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趙雲投靠劉備之後並沒有大作爲,是因爲什麼?

趙雲投靠劉備之後並沒有大作爲,是因爲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雲,漢末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與關羽、張飛並稱“燕南三士”。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本站小編帶來的文章。

衆所周知,劉備手下有五虎上將,他們分別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在這幾人當中,最爲特殊的當屬趙雲,因爲他是大衆眼裏的“雜號”將軍。

提起趙雲,對於他“七進七出”救阿斗的故事我們如數家珍。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當曹操看到趙雲在長阪坡的勇猛表現時,不禁對這個“白袍小將”欽佩不已,甚至想要招至自己麾下。

趙雲投靠劉備之後並沒有大作爲,是因爲什麼?

趙雲是大家公認的“桃園三結義”之外的“老四”,這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對劉備忠心耿耿,對蜀漢肝腦塗地。

在歷史上,關於趙雲的爭議也一直在延續。雖然趙雲對劉備集團赤膽忠心,不過他在蜀國始終是個雜牌將軍,甚至傳言劉備根本沒有信任過他。其實不然,劉備去世前曾對趙雲親口說出原因。

趙雲一開始效命於公孫瓚,當劉備來投昔日同窗公孫瓚時,兩人才正式接觸,也許是式微之時,所以更顯真摯。而且劉備當時一直兼修仁德,這一點趙雲早有耳聞。

經過一番瞭解,兩人都有相見恨晚的感慨,劉備獨具慧眼,他對趙雲的賞識就像當初對關羽和張飛一樣。之後,趙雲便調入劉備手下工作。

後來,趙雲回家替哥哥辦理喪事之後,於建安五年,他才正式去鄴城投奔劉備。

在公孫瓚手下,趙雲只是一個郡守小官,投奔劉備之後,劉備將一項祕密工作交代給趙雲,那就是招募部曲。這個任務非心腹不可完成,非心細如髮者不可託付。在經歷了一段艱難歲月之後,劉備最終發現趙雲可堪大用。

不過,面對當時曹魏的雄厚實力,即便劉備集團招兵買馬,奈何實力仍不可匹敵,最終敗於曹操。後來,趙雲跟隨劉備投靠同宗兄弟劉表。

在荊州地盤,劉備寄人籬下,開始了一段休養生息、招募兵馬的工作。期間,無論是趙雲孤身救幼主,還是陪劉備去江東聯姻,都可以看出劉備對趙雲的信任,也能看出趙雲“孤勇者”的一面。

趙雲之所以位列“五虎上將”之一,其功夫當然不差,槍、劍、箭、馬術、縱身術、拳術,甚至是水功、氣功等,趙雲都很精進,有人曾說他是《三國》裏功夫最爲全面的一個,無論是博望坡之戰、長阪坡之戰、江南平定戰、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他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績,而他“常勝將軍”的美名一直流傳到今天。

換句話說,劉備選擇趙雲爲貼身護衛,是不是比關羽、張飛更爲貼心,更爲放心?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三國時期各路諸侯彼此都視對方爲眼中釘,在冷槍暗箭頻發的情況下,如果不是趙雲近身保護,估計劉皇叔不知道死多少回了。江東“小霸王”孫策之死,就是一個例子。

那麼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就像今天的職場,官職高不高另當別論,但職場老闆必須要有一個心腹,一個可靠的辦事人,因爲老闆的一切事務都要在心腹的掌握之中。而在劉備身邊,趙雲就是這樣一個人。

也就是說,一個貼身護衛的地位比任何權臣武將都重要,忠誠比會打仗更重要,品德比能力更重要。

趙雲投靠劉備之後並沒有大作爲,是因爲什麼? 第2張

劉備在荊州站穩腳跟後,一時間很多武將慕名前來,馬超、魏延、李嚴等人,他們需要在屬於自己的戰場上建功立業,前來投靠者都認爲可以在劉備這裏找到用武之地。但我們似乎在戰場上沒有發現趙雲的統帥才能。

劉備曾把桂陽郡交給了趙雲,後來包括入蜀領兵、漢中與黃忠各領一支隊伍,夷陵大戰時,他擔任江州都督,從這些職務的變化不難看出,劉備也曾想讓趙雲發揮其統帥才能,不過劉備似乎總看不到那一刻。莫不是趙雲空有武力,真的難以“服衆”?

前文有述,趙雲單兵作戰能力確實很強,不過真要讓他統兵指揮打仗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這一點劉備已經有所察覺,而聰明的諸葛亮更是洞若觀火。

對於這樣一個忠勇無雙的人,劉備思考許多,認爲趙雲並不是一個適合從政的人,而且趙雲代表荊州集團利益,在蜀中地界,他還要面益州集團和東州派系,出於保護,趙雲也不能讓趙雲沾染太多政權,他要讓趙將軍做他喜歡的事。將他留作貼身護衛,發揮他的專長,作用會更大。

這也就是今天意義上的“人盡其才”。

而且劉備也有自己的考慮,自己百年之後,他必須要爲劉禪留下一個過硬的班底,並且各色人物,他都要物色。無疑,趙雲就是一個肱股之臣。

白帝城託孤之後,蜀國迎來劉禪統治時期。此時,趙雲被劉禪拜爲拜爲中護軍、鎮東將軍,封永昌亭侯,雖然趙雲是朝廷重臣,不過他始終遊離在覈心決策圈之外。可即便如此,蜀國遺老仍然視趙雲爲心腹,更沒有把他當外人看。

劉備之所以沒有讓趙雲加入政權核心層,最主要的還是因爲趙雲這個人。趙雲雖然聲名遠播,不過他身上的缺點也是有目共睹的。

蜀漢內部派系衆多,尤以荊州和益州兩大派系矛盾最爲突出。而趙雲又是“外來戶”,面對多方利益之爭,趙雲根本無力參與其中,他的耿直和忠誠,恰恰成了他的軟肋,如果深陷其中,只能身敗名裂,甚至有性命之憂。因爲在權利爭奪面前,手腕和策略都是必不可少的,而這些恰恰是趙雲不具備的。

第一次北伐失敗,街亭失守,諸葛丞相揮淚斬馬謖。撤回時趙雲斷後有功,回蜀後,丞相欲對趙雲封賞,不過趙雲果斷拒絕了,他覺得北伐失敗了,其他的小勝仍然是敗。

趙雲說的有錯嗎?當然沒錯,不過他拒絕封賞就是他的愚拙,甚至是愚蠢。因爲他沒有理解領導的用心,一個忠心且勇猛的大將,如果不能統帥三軍,不能領會領導意圖,那麼他的一生註定不會出彩。

劉備本意是想鞏固趙雲在軍中地位,要讓趙雲懂退知進,要學會馭人之術,只有這樣,趙雲才能變得更加完美、更加出色。

但遺憾的是,趙雲的耿直決定了他進不了核心權力層。還是那句話,他的忠心總歸有用武之地,而且特別難得,於是趙雲終其一生,算是肱股之臣而且也是貼身衛士,不過他的確難有指揮之才。

那麼這位“雜號將軍”是不是真的不受待見呢?當然不是,被劉備賞識暫且不提,趙雲的軍號還是極具價值的,這主要是人們對彼時軍號理解有誤導致。

趙雲投靠劉備之後並沒有大作爲,是因爲什麼? 第3張

衆所周知,自東漢以來一共有大將、驃騎、車騎、衛、前、左、右、後八個重號將軍,其餘都以雜號而論。但“雜號”並不能從字面意思去理解,“雜”並不等同於資歷淺,沒地位,不重要,且蜀國一直對軍號從嚴控制,因此趙雲這個雜號將軍在蜀國就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存在。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何況趙雲不惜犧牲生命用心輔佐,忠心護主,這樣的將帥在三國時期並不多見。因此,劉備把這個好控制且忠心耿直的趙雲保護起來,直至交到兒子手裏,他纔算完成使命。

猶記得楊慎(楊升庵)那首《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常山趙子龍在三國留下驚鴻一筆,在蜀漢留下深深的腳印。劉備因他成就了三足鼎立之勢,劉禪因他牢牢掌握了蜀漢政權。這樣的重臣,雖然是“雜號”將軍,但他在三國英雄譜裏,並沒有浪得虛名,空留其聲。

都說曹操很會用人,不過對比起來,劉備的馭人之術也差不到哪去,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