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禪投降後蜀漢大部分大臣都能善終 姜維爲什麼會被滅族

劉禪投降後蜀漢大部分大臣都能善終 姜維爲什麼會被滅族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劉禪和蜀漢大臣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劉禪投降後,蜀漢君臣大都得以善終,爲何姜維卻遭遇滅門之禍?

景元四年(263年)秋,曹魏權臣司馬昭命大將鍾會、鄧艾分路伐蜀。同年底,在鍾會與蜀漢大將軍姜維相持於劍閣,入蜀之路被斷絕的情況下,鄧艾竟然偷渡陰平古道,越過七百餘里無人煙的險域,襲佔江油、綿竹,隨即又率大軍兵臨成都。此時,成都城內雖然兵精糧足、城高池深,但被嚇破膽的後主劉禪竟然沒做任何抵抗,便向鄧艾獻城投降。

劉禪未做絲毫抵抗,便投降曹魏

雖然與曹魏爲敵數十年,但等到劉禪投降後,蜀漢君臣卻並沒有遭到羞辱或殺害,反而受到鄧艾的善待,不久後又被禮送至洛陽。正因爲如此,絕大多數蜀漢故臣放棄了復國的念頭,並準備爲魏朝效力,除了被迫向鍾會投降的姜維(劉禪投降前,姜維曾派軍入援,惋惜尚未抵達成都,前者便投降)。

姜維對投降曹魏並不感冒,心中滿是憤怒和憂懼。之所以憤怒,在於就當時形勢而論,蜀漢遠未到山窮水盡的境地,若能堅守多日,鄧艾率領的魏軍必然會糧盡而退。但劉禪竟然不做任何抵抗便投降,實在是窩囊的很;而之所以憂懼,在於姜維本是魏國叛將,如今若再度降魏,難免不會遭到清算。所以於公於私,姜維都不願投降。

劉禪投降後蜀漢大部分大臣都能善終 姜維爲什麼會被滅族

姜維恥於降魏,很想光復蜀漢

既然不願意投降,那麼最好的辦法則是光復故國。然而此時蜀漢君臣已經全部投降,鍾會、鄧艾又率領重兵屯駐成都,想要光復故國談何容易?好在姜維是個膽大超羣的智將,在發覺鍾會懷有異心且跟鄧艾關係不和後,便決定蓄意製造他們的之間衝突,給對方來一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好戲,以便實現復國大業。

考慮至此,姜維便極力討好鍾會,不斷地頌揚他的功德,並在暗中慫恿他據蜀稱王。鍾會被姜維好一頓吹捧,果然變得膨脹起來,真的便有了稱王稱帝的念頭。正因如此,鍾會對姜維很是厚待,不僅與他出則同輦、坐則同席,而且還授予他印號、節蓋,參與軍中重大事務的決議,儼然把他當做頭號“智囊”。

劉禪投降後蜀漢大部分大臣都能善終 姜維爲什麼會被滅族 第2張

鄧艾是滅蜀頭號功臣,但最終被冤殺

姜維見鍾會已經“上鉤”,便慫恿他剷除鄧艾,以便清除據蜀自立的障礙。鄧艾在滅蜀事業中立下曠世奇功,隨即又在處理善後事務上獨斷專行,無論哪一點都讓鍾會既嫉妒又憤恨。正因如此,鍾會便在姜維的唆使下,與監軍衛瓘一起誣告鄧艾,聲稱他有謀反之心。不久,衛瓘又偷襲鄧艾的軍營,將其父子抓捕後,派人押送洛陽,後來又下令將他們殺死於途中。

除掉鄧艾後,姜維進一步“煽風點火”,勸說鍾會將諸將全部殺死,然後據蜀稱王。但在同時,姜維則暗中聯絡舊部,準備趁着魏軍大亂之際殺死鍾會,然後盡數坑殺魏國將士,並迎回後主劉禪復國(“維教會誅北來諸將,既死,徐欲殺會,盡坑魏兵,還復蜀祚。”見《華陽國志》)。鍾會受姜維的蠱惑,果然將諸將全部拘押,並準備他們全部屠殺。

劉禪投降後蜀漢大部分大臣都能善終 姜維爲什麼會被滅族 第3張

衛瓘奉命安撫諸軍,卻率領他們反攻鍾會

就在這緊張而微妙的時刻,大將胡烈的舊屬丘建因爲備受鍾會器重,竟將主帥的陰謀在暗地裏泄露出去。胡烈之子胡淵聞訊後,率領部下前來向鍾會“討說法”,而其他將軍的部下雖然沒有人統領,也在得知消息後涌向城門,使得局勢頓時緊張起來。此時,鍾會爲了安撫城外的士兵,便派衛瓘出城慰勞各軍,結果給自己招致滅頂之災。

原來,衛瓘逃出“虎口”後,非但沒有幫助鍾會穩住各支大軍,反而率領他們攻入城中。鍾會聞變後,便率領少數士兵抵擋,結果因爲衆寡不敵,被亂軍悉數殺死,而被他軟禁的諸將也由此得以獲釋(“會率左右距戰,諸將擊敗之,唯帳下數百人隨會繞殿而走,盡殺之。”見《晉書·卷三十六》)。

諸將獲釋後,竟然將對鍾會的刻骨仇恨發泄在成都百姓身上,指揮亂軍在城中進行屠城。經此浩劫,昔日繁華富庶的成都城內枕骸遍野、血流成河,宛若一座人間地獄,而蜀漢太子劉璇、左車騎將軍張翼、綏武將軍蔣斌、太子僕蔣顯等人也死於亂軍之中。

劉禪投降後蜀漢大部分大臣都能善終 姜維爲什麼會被滅族 第4張

鍾會兵敗被殺,姜維則被滅門

作爲這一系列變故的幕後主使,姜維自然不能逃脫被殺的命運。曹魏亂軍在殺死鍾會前,便密集圍攻姜維,最終將其亂刃分屍。姜維遇難時,終年63歲。姜維遇害後,亂兵尤且不解恨,又衝入他的家中,將其妻子、兒女全部斬殺。姜維一門心思想要光復故國,最終卻落得兵敗身死、闔門遭屠的下場,實在是令人唏噓。

姜維率會左右戰,手殺五六人,衆格斬維,爭前殺會。會將士死者數百人,殺漢太子璿及姜維妻子,軍衆鈔略,死喪狼藉。衛瓘部分諸將,數日乃定。見《資治通鑑·卷七十八》。

史料來源:《三國志》、《資治通鑑》、《華陽國志》。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