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的明太祖朱元璋:從和尚到皇帝

歷史上的明太祖朱元璋:從和尚到皇帝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中國人其實思想非常解放,無不敢想,無不敢幹。西方許多國家的王室維持了四五百年,甚至一兩千年,這在中國人看來是不可想象的。中國人生來就喜歡做開天闢地的夢,許多人還真的心想事成了,否則,中國歷史上哪來的那麼多的朝代呢?

然而,開國要有“道”。若回過頭來看看,就會發現權力的轉換有這樣一條重要的“歷史規律”:始作俑者未必成功,後繼者才能完成大業。

中國歷史上,陳勝、吳廣首倡起義,但來勢雖猛,卻很快被秦軍鎮壓下去,陳勝、吳廣也隨之身亡。在陳勝、吳廣起義的旋風裏,項羽、劉邦分別拉起了各自的隊伍,在抗擊秦軍的過程當中,“壯大了人民隊伍”,最後滅亡了秦朝。後來楚漢相爭,劉邦戰勝了項羽,建立了西漢王朝。

歷史上的明太祖朱元璋:從和尚到皇帝

網絡配圖

其實,如果把漢朝看作西漢和東漢兩個部分,不僅西漢建國是如此,東漢建國也不例外。西漢末年,綠林、赤眉起義軍把王莽的大軍打得一敗塗地,但最後成功的不是首倡起義的王匡、王鳳和樊崇等人,而是隨之起義的漢室宗親、南陽豪強地主劉秀。劉秀後來壯大了自己的勢力,消滅了義軍,重建了漢朝,稱之爲東漢。

在反隋的農民大起義浪潮中,翟讓、李密領導了瓦崗軍,竇建德曾建夏國,杜伏威等人也領導了一支強大的起義軍。但這三支義軍都未得到天下,倒是後來反隋的關隴貴族李淵、李世民父子既鎮壓了農民起義軍,又推倒了隋朝,建立了唐朝。

元朝開國也是如此,成吉思汗雖具雄才大略,也只是統一了蒙古各部落,稱爲大汗,到了其子孫的手裏,才滅了金國和南宋,統一了中國。明朝的建立跟漢朝、唐朝的建立極其相似。韓山童、劉福通首舉義旗,創建紅巾軍,聲勢浩大,元朝爲之震動,但不久便敗亡了,倒是其部下朱元璋率領義軍一部度過難關,獲得了發展,既推翻了元朝,又打敗了陳友諒的另一支義軍,最後建立了明朝。

如此算來,中國古代竟有一大半王朝是以這種方式建立的,爲什麼始作俑者很難成功,而後繼者卻易於成功呢?其實,這並非上天不公,而是改朝換代的一種規律。看透了,其原因也很簡單:首先,始作俑者往往只能對舊的王朝做猛然的一擊,大多不能持久,起義隊伍要經過一個分化重組的過程。其次,始作俑者往往不是政治家,只能振臂一呼,逞血氣之勇,缺少一個淘汰選擇的過程,因缺少經驗,所以易於敗亡。最後,後繼者有三條優勢:一是舊的王朝已受重創,處於搖搖欲墜的狀態,易於將其擊垮;二是繼承了前人的經驗,不必再走前人的彎路;三是領導者多是從艱苦的鬥爭中磨練汰選而來,具備了做政治家的品格。有此三條優勢,也就易於取得成功了。

歷史上的明太祖朱元璋:從和尚到皇帝 第2張

網絡配圖

具體到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來說,他一無權勢,二無文化,而且是靠借郭子興的一支軍隊發家的,但卻是他最終登基做了皇帝。而那些勢力比他大、比他強的起義軍首領卻一個個被他打敗了。他的成功除了上面所說的幾點外,還有以下三點:其一,不露聲色緩稱王;其二,待時而動避敵鋒芒。其三,把握天時蠶食江南。

皇覺寺裏的小和尚

朱元璋出身貧苦佃農,家境貧寒,從小就飽受苦難的生活,7歲就操起皮鞭給地主放牛牧羊。至正三年(1343),朱元璋17歲那年,淮北發生了多年不遇的乾旱荒年,旱災引起了蝗災和瘟疫,廣大農民在飢餓與瘟疫的雙重摺磨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過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不少人家相繼病死,成了絕戶。朱元璋一家也難逃厄運,先是64歲的父親撒手人寰,緊接着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裏,他的長兄、長侄以及母親也離開了人間。多年的貧寒生活,再加上親人的離去,此時的朱元璋已經厭倦了這個昏暗的世界,恨不得隨親人而去。然而,這個家庭已經沒有人能再撫摩他的傷痛、安穩他的心靈了。

朱元璋走投無路,只好剃光了腦袋進了皇覺寺。他穿起了衲衣,做起了小行童。整天除了掃地上香,打鐘擊鼓,還要爲主持擔水劈柴、燒飯洗衣,幾乎無所不做。低眉彎腰,勞苦疲乏,還要受師父的責罵、師兄的刁難。他開始羨慕大牆外面的生活,特別是懷念與少年夥伴們一起放牛、一起割草那些無拘無束的日子。但爲了生存下去,爲了混口飯吃,朱元璋只得忍氣吞聲。

由於旱情嚴重,地裏的植物顆粒無收,靠收租來度日的皇覺寺終於維持不下去了。入寺才50天,經文沒念上一卷,各種雜活倒做了不少的小沙彌朱元璋,被主持打發去“雲遊”了。說是雲遊,其實就是流浪各地,向大戶人家化緣,求乞度日。這樣一去就是三年。

歷史上的明太祖朱元璋:從和尚到皇帝 第3張

網絡配圖

三年後,朱元璋回到了皇覺寺。朱元璋在這三年的奔波流浪中,嚐盡了人間辛酸,也看到了各地百姓的困苦。到處是衣服襤褸,到處是如土的面色,到處是成羣結隊的逃難人羣。百姓們已不再對腐敗的朝廷、官府抱有任何希望,他們只有把滿腹的希望寄於神靈、菩薩的保佑。他發現一路上除了各大小寺院裏虔誠的信男信女之外,百姓們普遍信仰白蓮教,並大有積蓄力量、蠢蠢欲動之勢。

他目睹國事日非,預感天下大亂的時候就要到了,即立志勤學,廣交朋友,以待時而動。他在這裏學習了三教九流的許多知識,誦經,打坐,做佈施,做道場,外加清除,上香,劈柴,擔水,讀書,識字。一晃,又過了較爲平靜的四年時間。

這時的中國,正處於元朝末年社會矛盾空前激化的年代。在元廷的暴政統治之下,老百姓長期過着“竇娥冤”式的生活,有冤無處申,有理無處說。不堪忍受元朝封建統治者的殘酷剝削和壓迫的農民們終於勇敢地行動起來了。

歷史上的明太祖朱元璋:從和尚到皇帝 第4張

網絡配圖

1351年,當元廷徵集數十萬民工治理黃河時,在工地上挖出了一個石人,只有一隻眼睛,於是民間盛傳“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白蓮教主韓山童乘機聚集數千人,斬白馬烏牛,祭告天地,揭竿起義。因起義軍頭裹紅巾,身穿紅衣,打着紅旗,被稱爲“紅巾軍”。從此,抗元的怒火燃遍了中華大地。英雄四起,各據一方。彭瑩玉、徐壽輝在湖北組織起義,土豪方國珍、鹽販張士誠也先後在浙江和蘇北起兵反元。與此同時,郭子興在濠州起兵響應,襲殺州官,佔領了濠州城。至此,農民起義的烈火迅速燃燒在大江南北。

雖然身居靜門,內心卻早已不安分的朱元璋,聽到不斷傳來的農民起義的消息,已是熱血沸騰。面對黑暗的社會,他早就有了投奔紅巾軍的念頭,但由於對紅巾軍內部不甚瞭解,再加上元軍追殺得太緊,怕他們成不了氣候,而猶豫不決,持觀望態度。正在這時,已在郭子興的軍隊裏當上了小頭目的兒時的窮夥伴湯和,給朱元璋捎來了一封信,邀請他前去投軍。此時他仍舉棋不定,但同屋的師兄卻偷偷告訴他:湯和來信邀他參軍一事已被人知道了,就要去報官領賞。被逼上絕路的朱元璋,終於看清了自己所面臨着的危險形勢,於是丟掉幻想,連夜向濠州城急急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