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司馬倫是什麼人?他的皇帝是怎麼來的?

司馬倫是什麼人?他的皇帝是怎麼來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司馬倫,晉宣帝司馬懿第九子,“八王之亂”的參與者之一。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永康二年(301年),趙王司馬倫逼迫侄孫晉惠帝禪位,當了西晉皇帝。但僅僅過了兩個多月,司馬倫就被推翻,晉惠帝也重登帝位。作爲晉惠帝的叔公,司馬倫爲何要奪侄孫的皇位,又爲何會迅速垮臺呢

一,出身名門

司馬倫出身河內司馬氏,爲曹魏權臣司馬懿之子。司馬倫少年時曹魏大權就已被司馬家掌握,因此他仕途順利,剛出仕就獲封安樂亭侯,擔任諫議大夫。

鹹熙二年(265年),晉武帝司馬炎篡魏建晉,封叔叔司馬倫爲琅琊郡王。不久司馬倫因爲指使散騎將劉緝收買工匠盜竊御裘而被捕下獄。廷尉杜友建議晉武帝嚴懲司馬倫、處死劉緝,但有人稱司馬倫爲皇親,應該免於處罰。諫議大夫劉毅支持杜友的建議,可因司馬倫爲皇親而減輕處罰,但不能不治罪。但晉武帝顧念叔侄之情,赦免了司馬倫。

二,親近賈后

司馬倫前往封地琅琊就藩,還擔任東中郎將、宣威將軍。咸寧三年(277年),晉武帝改封司馬倫爲趙王,還讓他擔任平北將軍。永熙元年(290年),晉武帝病逝,子晉惠帝司馬衷即位。晉惠帝封叔祖父司馬倫爲徵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讓他鎮守關中。

司馬倫賞罰不公,使得氐羌二族反叛,西晉朝廷只得徵召他回京。司馬倫到了京城,便極力巴結討好皇后賈南風,因此得以重獲重用,擔任車騎將軍、太子太傅。司馬倫又謀求尚書令之職,結果被張華等朝廷重臣拒絕。

司馬倫是什麼人?他的皇帝是怎麼來的?

元康九年(299年),賈后因爲太子司馬遹對自己不敬,便唆使丈夫晉惠帝將其廢黜。左衛司馬督司馬雅與常從督許超二人素來親近司馬遹,對其無端被廢感到不滿,便遊說司馬倫的親信孫秀,叫他勸司馬倫復立太子,廢掉賈后。孫秀答應,成功勸說司馬倫聯絡通事令史張林、省事張衡、殿中侍御史殷渾、右衛司馬督路始等人復立太子。

司馬倫將要率兵救太子時,孫秀想到司馬遹聰明賢德,一定不會重用自己這種品行不端的人,便改勸司馬倫:先鼓動賈后害死太子,然後再以替太子報仇爲名除掉賈后。司馬倫聽了,知道自己素來被人視爲賈后的親信,即使復立司馬遹,他也不會感激自己,便同意了孫秀的建議。永康元年(300年),賈后聽信了孫秀散佈的謠言,害怕司馬遹的黨羽會除掉她,於是派人害死了司馬遹。

不久司馬倫與孫秀率軍闖入皇宮,廢黜賈后,將其黨羽一網打盡,還把張華、解結、杜斌等朝廷重臣處死,以便於自己專權。然後司馬倫自封使持節、大都督、督中外諸軍事、相國,侍中,還重賞孫秀等親信,徹底控制了西晉朝廷,晉惠帝則淪爲傀儡。司馬倫才能平庸,事事都聽孫秀的意見,因此西晉朝廷實際由孫秀在操控。孫秀心胸狹窄,獨斷專行,亂殺大臣,使得朝局混亂。

三,篡奪皇位

淮南王司馬允不滿孫秀專權,於是起兵聲討,結果兵敗被殺。然後孫秀鼓動司馬倫加九錫,準備篡位。永康二年(301年),司馬倫迫使侄孫晉惠帝禪讓,自己當了皇帝。司馬倫封兒子司馬荂爲太子,封孫秀爲侍中、中書監、驃騎將軍、儀同三司。司馬倫爲了鞏固統治,於是大肆封賞百官。由於封賞過濫,導致高官過多,官帽所用的貂尾不足,只能用狗尾來替代,這就是成語“狗尾續貂”的來歷。

司馬倫對孫秀十分敬重與感激,於是事事都要和他商議。孫秀則志得意滿,對於司馬倫的命令感到不滿意的,就進行修改,按照自己的意思下發下去,有時一條命令甚至要修改許多次,導致百官無所適從。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各霸一方,實力強大,孫秀擔心他們反對自己,於是派親信擔任三王的屬官,監視三王。

四,失敗被殺

司馬倫是什麼人?他的皇帝是怎麼來的? 第2張

司馬冏、司馬顒、司馬穎見司馬倫不得人心,於是聯合起兵聲討。司馬倫與孫秀感到害怕,便派上軍將軍孫輔、折衝將軍李嚴率兵七千出延壽關,徵虜張泓、左軍蔡璜、前軍閭和等率九千人出堮阪關,鎮軍司馬雅、揚威莫原等率八千人出成皋關,三路軍隊都受東平王司馬楙節制,一起抵禦三王。孫秀又擔心三路大軍無法抵禦三王,又派司馬倫的兩個兒子司馬馥 司馬虔前去支援。

司馬倫軍起初作戰順利,多次擊敗三王聯軍。但後來由於司馬倫軍情報失誤,配合不力,使得三王聯軍逼近洛陽。京城的百官與軍隊早就對司馬倫、孫秀不滿,於是發動政變,殺了孫秀,然後逼司馬倫退位,復立晉惠帝。樑王司馬肜向朝廷上書說司馬倫大逆不道,應該處死。晉惠帝於是派人賜死司馬倫,他臨死前後悔的大叫:“孫秀誤我。”

總的來說司馬倫才能平庸,信任奸臣孫秀,對他言聽計從,還把事務全部交給他處理。孫秀借刀殺人,以替太子司馬遹報仇爲由,除掉賈后,助司馬倫控制了西晉朝廷。然後司馬倫野心膨脹,在孫秀的鼓動下篡位爲帝。但司馬倫集團執政無方,使得朝政混亂,更使局勢失控,導致八王之亂愈演愈烈,爲西晉帶來巨大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