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宮廷野史 > 武則天無字碑迷:武則天的“無字碑”竟然有字!

武則天無字碑迷:武則天的“無字碑”竟然有字!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武則天的“無字碑”竟然有字乾陵墓前立有兩塊高大的石碑,西面是“述聖記碑”,由武則天撰文、唐中宗書寫,8000餘字的碑文主要是歌頌唐高宗的功績。東面是武則天的“無字碑”,碑由一塊巨石雕成,碑頭雕有8條互相纏繞的螭首,飾以天雲龍紋。根據乾陵建築對稱佈局的特點,“無字碑”與“述聖記碑”顯然是在高宗去世時由武則天同時主持豎立的。那麼,這塊“無字碑”自然是武則天預先爲自己準備的“功德碑”。

那麼,爲什麼當初立這塊碑時竟未刻一字呢?據清乾隆年間的《雍州金石記》記載:“碑側鐫龍鳳形,其面及陰俱無字。”這塊“無字碑”的含義也就成爲多年來人們不斷追究的“千古之謎”。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女皇武則天離開了人世。在被稱爲“遺制”的遺書中,武則天宣佈了三點“遺願”:第一,重申自去帝號,自願做回“則天大聖皇后”;第二,“祔廟”,也就是把自己的牌位放到李唐皇室的宗廟中;第三,“歸陵”,武則天主動要求和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在一起。這表明武則天已經情願把李氏江山完璧歸趙了。她從萬人之上的“大周”皇帝又回到了唐高宗李治的妻子,唐王朝的皇后這個身份。一位叱吒政壇半個多世紀的偉大女性,終究逃脫不了男權附屬品的地位,這對武則天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悲哀和無奈!

武則天無字碑迷:武則天的“無字碑”竟然有字!

因此,後人對她給自己立的這塊無字碑產生了種種聯想:有人說,這是武則天表示自己功高德大無須說;還有人認爲是她自知罪孽深重不便說;第三種說法是武則天臨終時曾說過“功過由後人評述,不必自撰”的遺言。近來更有人提出,唐定陵、橋陵等也有無字碑,因爲唐代社會崇尚清淡高雅;武則天生前就十分注重利用社會風尚來擡高自己的地位,死後在陵前立無字碑,以達“不着一字,盡得風流”之目的,真可謂此碑無字勝有字了。

還有一種看法,就是碑上的文字被唐玄宗令人磨去了,目的是爲了徹底消除武周政權給李唐政權帶來的恥辱。

武則天病逝後,中宗復位,國號也以唐代周,但由於中宗沒有政治抱負,懦弱無能,武氏勢力仍然相當強大。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權力如日中天,把持朝政,在他的力主下,爲他的姑姑、當朝皇帝的母親銘文歌功頌德也完全有可能。但是唐朝開元二年(公元714年)三月時,玄宗皇帝李隆基掌權。從他下詔毀天樞一事不難看出,唐玄宗對武氏集團的打擊是不遺餘力的,他在率兵扶持父親李旦(即睿宗)復了帝位後,就將“則天大聖皇后復舊號爲天后”。“追削武三思、武崇訓爵諡,斫棺暴屍,平其墳墓。”“廢武氏崇恩廟及昊陵、順陵。”(見《資治通鑑》)自己登基後,更是大刀闊斧地解決武周政權的遺留問題,纔到開元二年就令“毀天樞,發匠熔其鐵錢,歷月不盡”。(見《資治通鑑》)目的之一,就是爲了徹底消除武氏家族給李家帶來的奇恥大辱。由此推之,爲了徹底清除武周政權帶來的痕跡,他下令將武則天陵墓旁的石碑上已刻好的字跡重新磨去,也不是沒有可能。1000多年後才編纂出來的《乾縣新志》、《雍州金石記》等書當然不可能完整地記錄下這件事情。

據1938年編纂的《乾縣新志》載:“向無字。金元后,往來登眺,有題詠詩篇刊其上。”也就是說,自宋金以後,開始有人在無字碑上題字,無字碑漸漸變成了有字碑。後人在無字碑上的題字共計十三段,其中除了漢文雜記外,還有女真文及漢字譯文。《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中載有金天會十二年(公元1134年),金太宗之弟命人重修乾陵的事蹟。女真文字現已絕跡,而這些文字就成了研究女真文字及歷史的珍貴資料了。

武則天無字碑迷:武則天的“無字碑”竟然有字! 第2張

乾陵松柏遭兵燹,滿野牛羊春草齊。

唯有乾人懷舊德,年年麥飯禮昭儀。

這是明代嘉靖年間的一首題詩,詩的後兩句反映出當年乾陵周圍百姓懷念武則天的情景。這也許可以算是對無字碑的最好解讀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