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後世是如何評價張齊賢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後世是如何評價張齊賢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齊賢(942年—1014年),字師亮。曹州冤句人,後徙居洛陽,北宋名臣。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張齊賢登進士第,先後擔任通判、樞密副使、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吏部尚書、司空等職,還曾率領邊軍與契丹作戰,頗有戰績。爲相前後二十一年,對北宋初期政治、軍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極大貢獻。史稱其“四踐兩府、九居八座,晚歲以三公就第,康寧福壽,時罕其比”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張齊賢去世,年七十二。追贈司徒,諡號“文定”。有《書錄解題》、《洛陽搢紳舊聞記》傳於世。

後世是如何評價張齊賢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軼事典故

不忘舊恩

張齊賢年輕時,家中貧困,父親去世無法埋葬,河南縣吏替他辦喪事,齊賢非常感激他,以兄禮奉事他,即使顯貴也不變。仲兄張昭度曾經教他經書,張昭度去世後,張齊賢上表請求追贈他光祿寺丞。他又曾經投靠太子少師李肅家,李肅死後,替他辦理喪事,逢年過節祭祀他。趙普因而向趙光義推薦齊賢,未被重用,趙普就在皇上面前述說上述事實,說:“陛下如果進用齊賢,那麼齊賢今後感恩,更會有過於此。”趙光義非常高興,於是重用他。

求—醉飽

張齊賢還是布衣平民時,自己一個人沒錢了,都沒錢住旅店。有一次,有一夥強盜,有十多人,在旅店裏面吃吃喝喝,住店的人嚇得連跑帶躲。張齊賢直接走過去做了個揖,說:“我窮人一個,想和各位一起吃個酒足飯飽,可以麼?”強盜們很高興地說:“秀才你肯委屈自己,有什麼不可以?看看我們都是粗人,還怕你笑話呢。”就給他讓座。張齊賢說:“做強盜的,不是卑鄙的人,都是世上的英雄。我也是一個豪爽的人,各位又何必參與呢?”就拿了個大碗倒酒喝,一飲而盡,這樣連喝三碗。又拿了個豬肘子,用手指分成幾段嚼着吃,吃得像虎狼一樣。這羣盜賊看傻了,都嘀咕:“真是個宰相的料子。要不然,怎麼能這樣不拘小節呢!改天管理天下,要記得我們都是不得已當了強盜啊,但願能早點交這樣的朋友。”都送上值錢的東西。張齊賢都收下了,滿載而歸。

激濁揚清

張齊賢家舉行宴會,一個僕人偷了若干件銀器藏在懷裏,張齊賢在門簾後看見卻不過問。後來,張齊賢晚年任宰相,他家的僕人很多也升遷了,只有那位僕人竟沒有官職俸祿。於是這個奴僕乘空閒時間跪在張齊賢面前說:“我侍候您時間最長,比我後來的人都已經封官,您爲什麼獨獨遺忘了我呢?”於是哭泣不停。張齊賢同情地說:“我本來不想說,你又會怨恨我。你還記得在江南時,你偷盜銀器的事嗎?我將這件事藏在心中近三十年沒有告訴過別人,即使你自己也不知道。我現在位居宰相,任免官員,激勵賢良,斥退貪官污吏,怎能推薦一個小偷做官呢?看在你侍候了我很長時間,現在給你三十萬錢,你離開我這兒,自己選擇一個地方安家吧。因爲我既然揭發這件過去的事,你也必然有愧於我而無法再留下。“僕人十分震驚,哭着拜別而去。

後世是如何評價張齊賢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第2張

人物評價

總評

張齊賢容貌豐碩,議論慷慨,有大略,以忠君爲己任,留心刑獄,被他救活的人很多。喜歡提獎寒門雋士。他曾舉薦隱士种放,使其得受寵待。張齊賢四次在兩府、九次在八座(尚書)任職,以三公銜退休,康寧福壽,當時很少有人可與比擬,他晚年致仕後亦自稱“四登兩府九尚書” 。但張齊賢爲相時,興起幾宗大案,又與寇準互相傾軋,人們有時因這件事看不起他。

歷代評價

趙匡胤:我幸西都,唯得一張齊賢爾。我不欲爵之以官,異進可使帗汝爲相也。

趙普:①齊賢素蘊機謀,兼全德義,從來差遣,未盡器能。慮淹經國之才,堪副濟時之用,如當重委,必立殊功。②齊賢德義,素爲鄉里所推,而又深知福業,謹擇交遊,中外卿士,舉無出其右者。

趙光義:臨事能斷,好謀而成,再總樞機,備觀獻替。勵蹇蹇之節,知無不爲;體恂恂之規,動必由禮。而皆久積問望,深練謨明。……以昉畫一之法,足以申昭舊章;以齊賢不貳之心,足以斟酌元化。 ②服膺儒術,防名清途。久參宥密之司,嘗委折衝之寄。毎好談於方略,輒自許於功名。

趙恆:早事先朝,歷登二府。藹然碩望,久服大寮。肆朕纂承,熟聞風采。爰旌舊德,俾贊鴻機。冠乎政庭,付以樞柄。使予垂拱而治者,茲有望於良弼也。

歐陽修:張齊賢形體魁肥,飲食兼數人,然其爲相嘗有邊功,國朝宰相惟宋琪與齊賢知邊事。

司馬光:倜儻有大度。

王稱:李昉爲多遜所毀而不較防正,爲張紳所污而不辨;齊賢爲同列所累而不言。嗟乎,君子哉!非甚盛徳蔑以加。此三人者,俱名宰相,又能引年謝事,優遊林泉,以佚其老。其處進退之際,綽然有餘裕矣

袁燮:祖宗之際,張齊賢入仕不十年而位輔相,錢若水由同州推官再朞而登樞筦。其餘名臣若向敏中、石熈載、劉昌年、宋琪,皆自下位而擢之高位;張去華、王化基、範杲、楊大雅,皆由薦而置之要職。至於种放、孫復、胡瑗之徒,又起草萊而並躋顯仕,此豈專用資格也。

後世是如何評價張齊賢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第3張

脫脫:太宗勵精庶政,注意輔相,以昉舊德,亟加進用,繼擢蒙正、齊賢,迭居相位;復進黃中,俾參大政。而四臣者將順德美,修明庶政,以致承平之治,可謂君臣各盡其道者矣。君子謂李昉爲多遜所毀而不校,蒙正爲張紳所污而不辨,齊賢爲同列所累而不言,黃中多所薦引而不有其功,此固人之所難也。而況四臣者皆賢宰輔,又能進退有禮,皆以善終,非盛德君子,其孰能與於斯?

王夫之:夫齊賢既知其不可,而不以去就爭之,何也?嗚呼!舍此,而宋之事無可爲矣。

朱軾:齊賢之用兵,臨敵制勝,變化若神。雖武夫徤將,有所不逮。及其涖民施政,(闕)清淨務簡易,去民所疾苦。是以所居民樂,所去民思,何其能也。兩登政府,輒以事罷,其亦有未竟其用者歟?籌邊事千里外,若眼見。使施行其言,裨益不少,無同所見者,故卒不行。古所稱才士者,齊賢蓋其人歟?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