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古代將軍鎮守邊關又手握重兵 古人爲何就是不敢造反

古代將軍鎮守邊關又手握重兵 古人爲何就是不敢造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古代將軍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看一看。古代鎮守邊關的將軍,明明手握重兵,爲什麼就是沒人敢造反?

古代將軍鎮守邊關又手握重兵 古人爲何就是不敢造反

中國曆朝歷代的邊疆都有着很大的困擾,很多少數民族與外來蠻族會時常騷擾邊關,皇帝就會派出很厲害的武將去鎮守邊關。

而在邊關天高皇帝遠,手握重兵再加上沒有皇帝的管束,將領們真的沒有起過造反的心思嗎?

其實邊關大將不敢造反,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古代的人們思想非常封建,因爲他們自打一出生起,接受的教育就是忠於皇上,這是現代的人們所理解不了的。

皇上作爲最高的掌權者,天下的臣民都要對他唯命是從,一個君王代表的就是國家,忠君就是忠於國家。

在百姓的心中,皇上就是保障天下安寧、促進生產、甚至是庇佑他們的存在,所以哪怕古代很多帝王非常昏庸,百姓們仍舊不敢忤逆。

古代將軍鎮守邊關又手握重兵 古人爲何就是不敢造反 第2張

當然了,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古代的刑罰嚴厲,百姓們手無縛雞之力,命運不過是掌權者的一句話。

人們長期處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中,每一代都接受忠君的思想,也就不可能有人想着去忤逆君王,否則就是愧對祖先、離經叛道的行爲。

百姓尚且如此,爲朝廷效忠的將領們就更不可能背叛皇帝了,他們只會對皇帝更加效忠,嫌命長的人才會造反。

第二個原因:皇帝會對邊關將領有束縛。

敢放心把數百萬的兵權交到一個將軍的手中,士兵們跟着將軍出生入死,很容易就會臣服,萬一遇上一個很會收買人心的人,豈不是等於把兵權握到自己手裏了嗎?

其實皇帝也不是傻子。

首先,守邊關是一個非常苦的活,爲了不讓他們有怨言,皇帝一定會給他豐厚的恩賜,比如在京城恩賜一套宅子,讓他的家人能享盡榮華富貴。

不過說的好聽是恩賜,實則是爲了約束將軍,皇上只有把他的妻兒老小都掌握在手中,他在邊關纔不會亂來。

另外,邊關的將領一般會不定時輪換,這樣不但能避免一人獨大,還能讓他們互相監督,造反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

在將領去邊關後,一般皇帝還會安排一名監軍隨行,監軍的目的不是管帶兵打仗,而是負責監視將士們的一舉一動。

古代將軍鎮守邊關又手握重兵 古人爲何就是不敢造反 第3張

這種監軍一定是皇帝最爲信任的人,一旦他察覺到異常就會上報,皇帝瞭解後第一件事就是把將軍的家人給控制住。

這邊的將軍恐怕還沒有行動呢,他的家族已經被滿門抄斬了。

不過歷史上造反的人很多,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他們又爲什麼有這麼大的膽子呢?

其實唐代時期的安祿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安祿山一人掌握三鎮節度使,手中握着18萬軍隊,要了解當時唐代的中央軍也纔不到十萬,並且他的家人就被皇帝留在了京城。

那麼他又是怎麼敢起兵的呢?

其實唐玄宗還是小看了安祿山的野心,一個人的野心之大,足以讓他拋棄家人、拋棄道德,安祿山就是在犧牲家人的前提下造反的。

更重要的是,他本來就是胡人,對於中原的皇帝少了一些歸屬感跟認同感,最重要的兩點都拋棄了,那麼安祿山還有什麼不敢的呢?

古代將軍鎮守邊關又手握重兵 古人爲何就是不敢造反 第4張

第三個原因:邊關將領手中的兵權問題。

一般的邊關將領只有佈防權,沒有調兵權,調兵權要麼在朝廷的手中,要麼在監軍的手中。

將軍真正握在手中的兵馬,可能也就幾百個從家中帶出來的私兵,那些將士們效忠的是皇上,並不是將軍。

就拿宋代來說,宋代重文輕武,邊關將領的實權被一削再削,乃至於他們看似手中有幾十萬的兵馬,實際上排兵佈陣都沒權利做主。

打仗的時候可以提建議,但是能不能打要等朝廷的命令,要是將軍私自做主了,不管打贏打輸回去都要砍頭。

試問這些將軍連調兵遣將的權力都沒有,他們拿什麼造反呢?

第四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後勤。

古人都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就足以可見糧草在一場戰爭中有多重要了,歷史上不少因爲糧草問題而征戰失敗的案例,其中赤壁之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古代將軍鎮守邊關又手握重兵 古人爲何就是不敢造反 第5張

人人都讚歎孫劉聯手,以少勝多完成了一場戰爭奇蹟,曹操手握重兵卻最終失敗而歸,其實真實的原因就是糧草問題。

那時候曹操的北方初定,根基還不穩定,並且這場戰役的後勤補給線拉的很長,糧草運輸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再加上當時有時役的干擾,曹操的兵馬苦不堪言,曹操瞭解這樣下去必敗,這才主動退出,避免了更大的損耗。

這也是很多戰爭中,先派人去敵方燒糧草的原因,只要沒有糧草,困也能活活將對方給困死了。

那麼後勤補給是從哪裏來的呢?自然是朝廷給的。

邊關的幾十萬的將士都是靠朝廷養着,一打仗也要靠着朝廷撥款撥糧,戰爭一旦發動可不是三五天就結束的,少則幾個月,多則能打好幾年。

糧草、傷藥、銀兩哪一個都不是小數目,很多朝代都曾爲了打仗而掏空國庫,可見後勤的需求量有多大了。

古代將軍鎮守邊關又手握重兵 古人爲何就是不敢造反 第6張

假如邊關將領想造反,朝廷切斷補給後,糧草從哪裏來呢?

也許會有人說,有些人造反會暗中籌備數年之久,如果暗中存下糧草,是否能造反成功呢?其實這更不可行了。

幾十萬人的糧草可不是個小數目,要是皇上連這麼大的動靜都不瞭解,那麼皇帝也肯定是個昏庸的人。

這麼看來,其實邊關將領造反的機率非常低,不過在歷史上也不是沒有造反成功的人,比如趙匡胤、朱元璋等就是正面例子,他們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邊關將領造反的成功率很低,朱元璋到底是如何成功的呢?

其實朱元璋能造反成功,首先就是民心所向,元末時期混亂不堪,本來他們的暴政就讓百姓苦不堪言,再加上天災人禍,這纔有了官逼民反。

朱元璋在造反的時候沒有任何的後顧之憂,在他造反之前,爹孃跟一衆兄弟姐妹都已經不在了,他的大姐倒是還有一位兒子,但也早已流落民間找不到了。

朱元璋本人也沒有娶妻,起兵之前,他也早早就把剩下爲數不多的親屬都接到了身邊。

古代將軍鎮守邊關又手握重兵 古人爲何就是不敢造反 第7張

理論上來說,造反跟起義還是有一些本質上的不同,造反不是民心所向,而起義卻是百姓樂見其成的事,因爲一般都是遇到昏庸帝王纔會爆發起義。

那麼起義肯定就不會用朝廷的糧草,他們會一路徵集,有些是被迫上交,有些是甘願上交,而朱元璋路過起義之地時,就曾經引來很多百姓主動加入。

既然是起義軍,那麼就不存在“忠君”的問題了,朱元璋在軍中十分愛護士兵,每路過一個村莊也是對百姓呵護有加。

因此他的美名遠揚,吸引了很多人前來投奔,作爲起義將領,他就是人們的主心骨,士兵們對朱元璋唯命是從,上下團結一心,這就是他能造反成功的最大原因。

當時實力較強的起義隊伍還有好幾支,不過論能力還是朱元璋略勝一籌,最終才成爲了贏家。

朱元璋一坐上皇位,就用最快的速度穩定了下來,爲什麼後來沒有人再去反抗朱元璋,實則是他太明白造反所需的條件了,早就做好了充足的防範。

古代將軍鎮守邊關又手握重兵 古人爲何就是不敢造反 第8張

此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那就是造反的“性價比”並不高。

這是一起超高風險、成功率卻非常低的買賣,從漢朝開始,就對造反有了明確的律法,謀逆者斬立決、並被滅三族。

後來隨着皇帝集權的增強,造反的罪名就越來越重了,成功了就改朝換代,失敗了就被誅九族。

古代將軍鎮守邊關又手握重兵 古人爲何就是不敢造反 第9張

誅九族是什麼概念呢?那就是家裏的一隻蒼蠅都別想再飛出去,祖上幾輩子流傳下來的分支都會被斬草除根,從此這一脈都會從世界上消失。

更重要的是,古代的酷刑花樣百出,沒有誰想要去嘗試,只要酷刑還在,就是對天下人的一種震懾。

冒着這麼大的風險,去完成一個成功率幾乎爲零的事件,沒有誰敢輕易地去做,除非天下已經大亂,皇權被動搖,百姓全都奮起反抗,這纔有成功的希望。

綜合來看,邊關將領之所以不造反,一是不敢,最重要的還是他們做不到。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