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奇聞異事 > 科舉軼事:清代有考生因名字取得好成爲狀元

科舉軼事:清代有考生因名字取得好成爲狀元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過去,一個舉子能不能成爲狀元,按常理,按照那個時代正常的“規矩”,取決於他殿試的成績。狀元應該殿試第一甲第一名,如同現如今的高考狀元,完全是分數決定。但是,狀元並不一定是殿試第一名,這裏邊的還摻雜着其它因素。

相撲狀元王嗣宗

唐初,主考官權力是很大的,那時還沒有殿試的制度,皇上只偶爾殿試。武則天載初元年,這位中國唯一的女皇首創了殿試,開始欽點,到了宋代纔開始逐漸形成制度。宋代剛一開張,“欽點”就成了一種鬧劇。宋太祖開寶八年,王嗣宗與一名叫陳識的人考試成績不分上下,宋太祖剛好打仗回來,忽然有了個怪想法,就下令讓二人打一架,空手搏鬥,勝者做狀元。王嗣宗很神勇,幾下就將陳識的襆頭打落,終於打來了一個狀元。陳識還是一個禿頭,襆頭落地,弄了一個大沒趣。王嗣宗好歹算是憑一己之力,皇帝也僅僅是提出一個有趣的創意。往後,那可真是什麼事都由皇帝一個人說了算,乾綱獨斷。

餑餑狀元李蟠

後世的人們往往以爲,皇帝的欽點隨心所欲,是亂點歪點,不從正路子上出牌,點的狀元也是“斜路狀元”。比如歷史上出現的 “餑餑狀元”、“別字狀元”,幾近於濫觴。其實不然,這裏邊也是大有講究的,頗有玄機的。“欽點”是最能體察上意的,是一種近似天才的創意。一個“大魁天下”的狀元,讀書人的最高榮譽,如果沒有皇權之欽點,施以浩蕩皇恩灑以雨露,簡直是不成體統的。只有皇帝欽點了,狀元才能成其爲狀元,不是也是,否則,是也不是,說不是就不是。皇帝把掌握的公共資源當成私有財產,給了誰,誰就會把它看作是皇帝的恩典,皇恩浩蕩,死心塌地爲皇帝服務。

科舉軼事:清代有考生因名字取得好成爲狀元

於是乎,各位皇帝在欽點狀元之時,皇權的魔力便展示的酣暢淋漓了。明洪武十八年,會試後的前三名依次是黃子澄、陳子寧、花綸,然而發榜時,狀元卻變成了丁顯。原來,殿試時,朱元璋發了話:“我夜間做了一夢,神仙告訴我,本年的新科狀元姓丁。”主考大臣匆匆翻閱試卷,找了許久,總算找到一個叫“丁顯”的人,但此人名次較後。朱元璋得到報告,高興地說:“此人姓丁名顯,自然應‘顯’,狀元就該他做”。朱元璋是否做夢不得而知,但是,這充分顯示了皇權“能賤之,能貴之”的極度張狂與肆無忌憚。“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朝暮之間,權力欽點使然,而非腹內錦繡。

“欽點”到了清朝,由於統治者的特殊身份,欽點狀元時就多了幾分考慮。乾隆五十年,他在審閱主考大臣呈上的前十名試卷時,發現有一個舉子叫胡長齡,不禁大喜,欽點爲狀元。原來,清朝統治者是北方少數民族,爲“胡人”,象徵其統治長久,同時,當年乾隆已經七十九歲,一心想着長壽,所以要借這個名字求個吉兆。

道光年間,安徽天長縣的戴長芬中了狀元。那次殿試,第一甲第一名是江蘇高郵的史求。最後呈皇上審批,道光一看,史求不就是“死囚”麼,很不吉利,就勾去不取。後看到二甲第九名戴長芬時,心頭頓時狂喜,大清朝天長“第九”,“戴戴”蘭芬,真是大吉大利,道光立即提筆點爲了狀元。

光緒三十年,歷史上最後一屆殿試,姓名的好壞依舊起了決定作用。當時一甲的前三名是朱汝珍、劉春霖、商衍鎏。慈禧看着名單就皺起了眉頭,朱汝珍的“朱”是明朝的國姓,同時他是廣東人,這讓她想起了康有爲、孫中山;加上她害死的珍妃,對“珍”字也敏感刺眼。再看第二名劉春霖,首先是籍貫好,“直隸肅寧”,當時天下大亂,正該“肅寧”一下;名字也吉利,當時正值大旱,誰不盼着下點“春霖”?於是,慈禧便將劉春霖點爲狀元。

清代的欽點狀元,除了讓人看到皇權的霸道、迷信之外,還清楚地顯現了他們的膽怯與懦弱,無時無刻不擔心其虛弱統治的穩固。他們欽點狀元以祈求上蒼眷顧的末世之象,其無知、無能、無奈與可憐,活脫脫地展現在世人面前,一覽無餘。皇權的“春霖”沒有降臨,人民的“春霖”正在醞釀……

歷史就是這麼有趣,欽點狀元從武則天開始到慈禧結束,以女人始,以女人終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