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近代名人 > 林風眠:畫家、藝術教育家、國立藝術院首任院長

林風眠:畫家、藝術教育家、國立藝術院首任院長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林風眠(1900年11月22日—1991年8月12日),家名紹瓊,字鳳鳴,後改風眠,畫家、藝術教育家、國立藝術院(現更名爲中國美術學院)首任院長。

自幼喜愛繪畫。代表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歷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國立藝術學院 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

1991年8月12日10時,因心臟病、肺炎併發症,病逝於香港港安醫院,享年91歲。

林風眠(1900—1991),家名紹瓊,字鳳鳴,後改風眠,廣東梅縣白宮鎮閣公嶺村人。

林風眠:畫家、藝術教育家、國立藝術院首任院長

出生於貧農之家。父伯恩,兼做石匠,工於宋體碑文。風眠幼時,即喜愛繪畫,中學時代,其習作常受老師的稱讚。1917年梅州中學畢業後,考入上海美術學院。1918年參加勤工儉學赴法留學。因其家境清貧,曾得到毛里求斯華僑團體旅毛林風眠集義會的資助。1920年入讀法國迪戎(DIJON)國立美術學院。不久又轉入巴黎國立美術學院,並在巴黎各大博物館研習美術。1925年參加巴黎國際裝飾藝術展覽會。是年冬回國,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教務長及西畫系主任等職。1926年春在北京藝專舉辦個人畫展。1927年任全國藝術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1928年創辦杭州西湖國立藝術學院,任院長。次年,組織“亞波羅”社,出版“亞波羅”雜誌。1931年率藝術教育考察團赴日本考察。抗日戰爭期間,曾執教於重慶國立藝術學校。抗日勝利後,在杭州西湖國立藝術學院任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上海美協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委員。1977年定居香港。先後在法國、巴黎、日本、中國臺北舉辦個人畫展;1989年梅州客家聯誼會成立慶典時將其70年代以來的作品80餘幅,在梅州大會堂展出。

林風眠:畫家、藝術教育家、國立藝術院首任院長 第2張

林風眠畢生致力於藝術教育和繪畫創作。在留法期間,他認真學習西洋畫法,並融入中國文化,創作過許多以反封建爲題材的油畫,當時受到讚揚的《人道》、《痛苦》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回國後,對中國傳統繪圖,如隋唐山水、敦煌石窟壁畫、宋代瓷器、漢代石刻、戰國漆器、民國木版年畫、皮影等等,也一一加以研究。此外,他對中國文學、詩詞、音樂也認真學習,以豐富自己的藝術素養。在創作上,他尊重中外繪畫和民間藝術的優秀傳統,但極力反對因襲前人,墨守成規;主張東西方藝術要互相溝通,取長補短,以自己民族文化爲基礎,發展新的中國藝術。他的作品追求意境,講究神韻、技巧,強調真實性與裝飾性的統一;構圖常密不透風,但不覺侷促,運用明亮的色彩,強烈中顯示出柔和,單純中蘊含着豐富,既對立,又統一,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香港《文匯報》1991年8月14日報道中說:(林風眠的作品)“融匯中西文化傳統於一爐,創造出個人獨特畫風,蜚聲國際藝壇。”其代表作有《鷺》等。

1991年8月12日病逝於香港,終年91歲。有《中國繪畫新論》、《林風眠畫集》等著作傳世。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