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南巡有何好處,朱厚照爲何一定要這麼做?

南巡有何好處,朱厚照爲何一定要這麼做?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張皇后的長子,明朝第十位皇帝。“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下面和本站小編一起走進了解。

明朝的武宗南巡又稱之爲正德南巡之爭、明武宗南巡之爭。

這一歷史事件發生於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是年二月,剛從北部邊地太原、宣府巡視回來的朱厚照,又決意南巡,並於二月二十五日正式下詔。

當時的文武大臣強烈反對,巡遊江南不同於巡視北方,還可以打着防戍、反擊蒙古遊牧民族的幌子,也算是師出有名,明武宗南巡則是單純遊玩的性質。

對於文武百官的不配合,正德皇帝大怒,將反對他的一百多位大臣給以反省、廷杖和降職的處罰。

死於這次廷杖的大臣有十餘人,傷、殘者有幾十人。

衆臣付出了極其慘烈的代價,卻只是暫時牽絆住了皇帝南巡的腳步。八月,朱厚照依舊踏上了南巡之路。

關於明武宗爲何如此堅持南巡,本文從以下幾個角度來思考其原因:

南巡有何好處,朱厚照爲何一定要這麼做?

一:外部原因,年幼貪玩及近臣的誘唆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孝宗朱佑樘的嫡長子,大明王朝的第十位皇帝。

弘治十八年五月,朱厚照在其父弘治皇帝駕崩的悲痛中,在“文武百官,軍民耆老等”國不可一日無主的勸諫中,登上帝位。

年少即位的皇帝,換做今天看來不過是一個十五歲的孩子,在當今的九年義務教育下,是個堪堪初中一年級的學生。

而此時的朱厚照承擔的卻是整個明王朝的責任與榮辱。

失去父親的不安與突如其來的重擔使得十五歲的朱厚照茫然無措。身邊親近的唯有日常在身邊的宦官、近侍。

而這一年齡的朱厚照,仍處於一個孩子愛玩樂的階段,親近的宦官、大臣爲了獲取年輕帝王的信任,進獻各種遊戲玩樂之物。

這其中以劉瑾、錢寧、江彬尤爲突出。

宦官劉瑾“嘗慕王振之爲人,日進鷹犬、歌舞、角觗之戲,導帝微行。帝大歡樂之,漸信用瑾,進內官監,總督團營。”

劉瑾憑着帝王的信任,大肆攬權,收受賄賂,大行廷杖,使得文武百官怨言載道。

劉瑾伏誅後,近臣錢寧、江彬也諂媚皇帝。

錢寧“請于禁內建豹房、新寺,恣聲伎爲樂, 復誘帝微行。”使得皇帝的玩樂地點不 再侷限在皇宮內部,而是在宮外建府,微服出行,助長了正德皇帝的貪玩慾望。

江彬其人,是爲武將,魁梧且善騎射,深得同樣喜歡騎射的明武宗的欣賞與信任。

“彬狡黠強很,貌魁碩有力,善騎射,談兵帝前,帝大說,擢都指揮僉事,出入豹房。”

愛遊玩的皇帝加之誘唆其玩樂的親近宦官和大臣,使得正德皇帝的玩樂活動地點不再僅僅侷限於皇宮、京城、北方,而是要到更遠、更廣闊的地方。

二:內部原因,厭倦北方景色及對先祖經歷戰爭的崇拜

(一)厭倦北方景色,渴望南方遊玩

喜愛玩鬧的明武宗,在宦官與近侍的慫恿之下,經常出宮遊玩,並且日益不滿足於宮內的活動範圍。

正德九年(1514)二月“上始微行,夜至教坊觀樂”

正德十年(1515)六月“聖駕自西安門出外,經宿而回,不知臨幸何所。”

初步走出皇宮,擺脫束縛的明武宗,獲得了極大的幸福感,同時也更加渴求外面的自由與廣闊。

明武宗越巡遊癮頭越大。這時江彬爲了減少明武宗與錢寧的接觸,專信自己,因而刻意誘導明武宗作更遠更大的巡遊,於是大規模的遠遊很快就開始了。

正德十二年(1517)“正月己丑,大祀天地於南郊。遂獵於南海子,夜中還”。

同年的八月,“微服如昌平。乙巳,樑儲、蔣冕、毛紀追及於沙河,請回蹕,不聽。己酉,至居庸關,巡關御史張欽閉關拒命,乃還。”

此外還有“丙寅,夜微服出德勝門,如居庸關。辛未,出關,幸宣府”。

頻繁的外出遊玩極大地滿足了明武宗的愛動遠遊之心。

然,北方的景緻見到的多了,在審美上難免會有疲倦。加之近臣武將江彬的慫恿,巡遊江南的想法躍然在正德皇帝的腦海中。

朱厚照這次南巡的豹房計劃是龐大的。據說這個計劃是:從北京出發到山東的泰山,然後遊徐州、揚州,到南京;再由南京下蘇州、杭州;再溯江而上到湖廣各地,登武 當山。朱厚照前幾年出居庸關,到宣府,進行了數千裏的遠征,雖然也有遊幸的性質,但是應當說還是具備視察邊防、抵禦蒙古勢力侵擾的性質。此次擬議的南巡,則是更多地爲了到經濟文化發達地區去享受。

這種對外面世界自由的嚮往與對更廣闊空間的追求,使得正德皇帝朱厚照從宣府回來之後就計劃到南方遊玩。

並且,此次的南巡計劃志在必行。

(二)對先祖英武征戰的仰慕

明太祖朱元璋是在元末農民大起義的浪潮中英勇征戰沙場脫穎而出的。從郭子興手下的一個小小將領,繼而憑着軍功而成爲一朝的開國皇帝,載入史冊

明成祖朱棣,跟着父親南征北戰,爲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軍功。

而後打着“勤王”的旗號發動的“靖難之役”更是憑着傑出的軍事才能和組織才能,成功問鼎皇帝之位。

明宣宗朱瞻基,在登極之初,其叔父朱高煦叛亂,宣德皇帝御駕親征,以武力征討與勸降招撫相結合,出色地平定了此次的叛亂,是中國古代史上君主平定藩王叛亂的傑出之例。

先祖們卓越的軍事才能以及在戰爭中、戰場上拼殺的經歷,對於生在和平年代,沒有戰爭經歷卻又極其好玩愛武的小皇帝來說,充滿了嚮往。

如果沒有戰爭,沒有機會體會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熱血與激情,沒有機會去實現祖輩先賢同樣經歷過的事情,這份崇敬與渴望有可能深埋在心中。

但一旦這種可能成爲現實,朱厚照絕對不會放棄這樣到戰場上拼殺,一展男兒熱血本色的機會。

正德十二年(1517),當朱厚照在北方巡視,恰逢北方蒙古韃靼襲擊明王朝的北部邊鎮。

“冬十月癸卯,駐蹕順聖川。甲辰,小王子犯陽和,掠應 州。丁未,親督諸軍御之,戰五日。辛亥,寇引去, 駐蹕大同。”

正德皇帝便效仿其祖先,親上戰場,這便是著名的應州大捷。

南巡有何好處,朱厚照爲何一定要這麼做? 第2張

這場戰役成功地擊退了小王子的襲邊,“帝幸陽和,親部署,督諸將往援,殊死戰,敵稍卻……是後歲犯邊,然不敢大入。”

正德十四年(1519),寧王朱宸濠勾結了朱厚照身邊親信之人錢寧在南方叛亂。

這關係到朱厚照自身的安全、統治與君主的尊嚴,不御駕親征難以平息心頭之怒火。

“上意欲親征……聖駕欲往親征臣等聞之不勝驚懼……聖駕有南巡之旨,其心已自不能無疑。”

朱厚照駁斥了那些反對皇帝御駕親征的大臣,以“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後軍都督府太師鎮國公朱壽”的身份,御駕親征。

三:導火線,朱宸濠在南方叛亂

大臣們反對皇帝南巡,紛紛進言:

六科給事中刑寰等疏言……祖宗以艱難創業,以勤保邦……惟在君上能節財省費,則民自享清淨之福。今駕若遠出千艘萬駟,糜費不貲,病織妨耕,元元失業。

南巡這一詞語除了代表着勞民傷財之外,還使得大臣想起隋煬帝南遊江都這一歷史事件。

隋煬帝南遊江都,最終的結果是北方勢力另立他人爲帝,遙尊隋煬帝爲太上皇,隋朝亡國。

在這一慘痛的歷史教訓之下,官員們極力勸阻:

邢科給事中田賦言者,有人言,神龍不可以失所,人主不可以輕行,故八駿遊而周替驪山,幸而秦亡。夏之太康,隋之煬帝皆以棄離宮闕,遠事巡行卒致。禍敗興亡之跡,可爲殷鑑。

結果皇帝大怒,杖責了進言的朝臣,“正德十四年,以諫止南巡,廷杖舒芬,黃鞏等百四十六人,死者十一人。”

朝臣與帝王關於是否南巡的這場博弈,雖然暫時以皇帝廷杖進言的大臣和放棄南巡爲終。

但是明武宗卻並沒有放棄南巡的想法,一直在等待時機,找藉口。

事件的轉折就是四個月之後的寧王朱宸濠之亂。

朱宸濠叛亂髮生在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朱宸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五世孫,第一代寧王朱權的第四代繼承者。

因爲明武宗寵宦官、好遊玩、興土木,且一直沒有子嗣,因此,朱宸濠便存了將自己的兒子過繼給正德皇帝爲嗣的心,存了謀反之意。

“寧王宸濠以上東宮未立,密遣萬銳、林華賄錢寧等,稱長子宜入太廟司香爲名,迎取來京。”

除此之外還“時時詗中朝事,聞謗言輒喜。或言帝明聖,朝廷治,即怒”。

種種準備之下,爲了防止起兵時間太晚,出師不利,終於在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以慶生爲由,大肆宴請官員,然後又令甲士圍住府城。

朱宸濠號稱自己是奉了皇太后的密旨,命他從南方起兵入朝監國,結束明武宗昏庸混 亂的統治。軍隊起兵,攻南康、下九江,一路向北進發。

七月朱宸濠在南方叛亂的消息傳回到京城。

在此之前就南巡計劃與大臣博弈失敗後的朱厚照,終於在這次叛亂中找到了進行南巡的絕佳藉口。

“八月,上下詔親征。時王守仁擒宸濠捷書未至,諸邊將在豹房者各獻擒濠之策,上亦欲假親征南遊。”

當戰爭機器開動,平定藩王叛亂的工作準備就緒,大軍已然出發南下之後,卻收到了提督南贛軍務都御使王守仁已經平定了寧王朱宸濠的叛亂的消息。

朱宸濠本人亦被擒獲,這個消息對於來勢洶洶準備大展身手的正德皇帝來說卻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以‘親征宸濠’爲名的南征,一下子失去了目標……決定先把王守仁的報捷奏疏壓下來,不公開處理”。

於是已經在南巡途中的朱厚照隱瞞了戰爭捷報,隊伍不停,依舊揮師南下。

當大臣們得知叛亂已經平定,皇帝卻執意南下時,大力勸阻,卻依舊沒能阻止正德皇帝南巡的腳步。

南巡有何好處,朱厚照爲何一定要這麼做? 第3張

前後幾經波折,正德皇帝終於達成巡遊江南的這一目的。

究其原因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皇帝年幼登基,還處在一個孩子貪玩的年紀,環繞在帝王身邊的宦官近臣爲了得到皇帝的信任,諂媚帝王,唆使皇帝遊樂,使得正德皇帝貪玩好遊之心愈發膨脹。

第二,到北方宣府、應州、密雲、懷安、大同、榆林的幾次出巡,明武宗已經見識過北方的景緻,愈發渴求到江南的經濟文化繁華之地。

第三,因爲好武,加之對祖先能征善戰的敬仰,朱厚照希望能仿效先輩,親上戰場。

第四,寧王朱宸濠的叛亂給了明武宗一個完美的藉口,即御駕親征。平定藩王叛亂的同時又可以趁此機會達到南巡遊玩的目的。

以上幾點原因,最終使得正德皇帝不顧大臣的強烈反對,一意孤行,執意到南方巡遊。

正德十五年(1520)九月,在南巡的回程途中,正德皇帝不幸落水,從此疾病纏身,一直沒能康復。

朱厚照駕崩後,其身下並無子嗣,明王朝的發展朝着另一個分叉路口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