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宮廷野史 > 揭祕:寶玉對柳湘蓮說了什麼導致了尤三姐自殺?

揭祕:寶玉對柳湘蓮說了什麼導致了尤三姐自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尤三姐,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中人物,尤氏繼母帶來的女兒,尤二姐的妹妹,亦稱作尤小妹。尤三姐模樣兒風流標致,她又偏愛打扮得出色,自有一種萬人不及的風情體態。賈珍、賈璉、賈蓉等好色之徒,對她頗爲饞涎。但尤三姐不願像姐姐那樣遭人玩弄,她用潑辣作爲武器,捍衛自己的清白。她看中柳湘蓮後,就一心一意等他。但因柳湘蓮認爲寧國府多好色之徒(賈珍賈蓉之流),懷疑尤三姐也是個不乾淨之人,要索回定禮,剛烈的尤三姐在奉還定禮時拔劍自刎。

 尤三姐的死與賈寶玉有關係嗎?

尤三姐其人

尤三姐的出場戲是在《紅樓夢》六十三回尾部。賈珍因賈敬“祕法新制的丹砂吃壞了事”,寧國府外大喪家中無人照顧“便將他(賈珍之妻尤氏)繼母接來在寧府看家。他這繼母只得將他兩個未出嫁的小女兒帶來,一併起居才放心。”六十四、六十五、六十六回集中寫了尤三姐和尤二姐。文本中多次寫二姐與賈珍不乾淨,父孝在身的賈珍仍偷空回家與之鬼混。連賈蓉都說:“二姨娘你又來了,我們父親正想見你呢!”曹公這一個“又”字表達了多少信息啊!看來尤二姐與姐夫之間的首尾無人不知,也並非一日。尤老孃有賴於賈珍的資助過活,尤氏自保豈敢得罪丈夫!可見賈珍與之可以說“過了明路”。三姐雖自稱:“你我生前淫奔不才,使人家喪倫敗行…”但縱觀文本所敘,我們並沒有發現尤三姐特別出格的事,也沒有和賈珍、賈蓉怎麼樣。充其最是“三姐戲耍珍、璉”這場戲。三姐無非是借酒澆愁、因酒發瘋“自己高談闊論,任意揮霍撒落一陣,拿他兄弟二人嘲笑取樂,竟真是他嫖了男人,並非男人淫了他。”只不過是語言上放誕了些;衣着上隨便了些。在今天看來說是不自重,不檢點。就當時來說可以說是“淫奔不才”。

       封建社會不對等的貞操觀使三姐“自知恥”!也不排除爲了生計,二姐三姐爲了賈珍的騷擾達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默契,所以三姐自稱“你我”。在看二姐就三姐事怎麼和賈璉說的:“你和珍大哥商議商議,揀個熟的人,把三丫頭聘了罷。留着他不是常法子,終久要生出事來,怎麼處置?”這是“在枕邊衾內”,想必三姐並沒有象二姐一樣委身於人。再看三姐的擇偶觀:“我如今改過守分,只要我揀一個素日可心如意的人跟他去。…雖是富比石崇,才過子建,貌比潘安的,我心裏進不去,也白過了一世……這人一年不來,等一年,十年不來,等十年,若這人死了再不來了,情願剃了頭當姑子去,吃長齋唸佛,以了今生。”

揭祕:寶玉對柳湘蓮說了什麼導致了尤三姐自殺?

尤三姐只憑一面就認定了柳湘蓮爲終身之靠,在當時“父母命,媒妁言”的時代裏是多麼大膽、開放、敢作敢當啊!僅憑這一點她“不爲世容”不足爲奇。

《紅樓夢》六十六回“情小妹恥情歸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門”,是三姐生命之絕唱,更是尤三姐控告封建社會末世的宣言書。三姐對柳湘蓮可謂情真意切:“說着,將一跟玉簪擊作兩段,‘一句不真,就如這簪子!’說着,回房去了,真個竟非禮不動,非禮不言起來。”“改過自信”,“浪子回頭金不換”,何況三姐並沒有犯下大非大罪。以至於柳湘蓮索回定物,尤三姐自殺後,“湘蓮反不動身,泣道:‘我並不知是這等剛烈賢妻……’從不屑爲妻,到自認“賢妻”,可見尤三姐以死捍衛了自己的尊嚴和忠貞不二的愛情。此情此志豈只打動了,簡直是震撼了柳湘蓮。

綜上所述,尤三姐用現代人的標準看,非但不是壞女人,還可以說是時尚的、前衛的、冰清玉潔的好女人。只是那個萬惡的舊社會,男女不平等,過分鄙視婦女,凌辱婦女,糟蹋婦女,才釀成了尤三姐的悲劇。這種悲劇不是自尤三姐始,也不是由尤三姐終。只有打破那萬惡的舊社會,建立起人人平等的和諧社會,形成男女真正平等,尊重婦女的良好社會氛圍,才能徹底推翻壓在婦女頭上的三座大山,才能杜絕尤三姐式的悲劇發生。

 柳湘蓮其人

《紅樓夢》四十七回介紹道:“那柳湘蓮原是世家子弟,讀書不成,父母早喪,素性爽俠,不拘細事,酷好耍槍舞劍,賭博吃酒,以至眠花臥柳,吹笛彈箏,無所不爲……”並不算是什麼正人君子嘛!即使在舊社會“賭博吃酒,眠花臥柳”不以爲奇恥,也不能爲微榮。“吹笛彈箏”也爲仁人志士所不恥。但柳湘蓮並不是一敗塗地無是處。雖說曹公也說他“冷”,尤三姐更以爲柳湘蓮“冷”極:“妾癡情待君五年矣。不期君果冷心冷面……”更耐人尋味的是賈璉也說:“你不知道這柳二郎,那樣一個標緻人最是冷面冷心的,差不多的人,都無情無意。他最和寶玉合的來……”由此可見,柳湘蓮也應該是封建社會的逆子貳臣。也是一個永世不回頭的反封建鬥士。據專家考證,曹公遺失的後半部文本還應有柳湘蓮的故事,甚至是在某方面是主角,對賈府勢敗後寶玉、賈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對世人皆冷,是表現他對封建末世的冷酷無情。但是他對寶玉、秦鍾卻情深意長:還是四十七回,寶玉席間問柳湘蓮:“這幾日可到秦鐘的墳上去了”。柳湘蓮不但去了,還花錢修墓。這是何等的情誼啊!在當時封建社會,修墳添土是晚輩所爲,寶玉也只是摘了十個大觀園池子裏的蓮蓬,讓茗煙出去到墳上供他!要知道,昔日寶玉和秦鍾可是鐵桿朋友!他的所作所爲反不及柳湘蓮(寶玉雖說了許多不去的理由)!曹公是推寵賈寶玉的,但在這件事上,他讓柳湘蓮更有情有意。不能不說是曹公是在說柳湘蓮是“熱心腸”,甚至是“古道熱腸”!這也爲以後柳湘蓮出家埋下了伏筆。

柳湘蓮並不是個冷麪君,是個對朋友象春天的溫暖,對敵人象秋天掃落葉一樣殘酷的狹義之士。當他遇到落難的薛蟠而出手相救,那又是多麼“爽俠”之極啊!有人對柳湘蓮出手相救薛蟠的目的表示懷疑,這也在所難免。當時我想柳湘蓮內心也是非常矛盾的。處於那種情形,每個人都會想三想四。要說“什麼都沒想,只想去救人”之類的話無非是作戲和作秀(水火等自然災害面前當別論)!要說柳湘蓮對薛蟠的爲人和所作所爲是深惡痛絕的(“苦打”一節就能說明問題)。

揭祕:寶玉對柳湘蓮說了什麼導致了尤三姐自殺? 第2張

當薛蟠蒙難時,他完全可以裝做看不見,袖手旁觀。或者等強人打盡殺絕後,他黑吃黑搶了貨物細軟。有人還說了強盜就是柳湘蓮引來和他一起演戲來蒙薛蟠。這些都是後人杜撰。脂批雖在甄士隱解注《好了歌》中提到柳湘蓮(說“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是指柳湘蓮),據紅學專家分析柳是“讀書不成,父母早喪”不能稱其爲“訓有方” 。此批應另有所指。如果真象後人猜測的那樣,柳湘蓮這個人物就有些遜色了。這就是曹公寫人:千人千面。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表面冷面冷心,實則古道熱腸。文假以貶,實則爲褒——這就是曹公的高明之處!

 寶玉之過

連接尤三姐與柳湘蓮的中間人物主要應該有四個:賈珍、賈璉、賈寶玉、賈蓉。由賈璉搭線已是錯棋:柳湘蓮知道賈珍、賈璉、賈蓉是何許人也;賈璉又將自己偷娶尤二姐,外室住尤二姐、尤三姐之事告訴了柳湘蓮。柳湘蓮不由得不去多想。賈璉又沒有把全部信息傳達給柳湘蓮,才使柳湘蓮疑慮頓生;柳湘蓮回京都後見着賈寶玉,又獲得了一些不良信息(寶玉決非有意):“寶玉笑道:‘大喜大喜!難得這個標誌人,果然是個古今絕色,堪配你之爲人…他是珍大嫂子的繼母帶來的兩位小姨。我在那裏和他們混了一個月,怎麼不知?真是一對尤物,她又姓尤。’”寶玉說着無心,柳湘蓮卻疑慮重重:“這事不好,斷乎做不得了!你們東府裏除了那兩個石頭獅子乾淨,只怕貓兒狗兒都不乾淨。我不做這剩忘八!”寶玉呢,關鍵時刻掉鏈子:“寶玉聽說,紅了臉……寶玉笑道:‘你既深知,又來問我作甚麼?連我也未必乾淨了。’”他既知道柳湘蓮“不做剩忘八!”又沒有因勢利導地給柳湘蓮做進一步的政治思想工作。這才致使故事向悲劇發展。在賈寶玉眼中尤三姐也不是一個好女人——“真真一對尤物,他又姓尤!”

賈寶玉內心並沒有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所有兩次都是“笑着說”。賈寶玉對尤三姐的漠視無疑也影響了柳湘蓮,默許了柳湘蓮“不做剩忘八” 的態度。當時的賈寶玉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思想。賈寶玉這一“怡紅公子”——使少女快樂、愉快、無憂無慮、遠傷害近保護的護花使者的責任此時不知哪去了?!所以說尤三姐之死與賈寶玉過分的冷漠、不關心大有關係。

但是縱觀《紅樓夢》有關文本,自賈璉偷娶尤二姐,尤三姐擇屋而居後,再也沒和寶玉有任何的聯繫。尤三姐改過自新(姑切稱之)後及尤三姐對柳湘蓮的情意寶玉無從知。寶玉也確實不瞭解尤三姐,對於尤三姐的信息也知之甚少(僅僅限於表面現象)。信息(尤三姐對柳湘蓮的情意)不對稱(傳達不到柳湘蓮那邊去),纔是真正害死尤三姐的元兇。具此分析,尤三姐-賈寶玉-柳湘蓮這個鏈條上還應該加上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賈璉!賈璉深知:“他(柳湘蓮)最和寶玉合的來”。而他卻沒有合理利用資源,才致使“情小妹恥情歸地府”。而尤三姐“恥情歸地府”正是尤二姐吞金自逝的預演或前奏。尤三姐自盡後“當下唬得衆人急救不迭。尤老一面嚎哭,一面又罵湘蓮。賈璉忙揪住湘蓮,命人捆了送官”。尤二姐悲而不亂,痛卻清醒:“忙止淚反勸賈璉:‘你太多事……’”這與後來尤二姐吞金前三姐託言又相對應。我們再看看三姐之魂怎麼說的:“若妹子在世,斷不肯令你進來,即進來時,亦不容他這樣……”由此可見,尤二姐尤三姐應該算是明曉事理,卻都因“恥情、被逼”而自逝。尤三姐縱有先見之明,也不能度避己、姐之禍。她們的死都有自身原因,但歸根到底都是“吃人的舊社會”釀成的惡果——“在寫滿仁義道德的書裏面卻滿紙‘吃人’!”

揭祕:寶玉對柳湘蓮說了什麼導致了尤三姐自殺? 第3張

通過尤二姐、尤三姐的死曹公還說明了二個問題。即:一、賈府(封建社會)“競一代不如一代了”已經是末期了,一個新時代即將到來。二、賈府上下男不如女。切不說賈珍、賈璉之醜態百出,就算是寶玉這個天資聰明的“神瑛侍者”在“尤三姐事件”中也沒起到好作用。“尤二姐事件”中,他們幾個爲二姐擔心的男人們捆紮起來也不抵一個王熙鳳也說明了這個問題。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