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狀元是科舉第一名,想考狀元到底有多難呢?

狀元是科舉第一名,想考狀元到底有多難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狀元是科舉的第一名,想要獲得談何容易,宋朝的狀元尤其難考,簡直是千軍萬馬擠獨木橋。

從童試到殿試,狀元需要經過層層選拔,在激烈的競爭中殺出重圍,獨佔鰲頭。狀元就是萬里挑一,笑到最後的那一個,你以爲你字漂亮,八股文好可以了?錯了,有時候還得有顏有體力有功夫啊。

宋朝時候的殿試內容,都是三道大題目,“一賦一詩一論”。既然大家都過關斬將到殿試這一關了,估計學習成績和寫作水平都差不多,很難找出大的差距來。這個確實讓人爲難。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是個粗人,要他老老實實看作文,他可沒有那耐心,但不親自選吧,還不放心,那怎麼辦?那就比比交卷速度吧。

既然以交卷速度定名次,那麼大家都在比快,誰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看來這文章也是唯快不破,沒想到大家都快了,這糗事就來了。公元975年,宋太祖趙匡胤親自主持殿試,大家都在考場上奮筆疾書,拿着筆在試卷上唰唰唰寫着,想要功成名就的孩子就得努力奔跑啊,更何況是在天子眼前。

轉眼間,王嗣宗和陳識就已經稀里嘩啦將文章寫好了,將“橋樑”搭好了,一同起身,一同交卷,把考場上的監考官和小夥伴們全都驚呆了。現在可以並列第一,但是狀元不行啊,還得比。比什麼?不是說了嘛,唯快不破。

狀元是科舉第一名,想考狀元到底有多難呢?

這一下從文化比賽變成田徑比賽,考的是短跑,於是兩個二十多歲的男兒,拔腿就往交試卷的地方跑,一陣風似地跑,爲了自己的榮譽,爲了榮華富貴,拼命跑。然而,倆人的田徑水平竟然也差不多,居然同一時間交卷。

這什麼事都有例外,兩次還選不出狀元。皇帝有招啊。宋太祖做出了空前絕後的舉措:比武定狀元。兩個文科生,也不是體育生,就別比什麼專項了。簡單粗暴,散打!

比賽地點就定在講武殿,話說這一天,百官聚集,天子坐堂,王嗣宗和陳識這兩位選手,在一聲戰鼓擂響之後,奔向賽場,張牙舞爪,拳打腳踢,連抱帶摔,開始了史無前例的文科選手徒手格鬥比賽。這兩人文才相當,沒想到武功也不分伯仲,數個回合下來,點數基本持平,更不用說誰把誰打趴下。

且說在武功持平的情況下,誰能勝出,就看怎麼使陰招了,王嗣宗眼疾手快,去揪對手的帽子,這一下就對了,因爲對手是位絕頂聰明人士,怕在大庭廣衆之下露出自己真實的顏值,去護頭,結果被王同學一個抱摔,撂倒在地。

王同學立即跑到趙匡胤面前大喊:“臣勝之”。趙匡胤笑得不行,馬上答應:行,愛卿就是大宋狀元,有勇有謀,不用你用誰。我們再來看看明朝選舉狀元的奇葩事件。

明太祖朱元璋的長相平平,但他決心把狀元打造成帝國的形象代言人。要對得起王朝的面子,顏值自然是極其重要的。這早在洪武四年首次殿試就樹立了榜樣。原擬爲狀元的郭翀因爲貌醜被降爲榜眼,英俊的吳宗伯被拔爲狀元。

太祖的範例讓明代很多皇帝在欽點狀元時要先測顏值。很多帥哥因此逆襲而成爲狀元。這裏試舉幾例:建文二年,胡廣以非凡的帥氣取代了初擬爲狀元的王艮。正統元年,居然鬧出了以貌誤取狀元的笑話。

狀元是科舉第一名,想考狀元到底有多難呢? 第2張

正統四年,殿試初擬張和爲狀元,但明英宗吸取三年前的教訓,不再相信主考官的判斷,而是特派貼身太監去張和的住所當面查看,果然發現他的眼睛長翳、昏花,便將他降爲二甲一名,另將英武俊朗的施槃拔爲狀元。弘治十二年,浙江才子豐熙的殿試策論極佳,被擬爲狀元,但他跛腳,儀容不佳,孝宗知道後遺憾地把他降爲榜眼,將原本位居第四,但長得“頭大貌偉、潔白凝重”的廣東人倫文敘點爲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