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宮廷野史 > 龍虎風雲會:宋太祖趙匡胤與“義社十兄弟”的故事

龍虎風雲會:宋太祖趙匡胤與“義社十兄弟”的故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羅貫中之所以爲人們所熟悉是因爲小說《三國演義》,但鮮爲人知的是他還有另外一部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主要講的是趙匡胤與石守信、趙普等文臣武將風雲聚會、齊心協力,最終削平羣雄,統一天下的故事。臣風雲聚會、齊心協力,最終削平羣雄,統一天下的故事。

在歷史現實中,趙匡胤之所以能由一個普通將領最終成爲北宋的開國皇帝,主要在於他完全掌握了後周最精銳的軍事力量-禁軍,這一點我在《兵變也得講學問-陳橋兵變的臺前幕後》中已有詳細敘述。其實在趙匡胤早年從軍時,有一羣與他有着相似的背景的“熱血青年”先後參軍,趙匡胤與他們結爲兄弟,榮辱與共,而他們這羣人先後成爲禁軍高級將領,最終將“兄弟”趙匡胤扶上了皇位。

龍虎風雲會:宋太祖趙匡胤與“義社十兄弟”的故事


1.李繼勳

大名元城(河北大名縣)人,916年出生,長趙匡胤11歲。李繼勳的早年經歷完爆趙匡胤,他是十兄弟中最早出殿前都虞侯(禁軍高級軍官)、第一個升爲節度使(相當於地方軍區司令)的。他不僅年齡最長,而且升遷速度快,儼然是“義社十兄弟”的帶頭大哥。

後來李繼勳參與在後周攻打南唐的戰役中受到處罰,而小兄弟趙匡胤則脫穎而出,官職超過了“大哥”。959年後周世宗柴榮北征契丹時,任戰棹左廂都部署李繼勳正式成爲水路都部署趙匡胤的部屬。

陳橋兵變時,李繼勳正擔任安國軍節度使,第一時間對趙匡胤表示支持。此後依然鎮守地方,《宋史》上說他“與太祖有舊,故特承寵遇”。宋太宗即位後,“賜錢千萬,白金萬兩”。977年李繼勳以太子太師的職位致仕退休,不久後病死,時年62歲,被追贈爲中書令。

2.石守信

開封浚儀人,928年出生,小趙匡胤1歲。雖然石守信年紀小,但早年間作戰勇敢,作爲先鋒先後參與了高平之戰、淮南之戰等硬仗,因而得到了後周世宗的賞識。在北征契丹時,擔任陸路副都部署,官職竟然超過了年長自己12歲的大哥李繼勳。

陳橋兵變時,擔任殿前都指揮使、負責守衛開封的石守信發揮了重要作用,他打開開封府的城門,使得趙匡胤兵不血刃奪得皇位。北宋建立後,石守信成爲“翊戴功臣”之首,被加封爲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歸德軍節度使,先後主持國內平叛戰爭。石守信非常識時務,杯酒釋兵權時,第一個交出兵權。

趙光義即位後,石守信參與了高粱河之戰,因戰敗受到處罰,但不久官復原職。984年石守信病死,時年57歲,宋太宗下令贈其尚書令,追封威武郡王,諡武烈。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兒子石保吉迎娶了趙匡胤第二女延慶公主。

3.王審琦

河南洛陽人,925年出生,長趙匡胤2歲。王審琦性格純厚謹慎,屬於比較踏實的類型。參軍後,同樣參加了多場戰役,官位一直處於平穩提升的狀態,無大起大落。陳橋兵變時,擔任殿前都虞候之職,與石守信一道在京城作內應。

宋朝開國後,名列“翊戴功臣”第四,升任殿前都指揮使、泰寧軍節度使。王審琦身爲武將善於射箭,但卻不善飲酒,每次宴會趙匡胤卻讓人給他斟滿,並稱其爲” 審琦,朕布衣交也”,並將自己的昭慶公主嫁給王審琦長子承衍。

974年50歲的王審琦暴病失語,已是皇帝的趙匡胤親臨探視。不久王審琦病死,趙匡胤再度親自祭奠,“哭之慟”,安葬之日,趙匡胤下詔廢朝,贈王審琦爲中書令,追封琅琊郡王。

龍虎風雲會:宋太祖趙匡胤與“義社十兄弟”的故事 第2張


4.韓重贇

磁州武安人,生年不詳。韓重贇的早年經歷與王審琦類似,參與歷次戰役,一直擔任禁軍中級官員。960年韓重贇參與陳橋兵變,以翊戴功,升爲龍捷左廂都校、領永州防禦使(中高級官職),直到參加平叛後,才被升爲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江寧軍節度使一級的高官。

此後有人告發他“私取親兵(金軍)爲腹心”(趙匡胤稱帝的方法),趙匡胤大怒,竟然下令誅殺,好在有趙普求情,才免一死,但被削去軍職。不久後韓重贇再度恢復職務,並率軍銜枚夜襲契丹,一舉成功。最終於974年病死,追贈爲侍中。其子韓崇業迎娶了趙匡胤四弟趙廷美之女秦王美女雲陽公主。

5.劉光義

祖籍涿州范陽,929年出生。劉光義的曾祖是唐朝後期割據幽州一帶的藩鎮劉仁恭,祖父劉守文。後來劉守文被其弟劉守光殺死,年幼的劉光義追隨父親劉延進南逃避難。後來劉光義加入後周禁軍,成爲一名中級將領。

宋朝建立後,劉光義得到重用,擔任討伐後蜀的副帥,率2萬人沿長江一線進軍,先後佔領5個州,最終滅亡後蜀。當時滅蜀大軍兵分兩路,從關中一帶軍中的統帥王全斌所部一路掠奪子女玉帛,向降將索取賄賂。而劉光義所部軍紀嚴整、秋毫無犯,得到了趙匡胤的褒獎,此後劉光義一直擔任地方節度使,

趙光義即位後,爲了避諱,將其改名爲劉廷讓。986年岐溝關一戰宋軍慘敗,遼軍侵擾邊境報復。在邊將缺人的情況下,趙光義啓用了劉廷讓等老將。當年在君子館劉廷讓率領的數萬宋軍被遼軍包圍,而負責接應的將領又提前逃跑,最終宋軍全軍覆沒,劉廷讓僅率領幾個親兵逃了出來。

雖然趙光義當時沒有責難,但不久後劉廷讓因患病擅自回京休養徹底惹怒了趙光義,被削去官職,發配商州。非常鬱悶的劉廷讓選擇了絕食,在發配的路上病死,時年59歲。宋太宗追念往日功勳,追贈其爲太師。

龍虎風雲會:宋太祖趙匡胤與“義社十兄弟”的故事 第3張


6.劉守忠

相州人,出身將門,父親父劉萬國曾任河中府馬步軍都指揮使。關於劉守忠的資料非常少,只知道他最後以左驍衛上將軍的職務致仕,而劉光義當時是右驍衛上將軍,由此推測兩人的功績相當。

7.王政忠

關於王政忠的資料也非常少,只知道976年時任解州刺史、權知晉州兼兵馬鈐轄的王政忠奉命參與圍攻太原。正在此時,趙匡胤離奇死亡,趙光義即位,諸將全被召回,從此就沒了王政忠的記載。

8.楊廣義

最後的職務爲保靜軍節度使。

9.劉慶義

最後的職務忠遠軍節度觀察留後。

趙匡胤與其義社兄弟們的關係,隨着個人職務的升遷,有着親疏遠近的分別。如石守信、王審琦、韓重贇三人與趙匡胤的關係最爲密切,他們直接參與陳橋兵變。而楊光義、劉慶義、劉守忠、王政忠,升遷緩慢,在《宋史》中甚至都沒有傳記。

除了“義社十兄弟”外,與趙匡胤有“兄弟”關係的還有禁軍高級將領慕容延釗、韓令坤、趙彥徽等人。一方面,鑑於他們與趙匡胤的“兄弟‘關係,趙光義對他們既打壓又拉攏;另一方面由於趙匡胤已然成爲開國皇帝,他的經歷需要演繹成神話、傳奇,所以他的繼承者們不斷試圖抹去或者淡化趙匡胤與這羣人的“兄弟”關係。但歷史可以抹掉,但總會留下蛛絲馬跡。

題外話:爲方便讀者朋友對當時禁軍指揮系統的瞭解,特附上陳橋兵變前後的禁軍指揮高級將領的情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訂閱【縱橫五千年】,閱讀《兵變也得講學問-陳橋兵變的臺前幕後》一文。

龍虎風雲會:宋太祖趙匡胤與“義社十兄弟”的故事 第4張


龍虎風雲會:宋太祖趙匡胤與“義社十兄弟”的故事 第5張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