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趙匡胤小時候遇到的故事,被人稱爲“龍”

趙匡胤小時候遇到的故事,被人稱爲“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許多古裝影視劇中,皇帝在談到自己的時候都喜歡說自己是真龍天子,這樣的說法一大部分源於華夏民族對“龍”的信仰與尊崇,另一方面也在於皇權自古與龍綁定在一起,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這樣的文化由來已久,所以很多古代傳說裏,一些能人異士在算出某個孩子具有帝王之相的時候,都會以龍來代稱。但是衆所周知,一山不容二虎,一國不容二主,“龍”的出現總是單個的。

可是在五代十國時期,一位肩挑着籮筐帶着兩名孩子逃難的婦人在遇到一名道士的時候,那個道士看着婦人的兩個孩子,竟然大呼:你挑的是兩條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逃難路上的奇怪事

故事發生在五代十國時期,這一時期熟悉歷史的人想必都知道,盛極一時的唐朝覆滅以後,中原地區迎來了長達77年的大分裂,一時間暴亂、戰火、硝煙,蔓延了整個神州大地。

覆巢之下已無完卵,而在這裏面受影響最大的當屬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黎民百姓,在戰火中,他們沒了家園、沒了田地,甚至連親人的蹤跡也已經遙不可尋。

一時間哀鴻遍野,到處都能看到餓殍流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人們,每天爲了生存而奔走流離,而長達77年的戰亂足夠影響三四代人的成長軌跡……

於是,在一衆逃難的身影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人:

這是一個衣衫襤褸的婦人,因爲逃荒途中的種種紛亂,她與家人離散,只剩下一個身軀弱小的她,肩挑着一副籮筐。

她的籮筐裏一前一後各裝着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對婦人而言,這兩個孩子是她的依靠,而同樣的,她也是這兩個孩子唯一的依靠。

趙匡胤小時候遇到的故事,被人稱爲“龍”

他們三人都不能再失去彼此了,所以在逃荒路上已經有了一定經驗的婦人,對於周圍的一切都極爲敏感。

婦人小心地挑着擔子,她會謹慎地避開那些危險的人羣,也會在遇到好心人時連連的答謝。就這麼不緊不慢的走着,突然,一個道士進入了她的視野。

只見這個道士衣衫樸素,面容和善,一開始婦人並沒有放在心上,只是隨着距離的拉近,這個道士的目光卻突然放在了婦人挑着的籮筐之上,道士眼中一閃而過的光芒引起了婦人的警惕。

趙匡胤小時候遇到的故事,被人稱爲“龍” 第2張

只是這荒廢的城區裏,前後都沒有人煙,婦人勢單力薄的也不敢輕舉妄動。

於是,隨着道士的靠近,婦人心中暗暗算好了逃跑的路線,以及做好了準備:萬一道士發難,她該如何保全自己的孩子。

道士自然也看出了婦人的防備,但是他卻不以爲意,而是主動靠近和夫人攀談起來,而在靠近看清了兩個孩子的面容後,道士突然大驚的對婦人說:“你這挑着的是兩條龍啊。”

這一言語讓婦人一頭霧水,婦人看他沒有惡意,也便大着膽子的問他:“你這話說的真是莫名其妙,你倒是說說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可是道士卻並沒有解答,只是笑了一笑翩然而去。

等那道士已經走出了一程,婦人才聽見道士吟了一句:莫道當今無太子,都將天子上擔挑。

這讓婦人愈發摸不着頭腦,可是逃難路上,婦人也沒有那個時間和精力去追上道士問明情況,所以疑惑了一陣後,婦人只將這事當做路上的一個小插曲,隨後又繼續趕路。

道士預言成了真?

隨着時間的一天天過去,兩個孩子逐步長大、成才,最後還在軍中謀得了一個好差事,這名婦人幾乎都快忘了當年路途中發生的那件小事……卻不料一夕之間,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自己的二兒子趙匡胤一下子身份驟變,成了一國之君,而婦人也成了一國的開國太后——杜太后。

這時候杜太后纔想起當年道士說過的那番話,細細想來,“挑着兩條龍”和“天子上擔挑”,說的不都是這兩個孩子會成爲皇帝麼?

再回看杜太后當年挑着的兩個孩子,一個是如今已經成爲皇帝的趙匡胤,另一個則是爲大宋開國立下了汗馬功勞的趙匡義。

雖然杜太后對於道士所言仍舊有些將信將疑,畢竟家裏已經有一個孩子成了真龍天子了,另一個無論怎樣,也都是風光無兩盛極一時,這一輩子已經足夠,而且手心手背都是肉,她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爲了一個皇位失和。

但是有了道士的這句話,杜太后對另一個兒子漸漸地也更加關注起來,而經過長期的觀察之後,相比於那些年幼的孫子,趙匡義若能繼承皇位倒也不失爲一項好的選擇。

所以在杜太后纏綿病榻之時,她雖然不曾明言,卻也暗示趙匡胤今後在選擇皇位繼承人的時候一定要綜合評判,選擇最合適的,而不是隻看重自己的子女。

畢竟之前柴世宗就是因爲傳位不謹慎,將皇位交給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導致周朝覆滅。

這句話顯然趙匡胤也聽了進去,所以之後選擇了趙匡義來繼承自己的遺志,帶領着大宋壯大基業。

當然,對於趙匡胤的死與趙匡義的登基稱帝在歷史上頗有爭議,不過無論如何,至此,道士的所言都成了真,也算是成爲了一段佳話。

小結

值得一提的是,道士斷言婦人所挑的兩個孩子都是“龍”的說法,其實也都是野史中的記載,傳奇的性質比較大,不過這個故事借杜太后之口倒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綜合權衡,量力而爲,讓適合的人做適合的事。

這樣的道理既適合管理者知人善任,也適合我們自身,因爲只有恰到好處的職位對應上相應的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它們的價值,獲得一個理想的結果。

誠如杜太后勸誡趙匡胤時舉的周世宗傳位不當的例子那般,能力不濟,再高的職位也是白搭,而能力超羣卻沒有伯樂賞識,再好的人才也只有白白埋沒的份。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