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宮廷野史 > 大明滿清遼東第一戰:撫順之戰

大明滿清遼東第一戰:撫順之戰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王朝定鼎北京後,爲了追念先人,更重要的是爲了讓後世子孫不忘創業之艱,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四位皇帝曾九次赴清永陵祭祖,途經撫順時,乾隆、嘉慶、道光都曾留下過詩篇,筆者認爲,其中當以嘉慶的爲最佳。

大明滿清遼東第一戰:撫順之戰

撫順城

嘉慶

徵明應運啓前麾,天佑皇清時雨師。

境逼孤城圍勁旅,書持一紙豎降旗。

永芳向化遵王道,撫順安生沐帝慈。

德洽羣黎拓疆域,我朝自此建鴻基。

詩的大意是:努爾哈赤徵明是順應上天之運,所以上蒼爲我徵明之師洗淨塵埃,勁旅將撫順這樣一座孤城緊緊圍困,一封勸降信城頭便豎起了降旗。守將李永芳歸順,撫順得以受到先帝慈恩的籠罩。我國的恩德施及撫順百姓,大金的疆域由此而拓展,一代宏圖偉業從此奠基。

這首詩的最後一句:我朝自此建鴻基。反映出撫順之戰在清朝帝王中的重要位置。這次戰役意義十分重大,它是努爾哈赤徵明的開始,是努爾哈赤開創一代偉業的里程碑。

一、歷史背景

撫順位於今遼省東部,距北京1700餘里,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明朝皇帝朱元璋統一天下後,爲了加強對東北的統治,在遼東修建了十八座城鎮,撫順就是其中的一個。撫順的稱謂源於朱元璋,撫是“撫綏邊疆”,順是“順導夷民。”從撫順這兩個字的字面上我們就可分析出這座城鎮的作用,即是爲了安撫夷民的,朱元璋說的夷民便是女真,即今天滿族的前身。

乾隆路過撫順時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洪武城撫順,意在撫順我。

這句詩道出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修建撫順城的用心。

關於女真

女真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有關它的起源有許多說法,現尚無定論,本書不去探討。女真

古稱肅慎,肅慎的稱謂最早見於《史記·孔子世家》:“有隼集陳廷而死,楛矢貫之,石砮,矢長尺有咫,陳泯公使使問仲尼。仲尼曰:‘……,此肅慎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九夷百蠻,使各以其方賄來貢使無忘職業。於是肅慎貢楛矢石砮……試求之故府,果得之。這段話的大意是有一隻鷹突然墮陳國宮殿前,人們看時,就見這支鷹身上中了一支長箭,箭頭是石頭的。人們不知它是從哪裏來的,就派人去問孔子。孔子博學,他說,這是肅慎國的箭,當年周武王滅商,命令四方夷族進貢,肅慎國獻的就是這樣的箭,後來分封諸侯,陳國的國君分到了這個矢。人們到府庫中去查找,果然找到了這樣和箭。

《辭海》是怎樣解釋的呢?“古肅慎地,漢朝爲扶余地,唐朝爲渤海國地,遼國爲上京道、東京道,金國爲上京路、鹹平路,元朝屬遼陽行中書省,明朝爲女真地,領於奴兒干都司,清朝初爲吉林將軍轄區”。

史料證明,女真族是一個古老而悠久的民族,她很早就與中原政權相聯繫,女真人曾在歷史上創造了高度文明,她的第一次繁盛是在唐朝,唐朝時的渤海國都城(在今天的牡丹江市寧安縣)是當時僅次於長安的亞洲第二大都市。

宋時,女真人完顏阿骨打建立大金,不久便滅了北宋,入主中原,與南宋劃淮河爲界,統治淮河以北地區一百多年。這是女真人的第二次繁盛,同時也是女真人第一次大規模地與漢文化相交融,他們按中原人的作法,實行科舉,學習漢文化,許多女真人成爲了漢文大師,金熙宗完顏亮的詞寫得非常有氣勢,爲南方讀書人所折服。後來,金爲元滅,女真人走向了衰退,到明朝中葉,女真文字消亡,女真文明出現了斷層。

明朝時,女真分爲三大部分:東海女真(又叫野人女真),主要分佈在黑龍江流域

海西女真主要分佈在今遼寧和吉林一帶。建州女真主要分佈在遼寧。建州女真後來成爲滿族共同體的核心,所以,要想了解滿族就必須瞭解建州女真。

也許有人會問,建州在什麼地方?歷史上真的有建州嗎?

史料記載,建州是明代的一個地方軍鎮,其規模應是衛所,所以又叫建州衛,於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11月設立。爲什麼叫建州呢,因其衛所建立在遼代時的率賓府的建州之地,明成祖沿襲了這一稱謂。“衛”是明朝地方軍隊一種建制,衛所即地方軍事指揮中心所在之所。

努爾哈赤這一枝,可追這溯至六世祖猛哥貼木兒,他被明朝封爲指揮使,對朝廷非常忠誠,在一次配合明軍的戰役中,不幸犧牲。建州衛在歷史上有過幾次遷徒,後來在建州女真首領李滿住的率領下進入蘇子河流域,並在這裏定居下來,其中心在今天的遼寧省新賓縣境內,在這裏建州女真逐漸發展至強盛。

努爾哈赤的曾祖福滿被朝廷封爲左都督,他生有六個兒子,他們是老大德世庫、老二劉闡、老三索長阿、老四覺昌安、老五包朗阿,老六寶實。史稱寧古塔六貝勒。其中老四覺昌安是努爾的祖父。覺昌安非常精明,很會作生意,深爲父親喜愛,他繼承了父親的官職,有的學者說他從明朝討回了官叫都指揮使。都指揮使是個什麼官呢?

明朝在省一級設立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揮司。三司的首腦都叫使。級別上都從二品,是封疆大吏,級別很高。布政使管行政,按察使管監察,都指揮使管軍事,掌兵權,在三司之中雖然位序在後,但權力大得很。按軍制,建州衛最大的長官是遊擊,不可能是都指揮使,如果覺昌安真的討到了這樣的官職,也還是個虛銜,並非國家的正式編制,不過是爲了安撫夷族給個虛名而已。

明朝的政策雖說是撫綏和順導,但女真和朝廷的衝突卻從來沒有停止過。見於歷史記載

的,女真人攻打撫順就早的一次是公元1450年。女真首領是李滿柱,他率領15000人攻掠撫順,遭到守城1000多士兵的頑強抵抗,最後損兵折將而去。

十三副遺甲起兵

明朝對女真始終處於戒備狀態,爲了更好地實行對女真的統治,邊將們往往採用以夷制夷的策略,剿撫並用的策略,拉一派打一派,以從中控制。攻打撫順的李滿住當時還是明朝封賜的建州衛都督同知,封其爲都督同知是撫,但在“撫”不起作用,或者說時機成熟可以直接剿滅時,就乾脆直接發兵進剿。1467年,明朝將趙輔率五萬大軍並會同朝鮮兵一萬,對女真進行了所謂犁庭掃穴式的圍剿,這次圍剿對女真打擊極大,“強壯就戮,老稚盡俘”。李滿住和他的兒子等共286人被擒殺。建州左衛的董山等七十餘人也隨之被處死於廣寧城內。這次圍剿給女真人留下了極其恐佈的陰影,以至於七八十年後,他們談起這次屠戮來還心有餘悸。這次圍剿之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建州女真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八十年後,建州女真首領王杲部興起,建州女真纔算漸漸復甦。王杲屢犯明邊,並日漸強大,明朝大將李成樑豈能任其坐大,1574年,他率大軍直搗王杲大本營古勒城,城破王杲逃跑,明軍縱火焚燒房屋500餘間,斬殺俘虜1100百餘人,王杲後來落入了明軍之手被處死。王杲之子阿臺繼承父業,又經過了十多年的苦心經營,漸漸恢復了元氣。爲了報明軍的殺父之仇,阿臺經常派兵騷擾明朝邊境。萬曆十一年,李成樑再率大軍攻打古勒城,覺昌安的女兒是阿臺之妻、當時正在城中。覺昌安擔心女兒的安全,帶着最得意的兒子塔克世即努爾哈赤的父親,急忙趕到了古勒城。經李成樑允許,他們入城勸說阿臺投降,免遭屠戮之苦。但他們入城不久,李成樑便發動進攻,破城後,城中軍民盡被屠戮,覺昌安父子被明軍誤殺於城中。努爾哈赤聞到噩耗怒火中燒,以父祖留下的十三副盔甲憤而起兵,開始了艱難的創業。

從努爾哈赤起兵到正式建國共經歷了二十九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努爾哈赤對明朝一直非常恭順,曾八次到北京朝貢。就是在建國的頭一年即1615年,他還親率十五人最後一次去了北京。這次去北京,完全是爲了打探虛實。打探的結果,他認爲與明朝公開絕裂的條件已經成熟。從京城返回不久,萬曆四十四年正月初一,即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立大金國,年號天命。爲了與完顏阿骨打建立的大金相區別,歷史上稱之爲後金。需要強調的是,努爾哈赤是不會稱自己的國家爲後金的,這是後世史學界的稱謂。

一個巧合

孟子說過:五百必有王者興。這句話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原文是:“孟子去齊,充虞路問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聞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由周而來,七百有餘歲矣;以其數則過矣,以其時考之則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吾何爲不豫哉?’”

公元1115年,女真英雄完顏阿骨打在今黑龍江省阿城建立大金,12年後,即公元1127年,金國滅掉了北宋,與南宋劃淮河爲界,佔據半壁江山,統治中原107年。

公元1616年正月初一,努爾哈赤建國大金,與完顏阿骨打建立的大金我整好相距五百年。孟子的句話在女真人的發展歷史上得到了最爲準確的證明。努爾哈赤肯定沒讀過孟子,否則他一定會自豪地說:“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

二、攻打撫順的直接原因

1、東進統一的步伐受阻

努爾哈赤自起兵以後,先是統一了建州女真,接着又滅掉了海西女真中的烏拉、輝發、哈達。海西女真只剩下最後一個部落葉赫。這時的建州女真已地闊千里,人口日衆。人口的增長必然要需求更大的生存空間。葉赫所居之地土質肥沃,良田千里,是塊肥肉。努爾哈赤將葉赫鎖定爲下一個吞併的目標,而滅掉了葉赫,海西女真便歸於一統。至於東海女真由於居住分散,形不成太大的力量。可以說,統一了海西女真後,整個女真也就基本上統一了。

努爾哈赤在吞併了哈達部後曾兩次欲對葉赫用兵,都由於明朝干涉未能實施。明朝的兵部大員們認爲,此時的葉赫已成爲牽制努爾哈赤的最後一個力量,絕不能再任其吞滅。那樣的話遼東重鎮開原城就是一座孤城,就成了努爾哈赤的囊中之物。明朝決這能讓這些成爲現實。因此他們在物資和軍事上全力扶持葉赫。葉赫東西二城修得十分堅固,前去增援的明軍還配備了火器。加之開原城的明軍與之遙相呼應,使得努爾哈赤輕易不敢對其用兵。東進受阻,逼迫努爾哈赤不得不另找出路,西進攻取撫順也就成了他唯一的選擇。

2、國內遭受嚴重災荒

據李朝實錄上載,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的那一年,遼東地區就發生了罕見的水災,後金境內猶爲嚴重。百姓飢寒已極,老弱填壑。而當時的撫順地區雖有災情,但商業繁華,積蓄充盈,攻下撫順可獲取大量糧食和其它財物,這是努爾哈赤用兵撫順的最直接的原因。

當然,攻打撫順還有一些歷史上的原因,如明朝欠他們的人蔘款長期不還;欺辱赴馬市交易的女真人,剋扣其貨款,強買強賣等。努爾哈赤決定攻取撫順也是多年積怨使之然。

天命三年二月,努爾哈赤發佈討明檄文《告天七大恨》,開始作戰前動員以激勵士氣:《七大恨》有幾種版本,內容上大同小異,考慮其史料價值較爲珍貴,現將全文抄錄如下:

“金國汗諭官軍人等知悉:我祖宗以來,與大明看邊,忠順有年。只因南朝皇帝高拱深宮之中,文武邊官,欺狂壅蔽,無懷柔之方略,有勢力之機權,勢不使盡不休,利不刮盡不已,苦害侵凌,千態莫狀。其勢之最大最慘者,計有七件:我祖宗與南朝看邊進貢,忠順已久,忽於萬曆年間,將我二祖無罪加誅,其恨一也。癸巳年,南關、北關、灰扒、兀刺、蒙古等九部會兵攻我,南朝休慼不關,袖手坐視,仗庇皇天,大敗諸部。後我國復仇,攻破南關,遷入內地。贅南關吾兒忽答爲婿,南朝責我擅伐,逼令追回,我即遵依上命,復置故地。後北關攻南關,大肆擄掠,南朝不加罪。然我國與北關,同是外番,事一處異,何以懷服?所謂惱恨二也。我忠於大明,心若金石,恐因二祖被戮,南朝見疑,故同遼將吳希漢宰馬牛祭天地,立碑界銘誓,以杜將來,初非有意欺背也。會值新巡撫下馬,例應叩賀,遂遺幹骨裏、方巾納等行禮,時上司不竟出,招釁之非,反執送禮行賀之人,勒要十夷償命。欺壓如此,情何以堪?所謂惱恨者三也。北關與建州,同是屬夷,我兩家構釁,南朝公直解紛可也。緣何助兵馬,發火器,衛彼拒我?畸輕畸重,良可傷心!所謂惱恨者四也。北關老女,系我禮聘之婚,後意渝盟,不與親迎。彼時雖如此,猶不敢輕許他人,南朝護助,改嫁西虜。似此恥辱,誰能甘心?所謂惱恨者五也。我部看邊之人,二百年來,俱在近邊住種。後南朝信北關誣言,輒發兵逼令我部遠退三十里,立碑佔地,將房屋燒燬,青禾丟棄,使我部無居無食,人人待斃。所謂惱恨者六也。我國素順,並不曾稍倪不軌,忽遣備禦蕭伯芝,蟒衣玉帶,大作威福,穢言惡語,百般欺辱,文詞之間,毒不堪受,所謂惱恨者七也。懷此七恨,莫可告訴。遼東上司,既已尊若神明;萬曆皇帝,復如隔於天淵。躊躇徘徊,無計可施。於是告天興師,詳寫七恨。

《七大恨》中細細品之可以歸爲三大恨:一是明朝無故殺我父祖,二是偏袒葉赫,三是逼我交了祖上一直耕種的土地三十餘里,致使我部無居無食。七恨之中有四條都涉及葉赫,但努爾哈赤並沒有對葉赫用兵,相反卻選定了撫順。這是爲什麼呢?我們來看看當時後金與撫順明軍事實力的對比。

後金的兵力

努爾哈赤於建立後金政權的頭一年,將原來的四旗擴充爲八旗。八旗中的每一旗由25個牛錄組成,每一牛錄300人,25個牛錄爲7500人。八旗就是6萬人。努爾哈赤用來攻打撫順的兵力爲兩萬人。

明軍的兵力

明在遼東共設有25個衛,兩個州。每衛5600人,衛下設所,每所的一千二百人。當時撫順是所,隸屬於瀋陽中衛。有兵力約1200人,守城將領是李永芳遊擊。史載李永芳爲遼東鐵嶺人,萬曆四十一年就任撫順所遊擊。遊擊到底是個多大的官,現在看不好比照。按《明史·志第五十二》職官五所載:總兵官、副總兵、參將、遊擊將軍、守備、把總,無品級,無定員。總鎮一方爲鎮守、獨鎮一路者爲分守,各守一城一堡者爲守備,與主將同守一城者爲協守。李永芳爲獨守一城者,是守備,看來官職不大。

通過雙方軍事力量的對比,我們基本上可以找出努爾哈赤攻打撫順的原因了,那就是葉

赫與明軍聯手,兵力絕不會比努爾哈赤少,葉赫二城的城池堅固,取勝的把握不大,而且攻之將傷亡極大。撫順城卻不然,僅有守軍1200人,攻之易耳。

三、戰事經過

1、戰前動員準備

儘管雙方兵力懸殊,但努爾哈赤卻並沒有因此而掉以輕心,戰前他作了詳盡而周密的準備。

1、發佈七大恨大造與論,激勵士氣。以往努爾哈赤征戰各部,是從未發過檄文的;

2、鼓動蒙古科爾沁等部到撫順討賞,以分散撫順守軍的注意力;

3、派出使者赴廣寧偵察敵情,窺探其是否對攻打撫順有所準備;

八月十三日清晨,努爾哈赤焚《七大恨》書祭天,宣佈對明用兵,一場具有歷史意義的戰役終於拉開了序幕。

出征前,他對諸貝勒大臣說:“我本不想用兵,但吾對明有七大恨,不雪之何以告慰九泉下的父祖。征戰中,凡俘獲之人,不許剝其衣服;(當時女真人不能種棉花,布匹奇缺,所以對俘獲之人一律剝其衣物)不許姦淫婦女;不許離散其家室;遇抗拒者殺之,若遇願歸順者,慎勿輕殺。然後親率步騎兵兩萬,直撲明遼東重鎮之一的撫順。

努爾哈赤率大軍從赫圖阿拉出發,行至古勒(今遼寧新賓境內)一帶駐營。第二天,將大軍分成同兩路一路由努爾哈赤親自率領直奔撫順,另一路由大貝勒代善率領,攻打撫順周邊城堡東州和馬根丹。天有不測風雲,大軍於古一帶出發不久便遭遇到了傾盆大雨,努爾哈赤十分相信天命他以爲這是上蒼示警,便欲撤銷攻打撫順的計劃。但大貝勒代善再三相勸,努爾哈赤才繼續下令前進。

當時,撫順之東三十餘里外還有撫順關,是明長城重要關口之一,當然是用來屏障女真的。撫順關內設有馬市,供女真和漢民互通有無。剛設時,明朝對馬市管理十分嚴格,但由於努爾哈赤多年來,對明王朝一直十分恭順,馬市交易空前活躍,對馬市的管理也就日漸鬆馳。從現在所有史料來看,這座本來用於屏障女真的撫順關,在撫順之戰中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因爲任何資料裏都沒有對如何攻佔撫順關作出描寫,可見明朝的邊防鬆馳到何種程度!

2、裏應外合

撫順馬市的稅收是撫順明軍重要財源之一,李永芳對此當然十分重視,四月十五日,他大開馬市,各地商賈雲集,非常熱鬧。清晨,由後金總兵官馬承塔帶領一批金兵扮作馬販,混入了撫順關,同時又派出八百人到撫順城去討要人蔘款和賞錢。隨後又有數十輛裝有人蔘和貂皮的商隊跟進。馬市頓時沸騰起來。右路軍先鋒四貝勒皇太極率五千兵馬乘亂進入撫順關,並飛速兵臨撫順城下。努爾哈赤的五千人馬亦隨後趕到。右路軍爲一萬人,而城中守軍一千二百人,雙方兵力十分懸殊,後金的兵力是撫順明軍的將近十倍,是必勝之勢。

3、勸降

努爾哈赤並未急於發動進攻,而是派人送給城內的李永芳一封勸降信:爾明發兵疆外,衛助葉赫,我乃興師而來。汝撫順一遊擊耳,縱戰亦必不勝。今諭汝降,若降,則我兵即日深入;汝不降,是汝誤我深入之期也。汝素多才智,識時務人也。我國廣攬人才,稍甚驅策者,猶將代而用之,結爲婚媾,況汝者有不更加優寵,與我一等大臣並列耶?汝降,俾汝職守如故,恩養汝,汝若戰,則我之矢豈能識汝也?必衆矢交集而死。既無力制勝,死何益哉?且汝出城降,則我兵不入城,汝之士卒皆得安全;若兵入城,則男女老幼,必致驚潰,亦大不利於汝,勿謂朕虛聲恐喝而不信也。汝思區區一城,吾不能下,何爲興師爲哉?失此弗圖,悔無及也!其城中大小官吏,兵民等獻城來降者,保其父母妻子,以及親族,俱無離散,豈不甚善?降不降,汝熟計之!毋不忍一時之忿違朕言,致僨事失機也。”

點評

清河之戰比起撫順之戰來說要慘烈得多,規模上也大得多,但清朝皇帝們卻極少提到這次戰役,爲什麼呢?因爲它不過是金清王朝的無數個戰役中的一個戰役而已,沒有特殊的意義。撫順之戰則不然,它創造了許多個第一:

1、第一槍

用現代的詞說,撫順之戰是後金政權嚮明王朝開的第一槍,在此之前,努爾哈赤一直在韜光養晦,撫順之戰則是他對待明朝策略的分水嶺,從此他走上了與明廷公開絕裂之路,由一個大明的臣子,變成了大明的敵人。

2、第一城

撫順是努爾哈赤攻下的第一座明朝的城池,具有特殊的戰略意義;

3、第一降將

李永芳是第一位投降後金的明朝將領,他的投降開創了一個先河,起到了承先啓後的作用。對俘獲的明之官兵,仍按明制設大官職,交由李永芳統轄。

對投降的李永芳,努爾哈赤給予了極高的禮遇,封之爲總兵官,還將自己的親孫女,七阿哥阿巴泰的女兒嫁給了李永芳,李永芳也因此成爲有歷史記載的第一位漢人額駙,即駙馬。

4、第一亡將

撫順之戰八旗兵第一次殲滅明軍一萬多人,遼東總兵張承蔭死於陣中,總兵陣亡,是足以令明朝震動的大事,努爾哈赤第一次嚮明軍展示了八旗兵的雄姿;

5、軍紀嚴明

值得注意的是,努爾哈赤在這次行動中,非常重視軍紀,《滿文老檔》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情:在攻打撫順時,有個叫阿奇的士兵擅自離開隊伍,從百姓家搶了一隻雞燒着吃,另有四個士兵嘴饞也跟着吃。撫順之戰結束,此事被揭發出來,努爾哈赤爲嚴明軍紀,將五人一併處死,並將阿奇的屍體剁成碎塊分到各旗示衆,以之警示。

6、優待漢人

對撫順降民一千多戶,努爾哈赤給予了令現在人無法想象的安置,每家分給大母豬兩頭,狗四條,雞十隻,還有糧食、衣服、被褥等。

明朝人程開枯編輯了一本書叫《籌遼碩畫》,裏面記載了明朝萬曆年間一些臣子們呈給朝廷的奏疏,其中寫撫順之戰時,金兵俘虜了八省十六名商人,努爾哈赤發給他們路費讓他們帶上七大恨,放回家鄉。

遼東總兵張承蔭所率人馬,大多被俘,凡是南方人,努爾哈赤一律放歸,每人贈銀三兩,以示恩賞。

對其中主動歸降並善戰者,配給妻室,同時配發一條狗、兩隻雞,兩隻鵝、一頭牛、每月供米一斗,還給布匹等。

這些措施,對擴大後金政權的政治影響,起到了相當積極的作用。

從戰略戰術上看,撫順之戰以2萬對不到2千,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典型。

既便如此,努爾哈赤還是十分謹慎,他利用商隊作內應,非常順利地解決了戰鬥。

撫順之戰劃破了歷史的天空,驚醒了一個王朝的迷夢。從此八旗鐵騎如滾滾洪流向中原奔騰而去,最終將大明王朝淹沒在了這滾滾洪流中。

4、佔領撫順城

李永芳畢竟是朝廷命官,豈肯輕易降金。他看信後,立即身着官服登城觀望。他作了兩手準備,一方面假言投降,卻又暗中命兵丁準備迎戰。他大概是想試探一下金兵的戰鬥力,若打得過,就將其擊退之;若打不過,就只好投降了。

努爾哈赤看透了他的心思,便下令攻城。早已混入城中的“商賈們”聽到攻城的喊殺聲,便在城中動起手來,城中頓時大亂。而攻城的金兵英勇無比,已登上城頭與守城之兵展開了博鬥。李永芳,見大勢已去,只好開城親自走出城門投降。但城中的千總王命印,把總王學道等卻率部抵抗。努爾哈赤只好揮師進城,將二人及其抵抗之兵殲滅。撫順城落到了後金手中,入城後,努爾哈赤信守諾言,八旗兵軍紀嚴明,沒有搶掠,沒有殺害降民。

左路軍此時也攻克了東州、馬根丹二堡,撫順之戰旗開得勝。此戰共俘獲人畜30餘萬,所獲財物甚豐,分了五天尚未分完,只好將餘下部分運回赫圖阿拉。

大軍在撫順城逗留了五天,努爾哈赤率師凱旋,留下四千人馬將撫順城拆毀。但撫順之戰並未到此結束。

5、全殲增援之敵

遼東巡撫李維翰聞聽撫順陷落,大吃一驚,急調駐札在廣寧的遼東總兵張承胤和遼陽城內的副總兵顧廷相等率一萬多兵馬前去征討。史載張承胤素不知兵,畏敵心理十分嚴重,況且,他們所要征討的正是剛剛攻下撫順士氣正旺的虎狼之師。兵法講: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而張承胤對努爾哈赤軍隊情況壓根就不瞭解。所以他們不敢貿然前進,而是尾隨其後觀望。

努爾哈赤聞訊,當即做出判斷:“明軍非來徵我,而是在作樣子,待我們撤出後他們就可以向朝廷報功,說是已將撫順收回,將敵人趕走了等等。我們不去理他,撤回去就是了。

四貝勒皇太極和大貝勒代善卻堅持誘敵深入,再打一場殲滅戰。努爾哈赤三思後同意了他們的主張。這一仗張承胤及副將、參將、遊擊、千總、把總等五十餘名官員全都陣亡,一萬大軍逃回不到兩千。後金俘獲戰馬九千多匹,盔甲七千多副,另有大量刀槍火器。至此撫順之戰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儘管清朝皇帝們對這次戰役看作什麼:“我朝怎此定鴻基,道光皇帝也曾作詩,說它是“鴻業自此基”,但我們從努爾哈赤戰後的行爲看,基本意根本不是什麼定鴻基,說白了就一爲了一個字“搶”,如果努爾哈赤真的將此戰作爲定鴻基之舉,那麼他就應作長久佔領撫順城的準備,而不是將撫順城拆毀。

女真人“搶西邊”的習俗,何謂搶西邊,西邊者,明朝也。這個西邊實在是太有搶頭了,每次都會滿載而歸。而這次搶撫順收穫更大,在到了所搶之物分了五天都沒分完,最後只好拉回老家後再分。歸結爲令他們興奮不已的是,明軍又沒有家來了七千多副盔甲和九千多匹戰馬,這絕對是意外收穫。這次搶一下子將後金政權從經濟危機中解脫出來,爲他們後來進張遼瀋奠定了物資基礎。

此戰結束後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努爾哈赤又狠狠地搶了幾把,他發兵攻打撫安堡,花豹衝、三岔,七月又攻佔了清河城。

努爾哈赤幾乎是每戰必勝,後人說他是戰神。努爾哈赤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這一點無可置疑。但明朝的佈防也給努爾哈赤提供了每戰必勝的機會,我們在上面已經說到,明朝在遼東共設有25個衛,兩個州,每衛5600人,衛下設所,每所1200人,所下的堡幾百人,有的僅百餘人,兵力極其分散。後金的兵力對付這些所和堡是絕對優勢。以數萬對數千數百,安有不勝之理。

撫順清河這幾仗打下來後,後金的奴隸主們便成了暴發戶,國土面積向西推進了二百餘里,用現在的話講,努爾哈赤完成了發展階段所必備的原始積累財富。

應當提及的是,後金我軍隊在清河之戰中遇到了極其頑強的抵抗。明軍守城主將鄒儲賢憑堅城固守,連續擊退八旗軍的八次進攻,八旗兵的屍體堆滿城下,努爾哈赤見硬攻損失太大,改爲夜間攻城,八旗兵用夜色作掩護,將清河城東北角挖開,打開了一道缺口。然後八旗兵們用同伴們的屍體爲梯,登上了城頭,清河城陷落了,鄒儲賢焚燬衙門、屋宇、妻兒,遙望李永芳大罵,一直抵抗到死,用他的英勇無畏書寫了一首抗擊夷族侵略的壯烈詩篇。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