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宮廷野史 > 爲什麼老是有人爲大太監魏忠賢歌功頌德?

爲什麼老是有人爲大太監魏忠賢歌功頌德?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國人評價歷史人物往往喜歡臉譜化,把歷史當成了戲劇欣賞,表面上是寓公道於褒貶,暗地裏卻是一肚子成王敗寇。於是歷史人物都成了任人打扮的演員,這也是有心者讀史,往往被其邏輯詭異、內容附會不實所困擾的主要原因。明朝魏忠賢之被妖魔化,就是正史中最大的冤案。

魏忠賢,河北滄州肅寧縣人,漢族。一般人提起他,總是帶着對整個太監階層的歧視嫌惡,不加思索認定爲一個變態反派。先不說歷史上的太監本身也是優秀的中國人,且比一般人更堅忍,就是魏忠賢從心理上也算不上真正的太監。他的志趣、胸懷和政績,不但像十常侍、劉謹、王振這些“同類”不可比,就是樑冀、朱溫、嚴嵩這些同極別權臣也不能望其項背,他是殘廢版的李世民、朱元璋。

讓我們拔開歷史迷霧,用事實結合常識,去發現一個真實的魏忠賢吧。魏忠賢舉刀自閹是在已娶妻生女的二十二歲。古人早熟,這個年齡已算壯年,這意味着他已在明朝下層社會以正常人身份打滾多年,熟悉這個社會生活方式輝煌與沒落的方方面面。

另據史料記載,魏“身形長大、資質豐偉”,在愛美的明朝後期,他的桃花運應該不少。是什麼讓這樣一個青年憤而自宮?除了秉性堅忍剛烈外,也許是黑暗的社會現實,使他有志不能伸,所以選擇了這條古往今來英雄中最另類的一條路。可以肯定的是,魏二十二歲之前,已積累了指導日後大幹一場的想法和策略,和同背景的朱元璋、李自成如出一轍。同時自閹時他的常人心理也已基本成型,這是他超出同時代及前、後時代所有太監同類的原因所在。

爲什麼老是有人爲大太監魏忠賢歌功頌德?

魏在自宮後似乎沒有馬上進宮,又過了十幾年不人不鬼的生活後,才終於結緣踏入心目中實施理想、舒展抱負的祕密天堂一一大明皇宮。進宮後他廣結人緣,努力工作,直到又差不多二十年後他五十二歲時,結交了皇長孫朱由校,命運之門忽然向他打開了。之後的事情大家都是很熟悉了,魏忠賢參與策動宮廷政變扶持朱由校,之後挾天子以今諸侯,組建“魏家黨”,剷除異已,短時間內掌握了政權。這時也許二十二歲前的理想抱負又在他的腦海呈現吧,他以天才的組織能力和鋼鐵意志,着手進行了很多改革,把危機重重的大明帝國通過強力有效的組織控制重新穩定下來,把大批各階層人士團結到周圍,建立強有力的中央指揮機制,創造了使人印象深刻的一流的行政效率。

他也因此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各地官吏士民開始爭先恐後遞頌德表章,建造“生祠”,在那個沒有宣傳機制的年代,對他的個人崇拜的熱度可以和三百多年後的紅時代前後輝映。假如沒有紅時代,那麼他就是空前絕後了。

許多人置疑這是”馬屁機制”,我只想問三個“爲什麼”,一、爲什麼中國封建時代其他掌權者包括帝王沒有這樣的待遇?是沒人拍馬屁嗎?還是本人不願意?二、爲什麼單憑拍馬屁的就馬上提拔、不拍的就馬上咔嚓這樣一個簡單邏輯,他一個太監,能把政治玩這麼大這麼穩?三、爲什麼袁崇煥這樣清高自許且手握兵權的邊疆悍吏,也對他這個“閹人”百般尊崇?有說時勢所迫假諂媚以保命,那袁對崇偵難道不刁(廣東話),以致見殺?有心讀史的話,上面三個問題都是不難回答的,很明顯,在那個風雨飄搖內憂外困的時代,恐慌中的普通吏民都把希望寄託在魏這個能強力凝聚人心的統治者身上,以致於連天子都忽略了,當是時也,這個曾因欠賭債憤而自閹的人,可說成了大明朝的絕對偶像與領袖。至於後來魏敗後的下場,中國人歷來牆倒衆人推,不值討論。

爲什麼老是有人爲大太監魏忠賢歌功頌德? 第2張

綜合論之,魏忠賢的功勞可分爲三部分。

一、斥退東林黨人,根源上消滅黨爭,從而穩定內政。不明白爲什麼東林黨人光說幾句漂亮話就成了歷史書中香餑餑,其實就是一堆老迂腐,經濟軍事一竅不通。他們做官安分時還和當今在辦公室泡茶看報當上班的人大致相當,不安分時翻雲覆雨,專搞內耗,袁崇煥就是彼人整死的。

二、團結底層,安撫民衆。重用瞭解民情的低級官吏(所謂歌功頌德者),加強保甲聯防,還通過修造皇極殿等工程來粉飾太平,活躍士氣。東林黨人挑動的所謂蘇州民變,比後來闖王起事規模大多比後來闖王起事之初規模大多了,但魏憑老到的指揮,數日就撲滅了,而且沒波及到任何外省市。魏死後不過數年,闖王和張獻忠就烽火燎原了,局勢從此不可收拾。

三、任用得人,調拔得當,重用熊廷弼等實幹派,罷黜廢物袁崇煥,穩定邊關,有效抗拒滿清。終魏忠賢執政期,滿清在邊關沒有寸進,滿酋努爾哈赤更被格斃,魏敗後,崇禎重用袁崇煥,邊事從此面目全非。

魏忠賢在危亡之秋的明未,騎一匹劣馬戲劇性的出現,以過人的天才和勤懇,登上權力巔峯並大展身手,成爲大漢民族自救的鼓手。正所謂,亂世行重典,他在正確的時候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