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後宮人物 > 慈禧太后到底有什麼能耐 慈禧爲什麼能掌權半個世紀之多

慈禧太后到底有什麼能耐 慈禧爲什麼能掌權半個世紀之多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7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慈禧掌權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中國歷史上儘管只有一個真正的女皇即武則天,但事實上,長期掌控朝廷,具有極大影響力,成爲有實無名的“皇帝”的女人還有兩位,她們就是呂后和慈禧太后。此二人和也曾稱武后的武則天可謂歷史上最有名的“三後”,史學界甚至爲了她們專門造了一個詞叫“臨朝稱制”(語出《漢書·高後紀》)。

在呂后、武后和慈禧太后這三人中,哪個最厲害呢?向來也是衆說紛紜。如果按名氣,當然屬武則天,她不僅當皇后時就臨朝稱制,而且還當了15年名副其實的皇帝,打造了一個“武周王朝”;若論開創性,當屬呂后,她原名呂雉,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時她也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後,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她在司馬遷的《史記》中被列入記錄帝王政事的“本紀”中,可見其地位。

慈禧太后到底有什麼能耐 慈禧爲什麼能掌權半個世紀之多

《史記·呂太后本紀》中如此說,“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司馬遷對呂后的評價是很高的。後來的《漢書·高後紀》中也有云:“惠帝崩,太子立爲皇帝,年幼,太后臨朝稱制,大赦天下。”可以說,呂后僅憑《史記》和《漢書》的定位,就足以睥睨千古了。

但是考覈以上“三後”能力,還有一個硬性指標,就是她所統治的時間的長短。你再厲害,剛上臺三五天便被人推下去了,也不能說有多強吧。先看呂后。呂后此人心狠手辣,在劉邦活着時,她便揹着劉邦設計除掉了開國功臣韓信。但 只要劉邦在世一天,對天下大事的決斷上,還是沒有呂后什麼事的;劉邦畢竟天下第一梟雄,呂后再霸氣都得靠邊站。所以,呂后真正掌控天下,是在公元前195年劉邦去世後開始的,到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止,她實際上執掌天下16年。

再看武則天,她於公元690年開創武週一朝,並於705年退位,跟呂后一樣是當了16年的天下女主。但事實上,武則天還是武后的時候,已經開始干涉朝政了。武則天於655年正式爲皇后,開始有了野心,但此時的高宗李治還年富力強,加上以長孫無忌爲首的一班舊臣勢力龐大,所以當時的朝中大事也基本沒有武后什麼事。到公元660年,李治因身體原因,處理朝政顯得力不從心,於是有時讓武則天代理處理朝政。從此,武后的自信心開始爆棚。但此時,畢竟有男主在,而且他們夫妻之間還有些矛盾,所以武后還不能有太多的想法。

慈禧太后到底有什麼能耐 慈禧爲什麼能掌權半個世紀之多 第2張

直到674年,武則天被加封“天后”,與高宗李治並稱“二聖”,她纔開始正式高調參預朝政。儘管他在高宗駕崩後,才做爲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正式臨朝稱制,但史學界一般認爲,從武后升級爲“天后”那一刻起,她就開始掌控天下了。這樣,從674年到705年,武則天事實上當天下的女主長達31年,比呂后翻了一倍。但也有說法是,武則天掌控朝廷應從公元660年算起,那時李治因身體原因,讓她處理政事,就是“臨朝稱制”了。但即便這樣算,武則天執掌天下也才45年。而慈禧太后執掌清朝多少年呢?

一般認爲,從1861年,咸豐帝駕崩,慈禧跟慈安太后“二宮垂簾”開始,一直到她於1908年去世止,慈禧是死死把控了大清王朝長達47年之久!從這一指標看,慈禧太后在三後中無疑是最厲害的。那麼做爲一名女流之輩,慈禧是如何能力壓那麼多大權在握的男人,而執掌清朝達半個世紀之久呢?她相比呂后、武則天有何過人之處?

試想,在那個男權社會,一個女人在家裏都沒有和男人平等的權力,而慈禧卻能在一個王朝,一個當時世界上差不多最大的國家力壓羣雄,成爲事實上的一國之主,其中必有緣故,慈禧必有手段!今天咱們就來看看慈禧是如何“稱霸”的。

縱觀慈禧一生,她能夠取得“霸權”,其實是用了三個手段,或者是有三個因素,即第一個因素:毒,第二個因素:智,和第三個因素:“仁”。

先說第一個因素:毒。“無毒不丈夫”,“最毒婦人心”,這兩句話用在慈禧身上也可謂十分貼切了(當然這也是形容呂后和武則天的慣用語)。慈禧的第一“毒”表現在她扳倒八大臣實現垂簾聽政上。本來慈禧並非咸豐帝的皇后,她只是皇帝的貴妃葉赫那拉氏,但因給咸豐帝生下了唯一的皇子(皇后沒有生子)而得寵,所以在咸豐帝駕崩之後,其子同治帝上位,她就十分尊貴了。

但那拉氏可不只是當一個太后就可以了,她要的是權力,但是權力不會自動給一個人,如果那拉氏不去爭取,那麼她只會有一個太后的空名,甚至不是第一皇太后,只是一個“副”的,即西太后。但她要給自己轉正,並且奪權。

咸豐帝儘管昏庸,但臨死前還是清醒了一回,他深知那拉氏這人心狠有異志,擔心自己死後,兒子年幼,朝中大權會被那拉氏奪去。所以臨終前,他下了密旨給皇后(後來的慈安太后),把象徵皇權的“御賞”大印賜予她,還留下遺詔,讓她可以預防懿貴妃(慈禧太后)專權;他又召見載垣、端華、肅順等人,爲兒子(同治帝)任命了八位顧命大臣“贊襄一切政務”。所以慈禧想獨攬大權,對手太多了,皇后和八大臣都有皇帝遺詔,都不是好惹的。所以,她必須下狠手,一舉拿下,否則後患無窮。

但她一個女人,勢單力薄,要想成功,必須找合作人。她的思路是,先穩住慈安太后,因爲慈安太后只是名譽上的老大,她事實上性格溫和,沒有太大的權力慾望,比較好控制。先把慈安太后拉到自己陣營,然後開始第二個手段,就是利用男人來治男人,她聰明地選擇了位高權重的恭親王奕訢。這就體現了她的爭取“霸權”的第二個因素:“智”。她的成功首先是“毒”和“智”的結合。爲何選擇奕訢呢?因爲奕訢掌握軍權。

在奕訢集團裏有一個核心人物叫瓜爾佳·勝保,他位居兵部侍郎,當時手中掌握着大清王朝幾乎所有的精銳部隊。慈禧跟奕訢合作,就等於跟瓜爾佳·勝保合作,這就保證了她的勝利,於是八大臣乖乖送命。

扳倒了“贊襄政務八大臣”以後,勝保又在恭親王奕訢的授意下,向兩宮皇太后奏請建立“皇太后親理大政,並簡親王輔政”的政治格局。然後慈禧就堂而皇之地跟慈安太后共同垂簾聽政了。

鑑於奕訢的權勢,垂簾聽政也沒人敢反對。慈禧接着把賢惠的慈安太后擠到一邊,她便成功了一大半。不久,她找個藉口,以“捏報戰功,挾制朝廷”等罪名,將幫她發動政變的功臣勝保賜死,此舉也把奕訢嚇出一身冷汗。

解決掉八大臣,控制了慈安太后,再開始收拾恭親王奕訢。因爲當時的朝廷內政和外交大權基本都掌握於奕訢之手。當時奕訢一直主張削弱和打壓地方勢力,這引起了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的不滿。藉此機會,慈禧太后以高官厚祿等承諾將曾國藩、李鴻章拉到自己的陣營,而曾國藩和李鴻章又是棟樑之才,而且分別控制了湘軍和淮軍,這下慈禧又抓住了軍事力量。

慈禧太后到底有什麼能耐 慈禧爲什麼能掌權半個世紀之多 第3張

然後,慈禧太后力挺朝中的“頑固派”,向恭親王奕訢施壓;再者,慈禧太后對惇親王奕誴、醇郡王奕譞屢屢提拔和重用,以分化恭親王奕訢在皇室宗親中的影響力和支持力。

同治四年,幾乎到了衆叛親離地步的恭親王奕訢被慈禧太后下令“罷議政王及一切職任”,慈禧太后完美實現大權獨攬。

接着下一步棋就是對皇帝,對自己的兒子“下手”。對於懦弱的同治帝當然不在話下了。他小時候不懂事,當然由老媽當政;等他長大了,剛想翅膀硬的時候,慈禧就把他逼駕崩了,死時才19歲。這件事上,慈禧表現得跟武則天一樣狠毒。

但慈禧的聰明處在於,她沒有像武則天那樣稱帝。在晚清的混亂局面下,在帝國主義列強的環伺之下,在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有眼光的名臣的監督下,她如果強行稱帝,必然會遇到極大的阻力,幾乎完全不能實現。所以她知難而退,繼續隱藏在二線,弄個傀儡皇帝給她擋槍。她只是費了一番功夫,找同治帝的接班人。

她找得人很妙,就是光緒帝。爲何要找他?因爲她的兒子沒有兒子,所以找個親戚來當皇帝,別人也沒法反對。她看中了醇親王奕譞的兒子,也是自己的妹妹葉赫那拉·婉貞的兒子。慈禧找這個接班人是很有講究的。

首先她不能選同治帝的子侄輩,那樣她便會自動升級爲皇帝的“奶奶”,即太皇太后,那樣“垂簾聽政”的權力便會自動消失;他只有選擇同治皇帝的同輩,但他們有不少都成年了,慈禧想控制他們比較困難。所以慈禧選皇帝必須符合兩個條件,即保住自己的太后身份和新皇帝必須是個小孩,不能親政,還必須讓她臨朝稱制。

光緒正好符合條件,跟同治是同輩,而且才4歲,所以就稀裏糊塗當上了皇帝,這樣慈禧就順理成章繼續進行第二期“垂簾聽政”。

慈禧選擇光緒還有個好處是,光緒一上位,其父奕譞自動升級爲皇帝他爹,位高權重了,讓他取代奕訢的位置也名正言順。於是奕譞就同時兼任都統、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管理神機營等多項重職。但奕譞這人雖身份高貴,卻野心不大,比較好控制,比奕訢好對付多了,慈禧就很輕鬆地把他拿下了,結果自己仍是大權在握。

這樣慈禧先利用奕訢打掉八大臣,把慈安太后拉攏控制住,然後拉攏王室孤立奕訢,再逼死小皇帝,再立一個小皇帝,扶植一個太上皇,再控制第二個小皇帝,對皇室以外再拉攏曾國藩、李鴻章等幾個能人,基本就把大清江山給牢牢控制了。在封建時代,皇帝是至高無上的的,而慈禧能控制皇帝,而且是控制了兩個,她想廢掉皇帝就廢掉,想立新君就立新君,這樣對臣民就有非常大的威懾作用,她不是皇帝而勝似皇帝。這就是慈禧的“霸權”發跡之路。

其實,慈禧在她的成功之途上還有一個呂后和武后所不具備的特點,就是她的第三個因素:“仁”。當然這個“仁”是必須打上引號的,就是說她的仁是相對於呂后和武后的殘忍而言的。儘管慈禧也是心狠手辣,但比起呂后的狂殺功臣,比起武則天對李氏皇族的“趕盡殺絕”,顯然要“心慈手軟”不少,除了開始迫不得已除掉八大臣以外,很少大殺功臣。另外,相比呂后和武則天的大量重用外戚、孃家人,慈禧還算大度,基本不用外戚的。

當年呂后開外戚專權之先河,大量重用呂氏家族的人,比如封侄子呂臺爲呂王,呂產爲樑王,呂祿爲趙王,封侄孫呂通爲燕王,還追尊父親呂文爲呂宣王,封呂釋之的兒子呂種爲沛侯,封呂平爲扶柳侯,又封其妹呂嬃爲臨光侯,侄子呂他爲俞侯,呂更始爲鷔其侯,呂忿爲呂城侯。呂后前後分封的呂氏家族十幾人爲王爲侯,這就有點胡鬧了。

慈禧太后到底有什麼能耐 慈禧爲什麼能掌權半個世紀之多 第4張

武則天當權時也是重用了很多武氏家族的人,比如侄子武三思和武承嗣等,武則天曾把他們看得比自己的兒子都重要。但在這一點上,慈禧則表現的很明智,她明白自己孃家人儘管關係近,但未必有才能,所以她基本沒有重用過孃家人,不存在外戚干政問題。不用外戚,也是對愛新覺羅家族的一個很大的尊重,這樣不至於形成朝廷內部的血腥政變,從而自然而然地穩固了自己的位置。

所以縱觀慈禧一生,相比呂后和武則天,至少有三各方面是她們二人所不及的,一是實際統治時間最長;二是少殺功臣,顯得比較仁慈,這一點上,她還比較配得上“慈禧”二字;三是不自私護短,杜絕外戚專權,穩定朝政,這都是比較明智的。所以有種說法是,清朝的滅亡是氣數盡了,是時代使然,並非慈禧的罪過;反而,由於慈禧的玩轉乾坤,善於平衡各方面的勢力,倒是給大清續命了幾十年。若不是慈禧的專權,可能清朝要滅亡得更早。

參考資料:《清實錄》、《清史稿》、《清慈禧皇太后傳》、《光緒末日傳奇》等。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