊。(如果不是蒙古大汗這時死了!還不知道打到哪呢!)

蒙古軍隊前期基本是騎兵,後期其野戰力量也是騎兵。蒙古騎兵有着超強的機動力,一名士兵往往備有六匹以上的戰馬,輪換使用,往往一天可以前進近百公里。蒙古騎兵的主要武器是弓箭,長年騎射的蒙古人能拉強弓,蒙古人的弓用混合的木料和骨頭製成,具備很強的穿透力和很遠的射程。能在高速機動中(甚至一邊後退一邊回頭射擊)準確射擊的蒙古人能在短兵戰前給予敵人極大的殺傷。因爲蒙古人往往自備武器,所以在箭、馬刀以外,士兵們還帶有自己喜歡的武器如長矛、狼牙棒、繩套(套馬用的,在戰場上也能套人。)等。在防具方面,蒙古人以皮製甲爲主,輕便堅固,雖然不象鐵甲的防護力好,可是爲其贏得了更大的機動力。值得一提的還有蒙古馬,蒙古馬雖然體型較小,不及阿拉伯,亞利安馬速度好、體型高大,但蒙古馬適應力強,耐粗飼,易增膘,壽命長,十分適合長距離行軍,無後勤保障作戰,這些馬隨處能找到食物,在草原地形能日行軍五十至一百公里,可以終年使役。並且重要的一點是蒙古馬的母馬哺育期可產奶三至四百千克,這成爲長時間在外作戰,無需後勤保障的蒙古軍的一個重要食物來源。(另外就是掠奪了)蒙古人是遊牧民族,其人民生長在苦寒之地,對於惡劣氣候的忍耐力極強,物質條件要求很低,有着一般農耕民族人民無法比擬的戰鬥力。(只不過要他們去潮溼,炎熱的地方就不行了。如東南亞雨林中。)

得騎兵者得天下:解密中國各個朝代騎兵部隊盤點 第6張

明清及以後時代:

明清以後火器得到了大力的發展,隨着專門的火器部隊和炮兵的出現,騎兵的地位逐漸下降,明以後很少有作爲主要戰略力量的騎兵存在,就不再多說了。明代的騎兵主要和其他兵種配合作戰,並配有火器。(騎鐵?)名將戚繼光設立了車營就是一種步、車、騎配合作戰的方式。明孫承宗的《車營扣答合編》中也對這種戰術進行了進一步研究。還發展出了先以火器轟擊(火力準備?)繼以騎兵衝擊步兵跟進的戰法。(和拿破崙時代的戰法像吧?)

到了清朝,清朝自以爲以弓馬開國,其開國時的女真,蒙古騎兵就是傳統上的騎兵,沒有什麼發展,加上不注重火器的,使我國最終落到了被列強任意欺負的下場。當時已是火器的時代,騎兵地位就更低了。直到機槍,戰壕組成的陣地戰出現,基本上喪失了在軍中的地位,逐步退出軍事舞臺。只到其後繼者裝甲機械化部隊的出現,騎兵成爲了一種歷史,只在某些慶典禮儀場合使用。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