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岳飛的死因真相:秦檜製造風波亭冤獄

揭祕岳飛的死因真相:秦檜製造風波亭冤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常勝將軍岳飛戎馬一生,戰場上殺敵無數,是個名副其實的大將軍,爲大宋立下了汗馬功勞。

一代精忠報國的英雄、善於謀略治軍嚴明的南宋將帥岳飛,在其戎馬生涯中,親自參與指揮了126次戰役,沒有一次失敗,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他文武雙全,著有《嶽武穆遺文》(又名《嶽忠武王文集》),其《滿江紅》詞成爲千古絕唱。

長期以來,岳飛之所以受到國人的敬仰,是因爲他一方面壯懷激烈,精忠報國,另一方面壯志未酬,卻屈死在風波亭上。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在西子湖濱岳飛的墳墓旁邊,長跪着秦檜的鐵像,提到岳飛之死,人們沒有不歸罪秦檜的。但是事實真相究竟是什麼呢?爲什麼岳飛會身死功滅?

時光過了近千年,人們對岳飛之死的元兇不斷提出質疑。人們不再把觀念停留在忠奸之爭上。在《國史概要》和許多普及的書裏,都明確提出來,宋高宗纔是殺害岳飛的真實兇手。秦檜只是迎合高宗的意思,代高宗承罪而已。宋史對此也有所描寫:審問岳飛的大理寺的官員何鑄,向秦檜辯白,說岳飛實在無辜,爲什麼一定要殺。秦檜講:此上意耳。

揭祕岳飛的死因真相:秦檜製造風波亭冤獄

網絡配圖

那麼,爲什麼宋高宗一定要殺害岳飛呢?小編帶你瞭解下歷史真相吧。

一、據說當時還有兩個小道消息促成了皇帝殺嶽的決心。第一是說,岳飛三十出頭就當上了節度使,岳飛有一句話,說在我朝這些大將裏面,能三十出頭當節度使的,除了太祖,只有我岳飛一個人;第二是說,岳飛解了兵權之後,岳雲和張憲在湖北襄陽舉兵要擁岳飛,武力要挾朝廷恢復岳飛的兵權,結果就偏偏在這個時候,岳飛不合時宜的上表,言詞激烈,要求恢復自己的兵權。做法實屬太傻,所以授小人以柄,讓皇帝更加疑心了。

二、宋代猜忌武臣的傳統政策是罪魁禍首。歷史上的岳飛既是一個好學習、不擾民、得軍心的人,也是一個不好色、不愛錢、不貪財的人。有人要送美女給他,被岳飛退回;年輕時岳飛喜歡喝酒,皇上勸了他一次,他從此就滴酒不沾;皇上要給他蓋房子,他不要,並且說:“敵未滅,何以家爲?”這樣一個不好色、不好酒、不置家產、不怕死的人,圖的是什麼呢?難道圖我的江山?這讓宋高宗趙構心裏犯嘀咕。

在宋代猜忌武臣的傳統政策下,只容得住貪財好色糊塗蟲似的將領,可決不許任何將領有知識有志趣得民心得軍心。像岳飛這樣的人,無論是宋代那一個君主在位,均必不能相容。宋高宗處南宋草創之際,顧慮危疑,對岳飛更是不能相容的。因爲岳飛的爲人行事有許多優點,而這些優點都爲宋高宗不願武臣具有者,於是他的優點便成爲他的死因。縱無秦檜,岳飛仍將屈死,他正和狄青一樣,也是被宋代傳統的政策犧牲掉的。我們與其痛罵秦檜,還不如詛咒宋代的傳統政策,並譴責宋高宗的自壞長城。

三、淮西事變是岳飛被害的重大伏筆。朝廷採用宰相張浚的意見,讓文官呂祉接管了中興四將之一的劉光世的部隊。他的部將後來在要求歸岳飛節制而不得的情況下,發生譁變,殺了呂祉,率領全軍五萬多人集體叛變,投降了僞齊。淮西事變,不但攪亂了北伐大計,而且改變了敵我態勢和力量對比,北伐收復中原在趙構看來是不行了,急令岳飛轉入防禦,保住長江防線。

揭祕岳飛的死因真相:秦檜製造風波亭冤獄 第2張

網絡配圖

淮西事變,使趙構認識到這些軍隊和他們的首腦是不可靠的,名義上是國家的軍隊,但實質上,在很大的程度上還是私家軍隊。要不,老百姓爲什麼叫他們作岳家軍,韓家軍,張家軍,劉家軍?沒有一支皇家軍?四大主力軍全是這些首領們自已拉扯出來拚殺出來的部隊,這些兵將只認多少年來帶領他們出生入死的首領,而不怎麼認朝廷的。如果再來一次“淮西事變”,甚至回過頭來打朝廷,該如何是好呀?現在的當務之急,不是北伐,而是整頓軍制,把這些軍隊變成真正的皇家軍隊!但要整軍,就不能打仗;要不打仗,就只有和談。

趙構不是個無能的皇帝,他馬上開始行動了。第一步是和談。第二步是剝奪韓世忠,岳飛和張俊三將(劉光世早已交過軍權了)的帶兵權,讓他們離開自已的部隊。第三步是把管兵、調兵兩權分開,由兩個部門管轄。淮西事變,是南宋時期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事件,它促使主戰派張浚離開了政壇、議和派秦檜當上了宰相,使岳飛由信任到受猜忌並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被害。難怪岳飛死後有悼詩曰:“自古忠臣帝主疑,全忠全義不全屍。”六、性格固執以致意氣用事。岳飛一味主戰、反對議和的這一點秦檜在遺囑中也提到說,岳飛和宋高宗因爲一件事發生了根本的分歧,以後皇帝便不再喜歡岳飛了。其實,宋高宗對金的態度,可以說是國仇家恨,不共戴天。只是從軍事上、經濟上苦於沒有大舉興兵反擊金國的本錢。當時金國幾乎每三年就要組織一次大規模的入侵,在內憂外患之中的高宗皇帝可以說焦頭爛額,高宗一方面重用岳飛等武將四處撲火,高舉北伐大旗,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讓秦檜牽頭一次次對金“議和”,以便得到喘息之機。

可岳飛一味主戰、反對議和的想法根深蒂固,沒有一點回旋餘地,認爲皇上如此重用我,就要把金國打出中原,有時甚至不惜和皇帝對着幹。高宗爲了取得武將對“議和”的支持,特別賜於劉光世、張俊、韓世忠三大將新的封號和官爵,並提升岳飛爲開府議同三司。升遷本來是件求之不得的好事,然而固執的岳飛連上四折表示不接受。並指出,現今的形勢不容樂觀,應加緊訓練士兵,以備不測。他要求皇上追回成命,以便“保全臣節”。這樣,迫使趙構在三下詔令之外,又好言寬慰。更有甚者有些要求得不到滿足(如合併淮西軍和強令撤軍)時,就鬧性子,撂挑子,上廬山。在封建時代,這叫做抗旨,叫桀驁不馴,是皇帝最害怕的事情;每一次都是死罪,何況再三?

揭祕岳飛的死因真相:秦檜製造風波亭冤獄 第3張

網絡配圖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有關岳飛的死因,並不完全是秦檜以“莫須有”罪名害了的,而是當時的政治形勢殺害了他,也是屢犯忌諱的個性殺害了他。岳飛的所作所爲,在有了所謂“杯酒釋兵權”的宋朝,要換了崇禎皇帝,大將做上述隨便某一件事情,腦袋恐怕早搬家了。趙構忍了很久,而他是一直把岳飛當成親信的,岳飛也是趙構的衛星,乘着火箭升上來的。

趙構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會殺岳飛的,而岳飛的確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了趙構的忌諱,而岳飛卻並沒有很好地覺察到這些,這就是其不懂政治的地方。趙構對岳飛從喜愛到不滿,到失望、到忌諱,最後則是憤恨,等到最終秦檜拋出岳飛謀反的事情時,趙構幾乎都沒有什麼懷疑,只有震怒,於是有了風波亭冤獄。直到秦檜死後,趙構爲許多受秦檜迫害的人平了反,卻不願意爲岳飛平反,甚至因爲恨“嶽”這個字,把嶽州都改名爲池州。可見他對岳飛的態度。而事實證明,自岳飛死後宋朝又存活了138年,所以說議和也並不意味着就是投降。倒是秦檜在自己的遺囑中讓他的後世一定要“遠離政治”。

岳飛死因的種種迷團,最終還是在秦檜死後才大白天下,可見當時宋朝皇帝的混用無道,殺忠臣,重奸臣的大宋王朝不滅亡,還能讓誰滅亡。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