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曹操在生前沒有稱帝是因爲一項政策?真相是什麼?

曹操在生前沒有稱帝是因爲一項政策?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操是東漢時期的權臣以及曹魏政權的奠基者,今天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文章,歡迎閱讀哦~

曹操在三國亂世經過多年打拼,即使在赤壁大戰中大敗,也還佔據着整個長江以北的廣大土地,在三分天下中有其二,以他當時的實力足以稱帝建朝,可他爲什麼要選擇做周文王呢?大部分主流的看法是當時全國還未統一,孫權和劉備還在南方抵抗,另外曹操最大的政治優勢就是奉天子以討不臣,如果自己稱帝篡位,那所有的道德優勢將不復存在。曹操曾多次表示寧爲漢相,不爲漢賊,他也不願意出爾反爾,毀壞自己高大上的偉光正形象。但這些都不是主要因素。

曹操在生前沒有稱帝是因爲一項政策?真相是什麼?

曹操想要稱帝建朝的最大阻力其實來自於各大名門世家,當時掌握着大量社會資源的名門世家都是以忠、孝、仁、義等理念傳承,雖然天下大亂,軍閥橫行,但這些世家還是希望能維持基本的朝綱倫常,他們支持曹魏是因爲曹操爲漢朝效力,反之他們當中至少有相當一部分會反曹操。

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曹操的用人政策,曹操是實用主義者,他一貫提倡“不問出生、唯纔是舉”的用人原則,如受到他重用的許褚、典韋、戲志才、郭嘉等都是寒門。但這個原則是和名門世家們的用人原則及切身利益相違背的,而曹操手下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治國理政型人才也還都是世家名門出身,荀彧反對曹操稱王其實是在反對他的用人的政策,而非真正忠於漢室。如果曹操建朝稱帝,新的王朝放棄漢朝依靠世家名門管理天下的政策,讓寒門也可以輕易上位,那他們這些世家培養的人才怎麼辦?所以像孔融、楊修這些人都是在用人這個政策上和曹操合不來,曹操即使殺掉一部分也無法和佔據整個天下主流的人心相抗衡。曹操意識到這一點,但又不願意改變自己的原則,所以乾脆放棄稱帝,而他的兒子曹丕就沒有這個顧慮。

曹操在生前沒有稱帝是因爲一項政策?真相是什麼? 第2張

曹操死後,曹丕繼任魏王,他想要稱帝,於是首先就和各大名門世家達成妥協,承諾放棄曹操生前推行的用人政策,得到各大世家的支持並改朝換代後,馬上就推出符合世家利益的“九品中正制”,這個由世家組成的名流用推薦來選拔人才的方式纔是曹魏得以建立的基礎,而這個制度也影響中國歷史數百年,直到科舉制的出現,才逐步打破世家政治,步入到平民政治。而這些其實是宦官家庭出身的曹操生前不願意看到的,普遍貴族政治的環境和外部敵對勢力的壓力給了曹操太大的侷限性,霸氣的曹操也只能放棄心中的想法對時代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