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後宮人物 > 傳說中“葉赫那拉的詛咒”是什麼?清王朝覆滅真的跟詛咒有關嗎?

傳說中“葉赫那拉的詛咒”是什麼?清王朝覆滅真的跟詛咒有關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葉赫那拉,是一個在清朝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姓氏,這個姓氏中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執掌清末政壇數十年的慈禧了。然而,葉赫那拉這一支的先祖,卻在清朝興起之前,和清朝的正牌皇族建州女真的愛新覺羅氏有着衆多的恩恩怨怨。那麼這一恩怨的歷史脈絡是怎樣的呢?清末出了一個愛好折騰的慈禧,真的是源自於葉赫那拉氏先祖們的一個詛咒嗎?

傳說中“葉赫那拉的詛咒”是什麼?清王朝覆滅真的跟詛咒有關嗎?

葉赫那拉的滿文寫法

傳說明朝末年,遼東的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領兵四處征伐,吞併周邊的女真部落,還起兵反抗明朝,在薩爾滸擊敗了前來討伐的明朝大軍。努爾哈赤乘勝追擊,進攻當時的海西女真葉赫部。葉赫部的首領布揚古在兵敗投降,即將被努爾哈赤處死之前發下了對愛新覺羅氏的詛咒。清末光緒朝的作家惲毓鼎所著的《清光緒帝外傳》中是這樣記載這個詛咒的:“部長布楊古臨投憤言日:‘吾子孫雖存一女子,亦必覆滿洲。‘以此祖制宮闈不選葉赫氏。”現代作家徐荻芬所寫的《慈禧的一生》就採用了這種說法,不過文章不再採用佶屈聱牙的文言文,而是譯成了現代漢語:“葉赫部落的酋長布揚古,曾在臨歿時憤憤然地發過誓,他說:葉赫部落的後裔,只要留存一名女子,也必覆滅滿洲。’因此,努爾哈赤定下祖制,滿清宮圍,絕對不準選葉赫女子。”

但是仔細分析一下就能發現,民間流行的說法其實是從光緒年間纔開始流傳的。而且這種說法不見於正史,多是見於清末的筆記雜文甚至是話本小說。這種文學作品的史料價值自然是不高的。何況這個傳說中提到了“滿洲”二字,滿洲的稱謂是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時期的改稱。努爾哈赤時代,明朝稱呼爲女真,而建州部自稱爲諸申,這個略有穿越的名字恰恰說明了這個傳說是後人的牽強附會。究其原因也不難發現,光緒年間的掌權人物正是葉赫那拉氏的慈禧。編一些有關她祖先的段子,正好可以借古諷今,表達不滿。

說慈禧是冥冥之中註定派來報仇的說法固然不可信,但是在明朝時期,葉赫部與建州部之間的仇隙還是很大的。雙方相互仇殺多年,屢次大動干戈。那葉赫部究竟是羣什麼人呢?他們又是從哪裏來的呢?他們又是怎麼和努爾哈赤結下血海深仇的呢?

葉赫本是蒙古裔,偏向黑水白山行

現在滿族的葉赫那拉氏的後人分散在全國各地,但是他們的先祖大多居住於明代活躍在海西地區的女真葉赫部。葉赫也稱“也赫”、“也合”、“夜黑”、“野黑”,都是滿語yehe的音譯,意爲“插盔纓”’,尚武精神,從名字就能窺知一二。有一種說法是葉赫部的中心葉赫城坐落在山區裏,城堡的樣子和頭盔類似,故此得名。

葉赫部的族源,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爲他們是女真人,一些清末漢人編寫的書籍裏面,認爲葉赫部是女真人。例如魏源的《聖武記》,何秋濤的《朔方備乘》等。但是這些觀點略有想當然。現代的研究大多認爲葉赫部的先祖是蒙古血統,原屬蒙古土默特的一支,出自於永樂年間威震天下的蒙古兀良哈三衛,有支小部族後來在永樂年間從兀良哈三衛中脫離,逐步遷往女真地區,改姓納喇氏,就是後來的葉赫那拉氏。

傳說中“葉赫那拉的詛咒”是什麼?清王朝覆滅真的跟詛咒有關嗎? 第2張

葉赫部先祖居住的地區,在今天的哈爾濱到佳木斯之間

葉赫部始祖星根達兒汗,原姓土默特,就是今天居住在松花江大折彎地區的蒙古人,後來這支部族南下,來到了今天的吉林地區。這支蒙古部落改姓納喇姓,有了女真和蒙古兩個族源的屬性。在氏族部落時期,姓氏在部落聯盟間有着非常重大的意義,剛遷徙到新地的葉赫,在女真的地界裏勢單力薄,因而改姓以圖收容和支持。納喇氏到了葉赫這個地方,也就開始出現了將二者結合起來的葉赫那拉姓氏。

明朝中後期,建州女真開始崛起,所以明朝在女真地區推行當年在蒙古地區推行過的政策,開始“以夷制夷”,大力支持葉赫部,並把它作爲制衡建州女真的重要力量。努爾哈赤時期更是如此。在努爾哈赤致力於統一女真的時候,明朝多次出兵協助葉赫部打退建州努爾哈赤的軍事進攻。然而萬曆中期之後,明朝中樞的效率越來越低,各項矛盾也開始顯現。對於女真地區的關注度有所下降。努爾哈赤抓住這個契機,向周邊的海西女真部落發動進攻。海西女真的哈達、烏拉、輝發,一個一個被建州努爾哈赤所滅,明朝想借助葉赫的力量抗衡建州的政策也日益行不通了。

葉赫悔婚,引發努爾哈赤引兵大戰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六月,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時刻。

一切的故事都圍繞着一個傾國美女展開,這個女子姓名不詳,史書所記載稱之爲“北關老女”、“葉赫老女”,爲什麼要叫她“老女”呢?,是因爲這一年她的年紀已經33歲了,如此大的年紀,卻還沒有出嫁,實在是一件奇事。而這把年紀還被各個女真部落爭來搶去,其美色妖嬈更是由此得見。可惜的是,史書上對這個引起了女真內部數次攻殺的女子,卻沒有明確的姓名記載。在2005年的時候有《太祖祕史》一劇,將這位奇女子命名爲葉赫那拉東哥。這位女子的名氣可謂蓋過了當時的諸位部落首領,這是後話。

葉赫的末代貝勒布揚古是這位絕代女子的哥哥,在那個年代裏,作爲首領的哥哥是有權處理妹妹的婚事的。二十年前,葉赫部將這位年僅十三歲的女子許配給了建州部的努爾哈赤。但是由於兩個部落之間的仇隙,這門婚事被整整拖了二十年。二十年的時間中,努爾哈赤從勇武的青年變成了一位兩鬢泛霜的老人,這位女子也變成了“葉赫老女”。

在二十年的時間裏,努爾哈赤力量不斷增強,大有一統女真的氣概。本有仇怨的葉赫部更不想履行這門婚事了。布揚古作出決定,將自己的妹妹另嫁給喀爾喀蒙古巴達爾汗貝勒長子莽古爾泰。這一動作有很明顯的敵對之意,葉赫與喀爾喀結好一定程度上也是爲葉赫部找的一條退路。殊不知這個決定,讓布揚古成爲了葉赫部的最後一個首領。

傳說中“葉赫那拉的詛咒”是什麼?清王朝覆滅真的跟詛咒有關嗎? 第3張

影視劇中的努爾哈赤和葉赫老女的形象

建州女真的部落首領遭到來自虎視眈眈的敵對部落的女方公然毀婚,是整個部落的莫大羞辱,激起了建州女真的公憤,這也成爲努爾哈赤後來起兵的“七大恨”之一。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起兵攻明,所做的“告天七大恨”中有四條與葉赫有關。可見,明朝當時對葉赫的政策偏向和扶植已經十分明顯,並且己成爲努爾哈赤統一大業的重要障礙了。在後金兵攻下撫順、清河以後,努爾哈赤曾想一舉消滅葉赫。但是苦於和明軍作戰,一時間難以抽調兵力。

天命四年(1619),明朝調集大軍進攻努爾哈赤,卻在薩爾滸地區遭到大敗。一時間,明朝在整個東北北部地區的羈縻統治開始崩盤,葉赫部也失去了自己最大的屏障。努爾哈赤不知是否有意,將一部分戰場設在了葉赫地區。在薩爾滸之戰後,葉赫城以東焦荒一片,受到了很大的戰爭破壞。努爾哈赤趁機以積蓄多年的實力一舉統一了葉赫。也正是薩爾滸之戰後,後金政權完成了征服所有說女真語言的國家,“自尼堪東至於海,自朝鮮國以北,蒙古國以南,皆都征服”。(滿語中稱漢人爲尼堪),因而在後金政權征服了葉赫部之後,才正式的以一個整體南下,開始向遼東甚至是中原地區圖謀進取。

不得美女是假,統一女真是真

傳說中“葉赫那拉的詛咒”是什麼?清王朝覆滅真的跟詛咒有關嗎? 第4張

《滿文老檔》的漢文翻譯版中對於這段歷史的記載

在滿文老檔中,保存有較多的清代早期的歷史資料,對於葉赫這個部落來說,努爾哈赤引兵而攻的原因絕不會是因爲爭搶美女。就這一點來說,《滿文老檔》裏面的第四冊記載了努爾哈赤對於這位葉赫美女的看法:

此女之生,非同一般者,乃爲亡國而生矣!以此女故、哈達國滅,輝發國亡,烏拉國亦因此女而覆亡。此女用讒挑唆諸申國,致啓戰端。今唆葉赫勾通明國,不將此女與我而與蒙古,其意使我爲滅葉赫而啓大釁,藉端構怨,故與蒙古也!我即得此女,亦不能長在我處,無論聘與何人,該女壽命不會久長。毀國已終,構釁已盡,今其死與將至也。我縱奮力奪取此女,亦不能留於我處。儻我取後迅即殞命,反流禍於我矣!

因而建州部與葉赫部之間的恩怨並沒有後世所說的那樣神乎其神,努爾哈赤對這位“葉赫老女”也並沒有傳說中那樣如醉如癡。葉赫部在海西女真地區生活了二百多年,長時間的通婚已經讓葉赫部女真化了,語言和習俗也是與建州女真十分相近的。這些相似點也讓後來的葉赫那拉氏有很多的參政機會。葉赫那拉這個姓氏在後來的清朝也是非常顯赫,是著名的滿族“八大姓”之一。兩部落的血海深仇,在清朝建立之後逐漸淡化,只剩下了姓氏作爲當年的血統符號了。清代的葉赫那拉氏族出現了許多的顯赫人物,而慈禧以太后身份掌權,本身就是對“葉赫那拉氏”不許進入宮闈的傳說的否定。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