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廣寧之戰大明選擇了三種不同的戰略 爲什麼無法完美地解決遼東戰事

廣寧之戰大明選擇了三種不同的戰略 爲什麼無法完美地解決遼東戰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大明朝後期與當時的後金之間爆發的廣寧之戰,這一戰中大明朝使用了三種不同的戰略,也有着不同的結果,是勝是敗,是輸是贏,皆在選擇的一念之間。一切的源頭都要追隨到大明王朝萬曆四十四年,也就是公曆1616年,努爾哈赤借十三幅兵甲起兵,在赫圖阿拉稱大汗,建立女真人的帝國大金,在歷史上稱爲後金,第二年努爾哈赤便以七大恨誓天,正式向大明朝宣戰。

廣寧之戰大明選擇了三種不同的戰略 爲什麼無法完美地解決遼東戰事

分析一下後金的情況,女真族的人口大概是二十萬左右,而能上戰場的強壯生力軍大概有五六萬人左右,這就是努爾哈赤的全部力量了。後金對大明宣戰後的不久,就發生了薩爾滸之戰,大明數萬大軍一觸即潰,努爾哈赤多厲害,一戰功成,隨即便拿下了瀋陽,遷都到這裏改名爲盛京。於是後金便在東北地區站住了腳跟,這實際上使大明朝廷有些發懵,因爲中原漢人王朝一直以來防備的力量都是來自北方,比如漢朝的匈奴、唐朝的突厥、宋朝的蒙古,好像還從來沒有在東北這個地方崛起這麼一股頗具威脅的力量。

廣寧之戰大明選擇了三種不同的戰略 爲什麼無法完美地解決遼東戰事 第2張

此時的大明王朝依舊強大,但是帝國雖大,具體到遼東這個戰場上卻沒有多少的優勢,大明王朝能夠在遼東投入的兵力並不比後金多多少,而且這是在山海關作戰,明軍的補給線便變的很長。更重要的是此時的大明朝算是守城的一方,而遼東又有那麼多的城池需要防守,所以就變得非常被動。努爾哈赤又非常擅長野戰,最熟悉的戰術就是圍點打援,用的非常之熟練,很快便拿下了遼東,而大明朝此時能夠掌控的最重要的城池就是廣寧城。

廣寧之戰大明選擇了三種不同的戰略 爲什麼無法完美地解決遼東戰事 第3張

雖然在遼東戰場上大明朝並沒有突出優勢,但是帝國的人才多,朝廷集思廣益,便分成了兩個派別。一個派別主張戰略進攻,與努爾哈赤死磕,以大明王朝的龐大就是壓也能把後金壓死,萬不可墮了帝國的威風,當年的蒙古人怎樣,還不是被打回草原了。另一個派別就主張戰略退縮,主動放棄遼東的所以城池,退守山海關,既然一時沒辦法平定遼東,又對付不了努爾哈赤的圍點打援,便索性拒守山海關。朝廷兩派相爭,廣寧之戰便開始了。首先廣寧城由巡撫王化貞率領六萬兵馬看守,而王化貞就是朝廷主戰派的代表,他認爲不用主退那一派那麼麻煩,由他率領六萬主力進攻,再由大明水師從煙臺、威海出發去遼東腹地對努爾哈赤進行襲擾,再命令藩屬國朝鮮向後金的尾部攻擊。當王化貞的一舉蕩平策傳回朝廷後,朝廷便同意了,因爲王化貞認爲即使再不濟,就是兌子嘛,一個明軍士兵換後金一個士兵,也能把後金的兵力消耗乾淨,更何況有三路兵馬同時進攻。但是廣寧守城戰一觸即發,明軍大敗潰逃,戰略進攻便再難實現了。

廣寧之戰大明選擇了三種不同的戰略 爲什麼無法完美地解決遼東戰事 第4張

其次便是經略熊廷弼,他是主退派,因爲只要退守山海關,那麼己方的補給便會拉近,而在遼東走廊這麼狹窄的區域,努爾哈赤的補給線會變的很長。雖說經略比巡撫官大,但是熊廷弼掌握的軍隊數量太少,只有五千人馬,只好守在山海關,接到前線潰報,才下令去就王化貞。熊廷弼便忍不住挖苦王化貞的一舉蕩平策,而這個時候的王化貞也無話可說,於是由熊廷弼下令全軍放棄關外所以城池,退守山海關。熊廷弼這個時候還洋洋得意,認爲自己是對的,但是他沒想到打了勝仗,他是經略,現在不僅打了敗仗,而且是喪師失地,那就是罪人。於是熊廷弼被梟首傳至九邊。

廣寧之戰大明選擇了三種不同的戰略 爲什麼無法完美地解決遼東戰事 第5張

既然一舉蕩平策沒有辦法,朝廷也無法接受東北全境丟失,難道真的拿努爾哈赤沒有辦法了嗎?不然,後面出現了一位猛人,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袁崇煥的前任,薊遼督師孫承宗。孫承宗既沒有自大到可以打敗努爾哈赤,也不甘心退守山海關,他採取的是另外一種方式,那就是修城,在關外修城,每前進幾步,就修一座城。這招真是絕,努爾哈赤雖然驍勇善戰,但是也拿這些城池沒辦法,但是這招有個大的問題,那就是成本,那是在關外,想把修城的人力、物力運至關外,那對大明王朝的財政是致命的負擔。果然朝廷不得不加稅支援遼東,於是李自成的起義就來到了,拉開了大明朝的落幕。

廣寧之戰大明選擇了三種不同的戰略 爲什麼無法完美地解決遼東戰事 第6張

小編認爲在和後金的廣寧之戰中,大明選擇了三種不同的戰略,但是每一種戰略都無法完美地解決遼東戰事,只能眼睜睜看着後金一步步發展爲一個大帝國,這也是明朝滅亡前夜的徵兆,選擇不同,結果不同,一切還是要自己承擔。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