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德裕任相期間有哪些政績?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李德裕任相期間有哪些政績?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德裕(787年-850年1月),字文饒,小字臺郎,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人。唐代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戰略家,中書侍郎李吉甫次子。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李德裕出身於趙郡李氏西祖,早年以門蔭入仕,歷任校書郎、監察御史、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浙西觀察使、兵部侍郎、鄭滑節度使、西川節度使、兵部尚書、中書侍郎、鎮海節度使、淮南節度使等職。他歷仕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一度入朝爲相,但因黨爭傾軋,多次被排擠出京,至武宗朝方再次入相。他執政五年,外攘回紇、內平澤潞、裁汰冗官、制馭宦官,功績顯赫,被拜爲太尉,封衛國公。宣宗繼位後,他因位高權重而遭忌,五貶爲崖州司戶。大中三年十二月(850年1月)在崖州病逝,終年六十三歲。懿宗年間,追復官爵,加贈左僕射。

李德裕與唐武宗的君臣相知被譽爲晚唐絕唱,歷朝歷代對其評價甚高。李商隱在爲《會昌一品集》作序時,譽之爲“萬古良相”。近代梁啓超將他與管仲、商鞅、諸葛亮、王安石、張居正並列,稱他是中國六大政治家之一。

主要影響

李德裕在會昌年間擔任宰相,輔佐唐武宗,開創會昌中興。他的政績主要有:

反擊回鶻:回鶻以供養太和公主爲名要求借取天德軍,並侵擾唐朝邊境。李德裕堅決予以反擊,他徵調六鎮兵力,讓石雄奇襲烏介可汗,並將太和公主奪回。

李德裕任相期間有哪些政績?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平定澤潞:會昌年間,劉稹請求襲任澤潞節度使,但李德裕堅決反對。他採用分化瓦解的方略,孤立澤潞鎮,同時又徵調成德、魏博、河東等藩鎮兵馬,合兵進攻澤潞,最終平定澤潞之亂。

加強相權:李德裕提出“政歸中書”,保證宰相確有輔弼之權,但又認爲宰相在位時間不宜過長,建議限制宰相的任期。他還恢復了中書舍人參與臺閣常務的權力。

抑制宦官:李德裕提高相權,便不可避免的限制了宦官的權力。他還曾與樞密使楊欽義、劉行深商議,不許監軍宦官干預軍政,並限制其衛兵人數。 終武宗一朝,宦官始終不能幹政。

裁汰冗官:李德裕認爲“省事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吏,能簡冗官,誠治本也”。他爲精簡機構,提高行政效率,命吏部郎中柳仲郢裁減州縣官吏,罷斥冗吏兩千餘人。

儲備物資:李德裕曾建議設置備邊庫(後改名爲延資庫),戶部每年儲入錢帛十二萬緡匹,度支使司、鹽鐵使司每年分別儲入錢帛十三萬緡匹,到第二年則減少三分之一,各道進奉的助軍財貨也一概儲入,並以度支郎中主管此事。

禁燬佛教:在會昌滅佛中,李德裕的態度堅定而嚴厲。當時五臺山僧徒多拒絕還俗,逃奔幽州。李德裕向幽州節度使張仲武施壓,張仲武只得嚴禁“遊僧入境”。主客郎中韋博認爲毀佛太過,也被外放爲靈州道節度副使。

李德裕任相期間有哪些政績?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第2張

人物評價

李湛:卿文雅大臣,方隅重寄。表率諸部,肅清全吳。化洽行春,風澄坐嘯,眷言善政,想嘆在懷。卿之宗門,累著聲績,冠內廷者兩代,襲侯伯者六朝。果能激愛君之誠,喻詩人之旨。在遠而不忘忠告,諷上而常深慮微。博我以端躬,約予以循禮。三複規諫,累夕稱嗟。置之座隅,用比韋弘之益;銘諸心腑,何啻藥石之功?

李商隱:成萬古之良相,爲一代之高士。

劉昫:① 德裕以器業自負,特達不羣。好著書爲文,獎善嫉惡,雖位極臺輔,而讀書不輟。② 德裕特承武宗恩顧,委以樞衡。決策論兵,舉無遺悔,以身扞難,功流社稷。及昭肅棄天下,不逞之伍,鹹害其功。③ 臣總角時,亟聞耆德言衛公故事。是時天子神武,明於聽斷;公亦以身犯難,酬特達之遇。言行計從,功成事遂,君臣之分,千載一時。觀其禁掖彌綸,巖廊啓奏,料敵制勝,襟靈獨斷,如由基命中,罔有虛發,實奇才也。語文章,則嚴、馬扶輪;論政事,則蕭、曹避席。罪其竊位,即太深文。所可議者,不能釋憾解仇,以德報怨,泯是非於度外,齊彼我於環中。與夫市井之徒,力戰錐刀之末,淪身瘴海,可爲傷心。古所謂攫金都下,忽於市人,離婁不見於眉睫。纔則才矣,語道則難。④ 公之智決,利若青萍。破虜誅叛,摧枯建瓴。功成北闕,骨葬南溟。嗚呼煙閣,誰上丹青?

孫光憲:愚曾覽太尉《三朝獻替錄》,真可謂英才,竟罹朋黨,亦獨秀之所致也。

范仲淹:李遇武宗,獨立不懼,經制四方,有相之功,雖奸黨營陷,而義不朽矣。

孫甫:① 德裕所與者多才徳之人,幾於不黨。但剛強之性好勝,所怨者不忘,所與者必進,以此不免朋黨之累。② 李德裕自穆宗至文宗朝,歷內外職任,奏議忠直,政績彰顯,遂當輔相之任。然爲邪佞所排,不克就功業。及相武宗,英主始盡其才。 [88] ③ 李德裕以傑才爲武宗經綸夷夏,屢成大功。振舉法令,致朝廷之治。誠賢相矣!

李德裕任相期間有哪些政績?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第3張

宋祁:① 當國凡六年,方用兵時,決策制勝,它相無與,故威名獨重於時。2、德裕性孤峭,明辯有風采,善爲文章。雖至大位,猶不去書。其謀議援古爲質,袞袞可喜。常以經綸天下自爲,武宗知而能任之,言從計行,是時王室幾中興。② 元和後數用兵,宰相不休沐,或繼火,乃得罷。德裕在位,雖遽書警奏,皆從容裁決,率午漏下還第,休沐輒如令,沛然若無事時。③ 漢劉向論朋黨,其言明切,可爲流涕,而主不悟,卒陷亡辜。德裕復援向言,指質邪正,再被逐,終嬰大禍。嗟乎!朋黨之興也,殆哉!根夫主威奪者下陵,聽弗明者賢不肖兩進,進必務勝,而後人人引所私,以所私乘狐疑不斷之隙;是引桀、跖、孔、顏相哄於前,而以衆寡爲勝負矣。欲國不亡,得乎?身爲名宰相,不能損所憎,顯擠以仇,使比周勢成,根株牽連,賢智播奔,而王室亦衰,寧明有未哲歟?不然,功烈光明,佐武中興,與姚、宋等矣。

歐陽修:贊皇文辭甚可愛也。其所及禍,或責其不能自免,然古今聰明賢智之士不能免者多矣,豈獨斯人也歟!

司馬光:論者多疑維州之取捨,不能決牛、李之是非。臣以爲昔荀吳圍鼓,鼓人或請以城叛,吳弗許,曰:“或以吾城叛,吾所甚惡也,人以城來,吾獨何好焉!吾不可以欲城而邇奸。”使鼓人殺叛者而繕守備。是時唐新與吐蕃修好而納其維州,以利言之,則維州大而信大;以害言之,則維州緩而關中急。然則爲唐計者,宜何先乎?悉怛謀在唐則爲向化,在吐蕃不免爲叛臣,其受誅也又何矜焉!且德裕所言者利也,僧孺所言者義也,匹夫徇利而亡義猶恥之,況天子乎!譬如鄰人有牛,逸而入於家,或勸其兄歸之,或勸其弟攘之。勸歸者曰:“攘之不義也,且致訟。”勸攘者曰:“彼嘗攘吾羊矣,何義之拘!牛大畜也,鬻之可以富家。”以是觀之,牛、李之是非,端可見矣。

蘇轍:唐自憲宗以來,士大夫黨附牛、李,好惡不本於義,而從人以喜慍,雖一時公卿將相,未有傑然自立者也。牛黨出於僧孺,李黨出於德裕,二人雖黨人之首,然其實則當世之偉人也。蓋僧孺以德量高,而德裕以才氣勝。德與纔不同,雖古人鮮能兼之者,使二人各任其所長,而不爲黨,則唐末之賢相也。……僧孺南遷於循,老而獲歸,二子蔚、叢,後皆爲名卿。德裕沒於朱崖,子孫無聞,後世深悲其窮,豈德不足而纔有餘,固天之所不予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