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打虎有功又賞銀,武松爲什麼不要?

打虎有功又賞銀,武松爲什麼不要?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因打虎有功,知縣賞銀一千貫,武松當時窮困潦倒,卻爲何不要?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作爲中國文學史上章回體的傑出代表作,《水滸》無論是在描寫各路人馬攻城掠地,相互征戰廝殺慘狀上,還是表現亂世佳人,兒女情長的手法上都是無可挑剔的,將每個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而除卻江湖之外的經典佳話,剩下可圈可點的那便是人與自然,尤其是當時物種棲息地還未毀壞之前,能與那些山林猛獸鬥智鬥勇也絕對算得上是勇敢者的挑戰。而不放過任何細節的施耐庵就恰恰給了這些好漢的機會。

通篇讀來,筆者發現《水滸》中關於記載鬥虎的情節共有三話,分別是第二十三回的《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松打虎》,第四十二回的《假李逵剪徑劫單身 黑旋風沂嶺殺四虎》以及第四十九回的《解珍解寶雙越獄 孫立孫新大劫牢》。這三話在長篇巨幅的《水滸》之中相隔不過20餘回,在施耐庵筆下卻顯得如此密集,寫法上卻無一雷同。筆者在佩服施老高超的文學造詣同時,也想聊聊自己對武松打虎部分細節的認知。

一,打虎有功,武松爲何不要賞金?

打虎有功又賞銀,武松爲什麼不要?

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武松憑自己的本事將虎打死,並非是不義之財,可他爲什麼會不要賞金呢?在這筆者就結合實際來胡扯一番。

說法一:武松不要錢,會不會是他根本就不缺錢?

這個說法是沒有任何參考價值的,水滸中的很多細節都可以將其否定,故首先排除。在施耐庵版本中對武松身世有過記載:從小父母雙亡,由兄長武大郎含辛茹苦撫養長大。武大郎何許人也?只不過是一個在陽谷縣靠賣炊餅養家餬口的"三寸丁"。

其嫂潘金蓮又爲何人?她也是寒門出身,在大戶人家做丫環時因不肯委身於男主子,結果被受氣的男主賤賣(與其說賤賣,不如說是倒貼,畢竟武大郎沒掏一分錢)給武大郎。如此一般的市井小民所能反應的家境自然不言而喻。

我們再來看看武松,施老筆下並沒有給出太多關於武松打虎以前的記載,只是說他"誤殺"了人,害怕吃官司,所以就跑路到柴進的府邸待了一年多的時光。後來從宋江口中得知那人只是昏死過去時,才鼓起勇氣回到故鄉。而打虎也正是在返鄉途中發生的。

說法二:當時的武松滿心歡喜,金錢已經不能滿足他了。

這是筆者個人的觀點,也是結合現實生活和小說情節而做出推測。各位讀者不妨想想看,一位本來是吃定官司的人在得知自己無罪後內心深處會是什麼感受?當然是難以掩蓋的喜悅。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進山之前豪飲18碗酒就是最好的證明,在回家的誘惑下,武松也許就對金錢看得很淡了。

此外筆者也看了李逵沂嶺殺四虎後的表現,當時李逵喪娘時,山下的獵戶聞聲而來,一番詢問後,對他感激不盡。但當時已經被悔恨和愧疚矇蔽內心的黑旋風,哪有心思在乎他人的一番感激之情,所以起初體現出來的也是不太領情。

打虎有功又賞銀,武松爲什麼不要? 第2張

當我們把同樣的心理側寫放在武松身上或許也可以得到解釋,一個被誣陷"殺人"而四處跑路的貧困戶在得知自己被洗白後,那種內心的喜悅已經不是金錢能夠滿足的了。那景陽岡上的大蟲也是可憐,淪爲武松的"泄憤"之物,這時錢不錢的對於窮慣的武松而言就無所謂了。

說法三:武松爲人豪爽,行俠仗義,不在乎這點賞錢

筆者對於這一說法還是持肯定態度的,在我看來,這件事放在大多數梁山好漢的身上,他們的做法都會像武松一樣,這是他們這類人的共性——行俠仗義。山上的大蟲本就對山下的村落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武松一個過路人將大蟲幹掉再把賞金拿走,多少有點"肥水流入外人田"的感覺。

筆者猜測武松本人也深知就算不是自己打死大蟲,也遲早難逃獵戶或者官府的制裁,那自己既然已經好人做到底了,那爲什麼不送佛送到西呢,把這打虎的賞錢送給那些已經被老虎迫害的村民(獵戶)呢?這種做法才符合梁山好漢的個性。況且在後來官府得知武松是打虎英雄後,也賜封了他一個"陽谷縣步兵都頭",這也可以算是對他打虎功績的肯定。

二,一千貫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筆者也看過不少古裝劇中交易的場景,金額或大到成箱的金元寶,或小到一文錢。但在水滸這部小說中,我們發現裏面人物所用來交易的貨幣大多以白銀爲主:

第三回《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魯達將自己身上的五兩銀子和史進的十兩銀子贖了金翠蓮。

第十回《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陸謙招待管營時曾拿出一兩銀子,要了幾罈好酒,上了一桌子菜。

第十五回《吳學究說三阮撞籌》,吳用取出一兩銀子付與阮小七,就問主人家沽了一甕酒,借個大甕盛了,買了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對大雞。

……

打虎有功又賞銀,武松爲什麼不要? 第3張

上述是關乎人命錢還是饕餮大餐,似乎都能讓我們隔着屏幕感受到當時白銀是何等貴重。就比如吳用用一兩銀子買到20斤牛肉、一對雞、一甕酒,放在今天也起碼要800+人民幣。

但在水滸的實際背景下,也就是北宋年間,當時的商品經濟發展是一個新的巔峯,所以用現在的標準去衡量當時的購買力固然有些不妥。

在具體分析之前,筆者還是先說說銅錢與碎銀的換算,古人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所以在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的銅錢,也就可以得知1貫錢大約就是一兩白銀,官府賞賜給武松的一千貫其實就是1000兩銀子,上述筆者已經列舉了當時背景下各種數量的銀兩可以做什麼事情了,現在就來看看這1000兩銀子放到當今社會相當多少錢。

在2018年3月份的時候,當時的銀價大概是3.5-3.7元/克,在此取保守值3.5,再根據古代半斤八兩的定理,不難得到一兩白銀的價值大約是250÷8×3.5≈110元,因此1000兩銀子大約就是110000元,也就是11萬元嘍。

當時一兩銀大概有800+元的購買力,到如今卻只剩100多塊,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白銀的購買力降低了8倍,但無論怎麼講,這筆賞金對於貧困的武松而言可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