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長平之戰中 趙軍爲什麼寧願選擇進攻也不選擇撤退

長平之戰中 趙軍爲什麼寧願選擇進攻也不選擇撤退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平之戰中,趙國的經濟能力跟不上,導致廉頗率領大軍長期據守長平讓整個趙國負擔不起,最終導致了趙王不惜陣前易帥,也要讓趙國主動進攻。

那我們不禁有此一問,既然長期據守消耗讓趙國吃不消,那長平我不要了,我退出對上黨地區的爭奪可不可以,我們趙國不打了,撤退總可以吧。那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一下,長平之戰中,趙軍寧願冒着巨大的風險進攻,也不選擇撤退的道理。

長平之戰中 趙軍爲什麼寧願選擇進攻也不選擇撤退

首先呢,我們來說一說趙國內部的原因。

有道是“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此話不假,但是肯定不是吐出來的那個人說的。上黨呢原先雖爲韓國之地,但一旦版圖併入趙國,就屬於趙國主權所有了,這個地方很大,不和秦國打一架就丟掉了,喪權辱國啊,你讓趙國朝堂全體上下如何接受?接手上黨這一決策做出的時候,平陽君趙豹是反對過得,被趙王給罵的狗血噴頭,然後趙王力主接手上黨,現在和秦軍沒有分出勝負就撤出的話,趙王的臉面何在?況且大軍在外,靡費甚多,國力雄厚的秦國都因爲消耗太大急的跳腳了,趙國恐怕國內都民不聊生了,如此高昂的代價,就算趙王說我們不打了,恐怕羣臣也不能接受,那之前做的努力不都白費了麼?

第二呢,就是上黨地區的重要性了,失去等於太阿倒持。

趙國國家版圖雖然大,但首都邯鄲呢卻處在趙國的最南端的平原地區,平原地區麼,易攻難守,它西邊的太行山就是邯鄲的天然屏障了。而上黨之地,恰恰處在太行山地,易守難攻,東臨邯鄲,居高臨下。如此險要的地方讓出去,就等於把自己的首都置於秦國的兵鋒之下,秦國隨時可以將軍隊推到邯鄲城下,屆時首都被圍,趙國危矣。就算秦國不立馬拿下邯鄲,而是從上黨之地北上佔領趙國的太原之地,就徹底的阻斷了趙國首都邯鄲同北方雁門郡,雲中郡,代郡的聯繫,那趙國也就只剩邯鄲一地了。所以上黨之地地位重要,屬於攻敵必救的趙國七寸之地,撤退讓出上黨呢,雖然軍隊得以保存,但趙國呢也就時時處於亡國的邊緣了。

長平之戰中 趙軍爲什麼寧願選擇進攻也不選擇撤退 第2張

最後呢,就是技術性問題了,撤退沒你想的那麼容易。

撤退是一門技術活,在敵我對持的前線組織撤退,那更是技術活中的技術活。一旦組織不當,撤退就會變成潰退,潰退也許就是全線崩盤。在一旁虎視眈眈的秦軍會安然的看着趙軍撤退麼,一定會乘機掩殺過來。在甲午戰爭中的葉志超就是很好的例子麼,正常的撤退變成了潰退,被日軍掩殺過來,最後全線崩盤。所以,撤退不是那麼容易滴。

長平之戰中 趙軍爲什麼寧願選擇進攻也不選擇撤退 第3張

人常說,開始一場戰爭很容易,但結束一場戰爭很難。這句話對於當時的趙國來說恰如其份,趙國廟堂之上的營營苟苟,上黨之地的尷尬位置,以及陣前撤軍的空前難度,決定了趙國從長平撤退的可能性爲零,長期據守又不符合趙國國情,所以,趙與秦的長平決戰就此拉開帷幕。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