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宮廷野史 > 楊六郎改名之謎:竟是爲了避財神趙公明之諱?

楊六郎改名之謎:竟是爲了避財神趙公明之諱?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楊六郎楊延昭簡介

楊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楊延朗,後改爲楊延昭,亦稱楊六郎,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抗遼名將楊業的長子(小說中爲楊業六子),遼國人認爲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顆主鎮幽燕北方,是他們的剋星,遼國人就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將星)下凡,故稱爲楊六郎。他自幼隨楊業征戰,雍熙三年北伐,楊業率軍攻應、朔等州,延昭爲先鋒,時年二十九歲,戰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戰鬥愈勇,終於攻下朔州。其父死,便擔負起河北延邊的抗遼重任。雍熙北伐之後,延昭在景州(今河北景縣)、保州(今河北安新縣)等地抵禦遼軍侵擾,死後陪葬於永安縣(今河南鞏義宋英宗永厚陵)。在與遼兵作戰中,楊延昭威震邊庭,人們稱楊延昭守衛的遂城爲“鐵遂城”。宋真宗稱讚他“治兵護塞有父風”。

關於楊延昭的故事很多,歧義也很大,首先楊六郎叫什麼名字就有些衆說不一。最權威的解讀應該是《宋史》,楊六郎最初叫楊延朗,1012年因避道士趙玄朗之諱而改爲延昭,按理說一個道士的名字無須避諱,但這個道士非同一般,宋真宗將其尊爲聖祖。

真宗皇帝爲何對一個道士情有獨鍾,趙玄朗又是何方神聖,搞得宋真宗如此興師動衆?很多人對此可能並不太清楚,但若要說趙玄朗就是財神爺趙公明,恐怕就沒有幾個人不知道了。

那麼宋真宗爲何要以趙玄朗爲聖祖?財神爺又怎麼和宋真宗扯上了關係,搖身一變成爲趙家的始祖了呢?這還要從道教在宋朝的發展說起。宋初,太祖、太宗時代,採取的是佛教、道教同等對待的政策。宋太宗幽州戰敗之後,開始傾心於道教。當時契丹視遼主爲天,稱皇后爲地,每年數次祭天,聲勢浩大,很以爲傲。宋朝的一些大臣,揣摸皇帝逐漸產生的厭戰心態,鼓勵他尊崇道教,讓遼人知道天佑大宋,他們就不敢南侵了。這種自欺欺人的思想,在宋真宗時發展到了極致。

宋遼結下澶淵之盟後,宋真宗初時欣喜,後覺屈辱,內心十分惶恐。受了王欽若等人的慫恿,在全國各地大造祥書天瑞,希望能夠藉助神力安定人心,鞏固統治。宋朝廷的想法以現代人的眼光看非常幼稚,他們想通過製造氣象萬千的景象,讓遼人看看,大宋是有天人相助、神靈保佑的,你們若敢南侵,那就是與天作對,自取滅亡。

楊六郎改名之謎:竟是爲了避財神趙公明之諱?

以這種方式安國定邦,大抵有精神勝利法的意味在裏面,是一種自我安慰、自我欺騙和自我麻木。從大中祥符元年 (1008年)正月乙丑始,大宋朝“天書屢降”。後來,真宗皇帝又不畏嚴寒,登上泰山,搞封禪大典。回來的路上又不辭勞苦地到曲阜拜孔殿,封孔子爲“玄聖文宣王”。

又過了兩年,可能是覺得神必佑我的可靠性還不夠大,爲了進一步壯大聲勢,擡高皇室的地位,宋真宗準備模仿唐朝以老子爲宗祖的辦法,與道教的頭面人物掛上鉤。但道教至尊之神“太上老君”姓李,已被李唐王朝的皇帝拉過去了,宋真宗只好另想他法。只要肯動腦,辦法總是有的。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十月,宋真宗的靈機來了。他假託玉皇之命,宣稱保生天尊大帝趙玄朗就是他們趙氏帝王的族祖。這事《宋書·禮志七》中有詳細記載:

有一天,宋真宗對輔臣說到一件很奇怪又很神聖的事。他先是夢到神人傳達玉皇的命令,要讓趙氏祖先前來傳授天書,就像唐朝恭奉玄元皇帝一樣。第二天,又夢到神人傳天尊之言,告訴他祖先即刻就到。宋真宗在延恩殿設下道場,天尊對他言道,“我是九位人皇中的一位,是趙之始祖……後唐時,奉玉帝命,七月一日下降,總治下方,主趙氏之族,今已百年”,最後又勉勵他說,“皇帝善爲撫育蒼生,無怠前志”。從此,道教又多了一位僅次於玉皇的尊神——保生大帝趙玄朗。

這一年十一月,宋真宗下詔,“聖祖名,上曰玄,下曰朗,不得斥犯”。所有犯“玄”和“朗”的名字都要改掉,楊延朗的名字當然是非改不可。非但楊六郎,不管什麼人,無論如何顯赫,只要犯忌,一律要改。孔子曾被宋真宗親封爲“玄聖文宣王”,因爲犯了趙玄朗的名諱,只好去了“玄”字,改叫“至聖文宣王”,這個名號一直延續至今。另一位神靈玄武大帝因爲同樣的原因,也不得不改名。玄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82次變化之身,被玉皇大帝封爲玄武真人,鎮守北方。玄武一詞,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總稱。玄武七宿之形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後來宋真宗爲避祖宗趙玄朗的玄字之諱,改玄武爲真武。

用宋真宗自己的話說,自從供奉“九天司命真君”趙玄朗以來,趙宋王朝是“天地儲休,宗社垂祐,嘉祥屢降,庶政允釐。民俗阜康,邊垂靖謐”,大意就是國富民強,國運昌盛,邊疆安定,社會和諧,非常靈驗。所以宋真宗執行避諱的力度很大,做法也很堅決。一大批地名人名多有改動。比如,朗州改爲鼎州,玄武門改爲拱辰門。

1012年推行避諱之時,楊延朗已進入了他人生的最後階段,當時人們叫的更多的可能還是延朗,一時改口並不容易。他生前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叫楊延朗的,楊延昭這個名字應該是在他1014年身故之後才流傳開來的。

如果拋開宋史的這條脈絡,楊業七個兒子的名字,小說故事中的記載非常混亂,可以算得上是一筆糊塗賬。以“楊六郎”爲例,上文提及的楊延朗也好,楊延昭也好,都是於正史有據的。但元曲《昊天塔》稱楊六郎爲楊延景。而同是楊延朗這個名字,元曲中是四郎,明曲中是五郎,演義及後世流行的戲曲中又是六郎。宋元以後的許多故事,楊六郎又被稱爲楊景、楊延昭,景成了他的字。從元代開始,很多戲曲裏的楊六郎,大多都稱爲楊景。

爲什麼楊延昭又被叫做楊延景,《楊家府演義》的解釋是,“昭”字犯了宋太祖之子趙德昭的名諱,所以改名楊景。這話有點牽強,楊六郎改名爲楊延昭,是在1012年,其時楊六郎差不多走到了人生的終點,趙德昭已死了十幾年,也從沒聽說過誰要避趙德昭的諱,而避趙玄朗之諱是真宗專門下過詔的。如果既要避趙玄朗,又要避趙德昭,那就不會有楊延昭之說了,直接改成別的名字不是更好嗎,何來楊延昭這一中間環節。

楊六郎改名之謎:竟是爲了避財神趙公明之諱? 第2張

元雜劇《昊天塔孟良盜骨》,六郎上場時就自稱名景,字彥明。弟兄七人,名爲平、定、光、昭、朗、嗣,與《楊家府演義》、《北宋志傳》都略有不同,既有楊景,又有昭和朗兩個兄弟,也不講什麼避諱不避諱了。元雜劇《謝金吾詐拆清風府》、《八大王開詔救忠臣》、《楊六郎調兵破天陣》和《焦光贊活捉蕭天佑》,楊六郎都名楊景,而兄弟7人的名字又略有差異。《開詔救忠》、《活捉蕭天佑》都說是平、定、光、輝、昭、朗、嗣,又說楊景字彥朗。看來楊景就是彥朗(延朗)比較可信,後世改稱楊延昭倒是根據史書校改過的,因爲《宋史》在元末才問世,那些雜劇是不可能受其影響的,倒是明代以後的劇作可能受影響比較大。所以,在明代傳奇《三關記》等戲中,楊六郎都已改稱楊延昭了。

清代宮廷大戲《昭代簫韶》,是在許多傳統劇目的基礎上重編的,楊家將名字又另有一套。楊繼業有8個兒子,大郎楊泰、二郎楊徵、三郎楊高、四郎楊貴、五郎楊春、六郎楊景、七郎楊希、八郎楊順。楊六郎還是叫楊景,這種說法似乎是從元雜劇承繼而來。《昭代簫韶》中楊繼業提到“長子楊延平”,佘太君提到“吾兒延昭”,其餘各人再沒有提及,給人的感覺也是楊家諸子的名字很不確定。

楊業之子的名字顛倒多變,但整體精神並沒有改變,楊六郎仍是其中最具風采的一位。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