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長平之戰趙國要是沒有換人 廉頗和白起最後誰能獲勝

長平之戰趙國要是沒有換人 廉頗和白起最後誰能獲勝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如果長平之戰中趙國沒有換將,廉頗對白起,最後誰會贏?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長平之戰是戰國曆史的最後轉折,此戰趙括率領的四十多萬趙軍幾乎被秦將白起打到全軍覆沒。那麼長平之戰中如果趙國沒有換將,廉頗對上白起,最後誰會贏?

秦趙長平之戰中,即便趙國沒有換將,很大可能也改變不了戰敗的結果。不過趙國如果沒有用趙括換掉老將廉頗,損失將會減少很多,四十多萬趙軍也不至於被秦將白起斬首坑殺,最終落得一個幾乎全軍覆沒的結局。

長平之戰趙國要是沒有換人 廉頗和白起最後誰能獲勝

畢竟廉頗和趙括在長平之戰中的作戰策略不同,廉頗採取的是以守爲攻的策略,即便屢次戰敗,也不至於全軍覆沒。而趙括爲了達到趙孝成王反擊秦軍的目的,改守爲攻,趙括的主動出擊無疑是給了白起聚而殲之的機會。

白起的作戰特點是以殲滅敵方有生力量爲主要目的,戰必求殲,並且很善於野戰。最終白起用計引誘趙軍追擊,進而分割包圍,將投降的數十萬趙軍幾乎全部坑殺,導致趙國元氣大傷,再也無力單獨和秦國進行全方位的對抗。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秦趙長平之戰前上黨之戰的經過,以便解答本文主題。

秦趙上黨之戰

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逐漸強大,加上對三晉的上黨地區窺覷已久,於是在公元前280年(秦昭襄王二十七年),秦將白起攻打趙國,攻佔了上黨地區的光狼城(現今山西晉城市高平市區西南,注:上黨郡原本屬於晉國,三家分晉後,韓趙魏三國瓜分了上黨,因此三國都佔有部分上黨地區,趙國的光狼城就屬於上黨南部地區)。

長平之戰趙國要是沒有換人 廉頗和白起最後誰能獲勝 第2張

《史記》記載:“昭襄王二十七年,白起攻趙,拔光狼城。四十五年,伐韓之野王。野王降秦,上黨道絕。”

自此,秦國便開始逐漸蠶食三晉的上黨地區,不過當時秦國正在攻打楚國,由於戰事緊張,便暫緩了對上黨地區的攻勢。之後秦國在鄢郢之戰大勝楚國後,又將矛頭對準了三晉,再次將目光放到了三晉的上黨地區,於公元前362年,秦將白起攻取韓國野王城。

那麼上黨地區有什麼特別之處嗎?爲何秦國和三晉都對此地垂涎不已呢?

這是因爲上黨地區屬於戰略要地,境內主要有長治盆地、晉城盆地兩塊盆地,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上黨地勢高險,又是三晉咽喉,再加上當時上黨的地理位置是“天下之中”,因此號稱爲“天下之脊”。

而且晉國將上黨設置爲郡是具備很強的軍事性質,目的就是爲了鞏固邊防,足以說明上黨地區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韓、趙、魏三國瓜分上黨郡後,這一地區又成爲三國對峙的前沿,因此三家分晉後,非但沒有削弱上黨地區的戰略地位,反而還得到了加強。

秦國攻佔韓國野王后,切斷了韓國上黨郡與本土之間的聯繫。韓國不能救援,韓王爲了避免戰禍,便主動將上黨地區獻給了秦國。但上黨郡守馮亭不願降秦,便帶領上黨百姓連同上黨郡下的十七座城邑一同獻給了趙國,從而使趙國得到秦國攻擊,親近韓國,一同抵擋秦國。

《史記》記載:“趙受之,乃令趙勝受地。趙遂發兵取上黨,廉頗將軍軍長平。”

趙孝成王認爲這是大利益,便派兵接受了韓國獻給秦國的上黨地區,並派將軍廉頗帶領軍隊駐紮在長平。秦國自然不可能置之不理,於是秦昭襄王派將軍王齕帶兵奪回上黨,爲此秦趙兩國兵戎相見,爆發了上黨之戰。隨着戰事不斷擴大,之後又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趙國要是沒有換人 廉頗和白起最後誰能獲勝 第3張

《史記》記載:“秦使左庶長王齕攻韓,取上黨。趙軍長平,以按據上黨民。趙軍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斬趙裨將茄。六月,陷趙軍,取二鄣四尉。七月,趙軍築壘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壘,取二尉,敗其陣,奪西壘壁。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趙王數以爲讓。”

結果王齕一舉就攻佔了上黨,因廉頗率軍駐守在長平接應逃往趙國的上黨百姓,王齕便以此進攻趙國,多次大敗趙軍。雖然廉頗修築堡壘固守,但還是被王齕率軍攻破陣地,奪下了兩個城堡。接着廉頗又高築圍牆,堅壁不出,結果又被王齕再次攻破陣地,奪下西邊營壘。

廉頗依然堅守營壘,不出兵迎戰秦軍,而趙孝成王早已對屢戰屢敗的廉頗產生不滿,加上廉頗畏懼秦軍、久拖不決,對其更加反感,因此多次派人責備廉頗不與秦軍交戰。

並且趙孝成王在聽聞初戰不利的消息後,還曾派遣大臣入秦議和,不過秦國卻對趙國議和一事加以利用,先後隆重接待趙國使者,之後向各國使者大肆宣揚,讓各國誤認爲秦趙兩國已經和解,從而防止各國救援,徹底孤立了趙國。

之後秦國採用反間計,使趙孝成王用趙括代替了廉頗爲主將,率兵反擊秦軍。在趙國換將的同時,秦國也暗中用白起替換了王齕,之後白起用計進一步引誘趙軍深入,最終率軍包圍了數十萬趙軍,後將投降的趙軍幾乎全部坑殺,秦趙長平之戰以秦國勝利告終。

如果長平之戰中趙國沒有換將,廉頗和白起誰會贏呢?

即便趙國沒有換將,最後很大可能也是以失敗結束。白起和廉頗都是戰國時期的名將,兩人的軍事才能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差距,因此秦趙兩國最後比拼的並不是白起和廉頗兩人的軍事才能和實戰能力,而是秦趙兩國的國力,誰能支撐到最後,誰就能獲得最後的勝利。

至於白起和廉頗,最後誰會贏?我們可以先來了解幾個問題:趙孝成王爲什麼要換掉老將廉頗?秦國爲什麼要採取反間計?秦國爲什麼又要暗中將主將換成白起?

趙孝成王爲什麼會換掉老將廉頗?

其實趙孝成王換掉廉頗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因爲秦國的反間計,最爲關鍵的原因是趙國的國力已經無法支撐和秦國進行持久戰。

長平之戰趙國要是沒有換人 廉頗和白起最後誰能獲勝 第4張

在長平之戰正式打響之前,秦趙兩國在上黨地區已經對峙了長達三年時間,在長平之戰正式打響之前,趙國的國力已經逐漸出現不支。而廉頗採取的是固壘堅守的策略,想以此挫敗秦軍速勝之謀,但趙國的國力卻無法再支撐太長時間,如果戰事無限期拖延下去,等軍糧難以爲繼,物資得不到補充後,遲早會拖垮趙國,最後以戰敗告終,因此趙國急需儘快結束這場戰爭。

其次在上黨之戰中,廉頗屢次戰敗,趙國軍隊傷亡很多,廉頗率軍一直敗退至丹河東岸(長平附近),並且之後怯縮不戰,久拖不決。趙孝成王對數次戰敗的廉頗早已惱怒,又反感廉頗畏懼秦軍、怯縮不戰,爲此曾多次派人責備廉頗。以此可見,趙孝成王已經對廉頗相當不滿。

於是秦國的反間計成爲“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此時趙國的國力已經無法再支撐持久戰,趙孝成王想的是儘快結束戰爭,趙國比秦國更加拖不起。而廉頗在秦趙戰場沒能取得什麼戰果,並且也不與秦軍交戰,一直拖延戰事,於是趙孝成王不顧藺相如諫阻,派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接替了廉頗爲趙軍主將。

長平之戰趙國要是沒有換人 廉頗和白起最後誰能獲勝 第5張

趙括也深知趙孝成王爲什麼會任用他爲主將,目的就是想讓他反擊秦軍,儘快結束戰事。但廉頗一直堅守都被王齕率軍兩次攻破陣地,何況是主動出擊,再加上秦軍已經暗中將主帥換成武安君白起,結果趙括改守爲攻,導致趙國四十多萬士卒被白起斬首及坑殺,幾乎全軍覆沒。

秦國爲什麼要採取反間計,讓趙國換將呢?

秦國這麼做目的也是不想一直拖延下去,避免過多損耗國力。只有趙軍改守爲攻,主動出擊,秦軍才能在短時間內擊敗趙國,從而達到速勝目的。

按照王齕對戰老將廉頗的戰績,其實只要趙國主動出擊,秦國即使不用換將,最後也能取勝。畢竟相對野戰而言,攻堅戰的難度要更大,王齕能率軍多次擊敗趙軍,並兩次攻破廉頗的堅固的防守,說明王齕的軍事才能是可以得到肯定的,也表明秦軍的戰鬥力比起趙軍要更加強悍。

那麼秦國爲何又要暗中將主將換成白起呢?

這是因爲秦昭襄王不僅想要取勝,而且還是要大勝。白起的主要作戰特點是以殲滅戰爲主要思想,秦昭襄王用白起作爲主帥的目的就是想要徹底打垮趙國。

長平之戰趙國要是沒有換人 廉頗和白起最後誰能獲勝 第6張

白起作戰首先會進行戰前精確預算,分析敵我形勢,包括雙方軍事、政治,以及國家態勢,甚至除敵我雙方之外的第三方是否可能會參與其中也會進行精確料算,因此還未開戰便能知勝敗。

其次在預期殲敵地區事先修築工事阻敵,作爲輔助進攻手段,以防敵軍突圍,目的就是爲了殲滅敵方有生力量,這在當時屬於前所未有的作戰思想。

最後是戰必求殲,這也是白起最爲突出的作戰特點。攻城奪地並不是唯一目標,殲滅敵方有生力量纔是白起的主要目的,爲此白起還強調追擊戰,對敵人進行窮追猛打,從而達到殲滅戰的目的。白起很善於運用圍殲戰術作戰,因此成爲戰爭史上無與倫比的統帥。

從白起的作戰特點不難看出秦昭襄王用白起替換王齕爲主帥的想法,目的就是爲了能一戰定乾坤,徹底擊敗趙國。可以說白起最後坑殺數十萬投降的趙軍,就是秦昭襄王想要得到的結果,只有全殲長平數十萬的趙軍才能使趙國元氣大傷,從而解決趙國這個山東六國中最爲強勁的對手,爲秦國統一鋪平道路,奠定勝利基礎。

長平之戰趙國要是沒有換人 廉頗和白起最後誰能獲勝 第7張

結語:

即便趙孝成王沒有換將,依然用老將廉頗擔任主將,最後也難以改變趙國戰敗的結果。面對秦軍的進攻,廉頗只有兩條路可走,不是防守就是選擇進攻,但兩條路都無法戰勝秦軍。雖然防守可以起到阻礙作用,但趙國的國力卻無法一直支撐下去,遲早會拖垮趙國。

如果廉頗主動迎戰,面對強大的秦軍基本是沒有取勝的可能,畢竟在堅守戰中都被王齕多次攻破陣地,主動出擊無疑於自取滅亡,加速戰敗。即便秦國沒有換將,廉頗對戰王齕都難以取勝,如果換成是更善野戰的白起,恐怕廉頗的一世英名都要毀於一旦。

這並不是說廉頗的軍事才能不行,而是趙國的國力不如秦國,軍隊戰鬥力也不如秦國。如果趙國的國力能支撐廉頗長期堅守,或許能拖垮秦國,獲得最後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