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宮廷野史 > 專政47年慈禧如何搞定一幫男人? 慈禧的執政手段

專政47年慈禧如何搞定一幫男人? 慈禧的執政手段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61年,對於只有27歲的慈禧來說,應該是她人生當中最難忘的一年。這年8月21日的晚上,在位11年、31歲的咸豐帝因病駕崩。也就是在這一年11月2日,慈禧聯絡恭親王奕訴在北京逮捕了肅順等八大臣,發動了震驚世界的“辛酉政變”,開始了她長達47年的“垂簾聽政”時代。

這個出生於普通道員家庭的“卑微”女人,主宰了大清王朝數十年。她從一個普通的皇妃,經過短暫的權力爭奪迅速爬升至大清王朝的權力巔峯。三度垂簾聽政,兩次決定皇位繼承人,將國家命運玩弄於股掌之間,主導了中國歷史的發展軌道,一步步帶領大清王朝走向萬劫不復的境地。她對帝王之術駕輕就熟,卻對世界發展潮流置若罔聞,縱然能稱得上是位女中豪傑,稱得上是一位封建女政客,卻沒有力量去挽救中國的危局。她的一生充滿了魔力色彩,讓後人將其痛罵百年。其實生在封建皇家的她本身就是一種侷限,她對權力的渴望,對封建王朝根深蒂固的認識,決定了她行將走過的道路曲線。

1861年,8月22日,咸豐帝病死於熱河的承德避暑山莊。臨死前,自知將不久於世的咸豐帝急忙傳諭內廷大臣前來商議立皇之事。

作爲咸豐唯一的兒子,載淳成爲唯一即位人選,然後由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八大臣盡心輔佐,暫管一切政務。而此時對於權慾薰心的慈禧來說,八大臣掌權,預示着自己將淡出權力核心,與封建最高權力擦肩而過。這是慈禧不能容忍的。熟讀詩書的慈禧一直以來對歷史上的權力女人頂禮膜拜,百般效仿。此時機會來到身邊怎麼就能輕易放過呢??但是她面對的是一個權力集團,是八大臣,而且這八大臣向來就是她的死對頭。那麼,爲什麼說這八大臣是慈禧的死對頭呢??這要從慈禧人宮說起。

專政47年慈禧如何搞定一幫男人? 慈禧的執政手段

網絡配圖

 慈禧靠的是什麼?

當年慈禧入宮的時候,不過是個第六等的貴人。這就意味着進宮後的慈禧必須身處下層,去應對後宮各種各樣的權力挑戰,而慈禧能在後宮佳麗中脫穎而出,靠的就是她能夠工於心計,善使權術和謀略。慈禧知道後宮處處瀰漫着濃濃的血腥之氣,在未來的日子裏,擺在她面前的道路只有兩條:一是竭盡其所能,獲得皇帝的寵愛,在夾縫中求得生存;二是任人擺佈,成爲後宮權力傾軋的犧牲品。慈禧選擇了前者。

所以,慈禧在進宮那天就開始就將登上權力巔峯作爲自己爲之奮鬥的目標。緊接着她爲自己制定了這樣的幾條戰略:一是努力接近咸豐帝,贏得咸豐帝的歡心。做到這點是很不容易的。所謂“伴君如伴虎”,即使是皇帝最寵愛的貴妃,也會一不小心就被打人冷宮。但慈禧向來機智聰明,慣於洞悉人性,善解人意,在博取皇帝歡心的同時也不忘打造自己的人脈網絡,逐漸建立自己的權力體系。因此逐漸留住了皇帝的心。

二是以子牽制皇帝。皇子是皇族最大的財富,慈禧知道只憑外貌並不能確保皇帝的專寵。當時咸豐帝還沒有一兒半女,所以慈禧想率先生子佔得先機,“母以子貴”,憑藉生子提高自己在後宮的地位。在這一招上,慈禧無疑又成功了。1856年4月27日慈禧生下了皇子載淳,地位也得到了飛速提升。正如《清皇室四譜》記載:“(慈禧)六年三月生皇子,是爲穆宗(同治帝)。旋詔晉懿妃,十二月行冊封禮。

在咸豐帝駕崩後的第三天,慈禧和慈安共同召見了八位輔政大臣,商議和安排皇子繼位等問題。面對以肅順爲首的八大臣的強硬姿態,慈禧一番闡釋,不僅條理明晰,而且簡明扼要,處處站在一個“理”上,連平素跋扈驕橫的肅順也一時無言應以對。這場沒有硝煙的較量,以兩宮太后的勝利而收場。

乘八大臣鬆懈之時,慈禧與咸豐帝的弟弟、八國聯軍進犯北京後留在北京收拾殘局的奕訴取得了聯繫。奕訴以弔喪爲由立即趕到熱河行宮,商議政變計劃。8月7日,奕訴回到了北京,大清王朝的這一場政變就這樣在無任何先兆下實現了,就連肅順等人都覺得好像是在做夢一樣。

專政47年慈禧如何搞定一幫男人? 慈禧的執政手段 第2張

網絡配圖

對於慈禧來說,這場政變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因爲以肅順爲首的八大臣是欽定輔佐幼帝的集體,具有政治上的合法性。任何人侵犯、剝奪八大臣的輔政權力,都是抗旨犯上,應被視爲“亂臣賊子”。而慈禧呢,她雖然貴爲皇太后,但作爲一個女人,無論是在清王朝,還是在之前的歷代王朝中,按照法律都是不應該過問政治的。武則天稱帝后,儘管政績斐然,將大唐帝業推向了輝煌的頂峯,但仍被後人橫加指責此時的慈禧很明白自己面臨的壓力,她所能夠控制的唯一的力量,也是最大的王牌只有小皇帝載淳。要實現“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只依賴恭親王的力量顯然是不夠的。要想與勢力強大的肅順等八大臣進行殊死的較量,她還必須擴大“羣衆基礎”。於是慈禧又採取了一些策略。

在下達逮捕令的同時,慈禧又暗地裏讓文臣武將同時上了兩道奏摺。兩道奏章的內容大同小異,都是請求兩宮太后垂簾聽政並支持親王輔政。武將與文官爲了自保,一時紛紛倒向慈禧這邊。做完這些工作之後,慈禧開始簽發通緝令,捉拿八大臣。最後載垣、端華、肅順被斬,其他五位大臣都革職爲民。

政變的實施只用了短短的三天時間,速度之快讓八大臣沒有任何反抗的機會,也讓衆多人驚歎不已一個女人竟然有如此雷厲風行的權術,確實很不一般。就這樣,年僅27歲的慈禧在恭親王奕訴的配合下,經過縝密的準備,發動了中外歷史上罕見的宮廷政變,攫取了當時中國最高的權力。

當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來臨的時候,慈禧這個只有6歲的孩子並不爲世人所知。然而僅僅過了16年,這個孩子已經成爲亭亭玉立的少女,併成爲咸豐帝最爲寵愛的妃子。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的第二年,她親自導演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辛酉政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可能對慈禧沒有什麼影響,但第二次鴉片戰爭卻給慈禧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就在她發動“辛酉政變”的前一年,英法聯軍,大舉入侵天津,隨後又侵佔了北京,圓明園、清漪園等處慘遭焚掠。而她和咸豐帝則倉皇逃亡熱河。逃亡時的狼狽和驚恐無疑加劇了她對帝國主義的憂慮之心。

但慈禧不是一個有着與時俱進思想的改革家。因爲所有推行的洋務活動沒有一項是緣於慈禧的建議,重要的是慈禧把洋務事業的支持都限定在不妨礙她的封建專制統治中:當洋務事業的發展局限在物質層面上,引進的屬技術、器物,且以購買爲主,有利於專制主義王權的加強時,慈禧就會大力支持;當洋務事業的發展必須進入到制度層面,甚至於文化層面,需要觸動慈禧和慈禧賴以存在的既得利益集團時,慈禧便不再是洋務的支持者,而是終結者。

慈禧同中國曆代多數帝王一樣,把維護個人的絕對權威放在首位。當權力受到威脅時,她不惜發動政變,就像剷除以肅順爲首的八大臣一樣,毫不留情。所以洋務運動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只能是失敗,它只是封建制度下一個畸形的產兒,本來先天就不足,後天又缺乏存活的優良環境。

專政47年慈禧如何搞定一幫男人? 慈禧的執政手段 第3張

網絡配圖

最後,隨着中日甲午戰爭中清政府的失敗,洋務運動也宣告了破產。從始至終洋務運動都沒有一個堅定有力的領導核心,力量顯得極其分散和有限。只憑一顆引進技術和設備的改革之心,卻沒有注意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先進的制度建設。

慈禧從一個懵懵懂懂的少女,在充斥着政治殺氣的皇宮中憑藉自己獨有的智慧登上了權力寶座。就慈禧個人而言,她具備了政治家的素養,起碼具備封建王朝中政治家的素養。她能參透王朝政治的本質,在鉤心鬥角,爭權奪利中爲自己找出路。就大清王朝本身來說,清朝的滅亡並不是慈禧一個人造成的,所以慈禧不是罪人。在慈禧接手清王朝時,中國已經是千瘡百孔了,晚清政府也已經接近了滅亡,但是慈禧還是把她延續了半個多世紀。大廈之將傾,怎麼能怪罪於慈禧一人,她一個封建女人又怎麼能力挽狂瀾??慈禧是無辜的,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她選擇了清朝,而是清朝選擇了她。她走進深宮大院,除了爲生存而奪取權力,還能做什麼??她不具有一個君主應該有的高瞻遠矚和魄力,卻涉足了政治。長期受到封建文化,尤其是封建帝王文化的薰陶,她又怎麼去引導數億中國人走向新時代??所以筆者認爲,封建王朝的滅亡是整個封建統治階層的腐敗,是時代所趨,而不是慈禧一個人的錯。

如今清朝已經進入故紙堆,但是它留下來的一切卻永遠無法淡出人們的視線。無論是與它相關的中國的恥辱,還是與它相關的人,都成爲華夏子孫永遠翻不過去的一紙傷痛。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