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奇聞異事 > 讓英國人驚呆的清朝7件奇葩事:西方人眼中的清朝

讓英國人驚呆的清朝7件奇葩事:西方人眼中的清朝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創刊於1842年5月14日的《倫敦新聞畫報》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以圖像爲主要特色來報道新聞的週刊,其影響力遍及歐美亞等許多國家。它的圖片收藏堪稱是世界上覆蓋面最廣的插圖版畫和老照片寶庫,其內容包括了從1842年至1970年的世界各國幾乎所有的重大歷史事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從1856年開始,該刊開始往中國派遣特約畫家兼記者。從那時起,凡是在中國發生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從第二次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到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都有該刊特派畫家兼記者的現場目擊報道和發回英國的大量圖片、文字。除此之外,那些來華的特約畫家兼記者還特別關注中國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以及社會各方面的情況,其目的不僅是爲了滿足英國國內讀者對於中國的好奇心,也是爲了試圖溝通東西方文化間的差異。

這裏選取幾則該刊160年前報道的英國人眼中大清國的一些奇葩事,圖片和文字都是原汁原味的。

 1、用作戰爭賠款的銀元和金山

  中國人的貢金

我們這星期所承擔的愉快任務就是不僅用言語,而且用圖畫來表現最近《南京條約》中所規定作爲戰爭賠款的中方銀兩安全到達英國鑄幣局的情景。我們的版畫表現那些馬車在英國皇家第六步兵團的護送下,載着昂貴的貨物,緩慢地進入鑄幣局的情景。這個步兵團(並非像日報上所說的是第六十步兵團)在這批財寶從南安普敦火車站卸下時擔任了警戒任務,並且很高興地負起了將它們護送到目的地的職責,它們註定要在那兒熔化,而且被鑄造成爲另外一種形式的錢幣。那錢幣上面還會壓印上英國君主的形象,然後在一個跟把它們從大地母親中提煉出來的人們大相徑庭的民族中間流通。

銀錠是一個大約三四英寸寬的銀塊,並被鑄成了坩堝的樣子。這些象形文字之所以有趣,還因爲它們跟最近剛剛締結的中英《南京條約》上的文字十分相似。

中國的大洋只是很粗糙的銀元,大致呈圓形,上面沒有壓印的圖案,只有那些經手過的商人在那上面留下的印記。每一個曾經擁有它們的生意人都會在那上面蓋上他們的印記。這樣,一塊流通很久的銀元上往往蓋滿了以前各位擁有者的印章或簽名。

讓英國人驚呆的清朝7件奇葩事:西方人眼中的清朝

資料圖:中國的貢金進入英國鑄幣局。

銀錠的純度特別高,這種品質跟它們是由著名的金山島上的銀礦所生產的礦石煉取的是分不開的。關於這個地方我們也在此附了一張插圖,因爲人們現在對於這個地方抱有高度的興趣。在它那些古老礦井的最深處,人們正在全力以赴地搜尋這種貴金屬,以支付給英國的戰爭賠款。

 2、毒品交易和大煙館

  鴉片貿易

毒品的交易是由在廣州岸上的鴉片代理商操作的,先付貨款,然後派一條或數條“快蟹爬龍船”前往伶仃洋的商船,通報購買鴉片的數量。這是一種用很多隻槳來驅動的船,順風時船上還會升起一塊用藤條和竹片編織成的帆。緝私官船時刻都在戒備着,或假裝如此。但是走私鴉片的人都是一幫膽大妄爲者,且武器精良,所以並不把官兵們放在眼裏。雖然雙方也時常有衝突(通常是裝門面的假衝突),但是對於走私鴉片不會造成任何影響,因爲那些水師官兵們和每一位海關僱員通過鴉片交易所賺到的錢要遠比制止走私多得多。實際上,那些緝私船所夾帶的鴉片不會少於那些專門走私鴉片的船。

讓英國人驚呆的清朝7件奇葩事:西方人眼中的清朝 第2張

英媒描繪的吸食鴉片的中國人

大清帝國內每一個城市的鴉片館數量就像英國的豪華小酒店那麼多。店門口的一張竹屏風就像是一顆定心丸,告訴癮君子們他們可以在這兒過足鴉片癮。在鴉片館裏你可以遇到社會上的各色人等,他們全來這兒追求那種醉生夢死的感覺——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止他們。最終鴉片問題成爲了一個如此巨大的麻煩,以致因違背倫理,或者說未讓政府從中得到好處而引起清廷當局反感,並促使其採取決斷的行動——沒收了20,882箱鴉片。

  3、欽差大臣的排場

  清朝欽差大臣耆英在香港

香港的維多利亞城曾因英國當局接待清朝的欽差大臣耆英而成爲了一個舉行盛大慶典的喜慶場所。關於這次訪問盛景的具體細節描寫曾經佔據了香港官方喉舌《中國郵報》上五個專欄的篇幅。本報的篇幅有限,所以只能從《中國郵報》上摘取一些主要的細節報道:

(1843年6月)20號星期四日落時分,“雌狐號”輪船載着清朝欽差大臣耆英及其隨從徐徐駛進了維多利亞港口。在船上的陪同人員有香港主要行政長官凱恩少校閣下、貿易專員祕書A.W.埃爾姆斯利先生以及代表英國政府專程去廣州迎接欽差大臣的郭實臘牧師。成羣結隊的中國人在港口等待着欽差大臣的到來,以便目睹欽差大臣下船登岸,接受英國特命全權公使的歡迎。

當輪船在碼頭靠岸時,中國人的樂隊“突然發出了一陣尖銳刺耳的噪音”。耆英從輪船的階梯走下到地面時,岸上燃放了三個巨大的爆竹。等耆英在他的轎子裏坐下之後,有一位隨從用撣子撣去了他的大靴子上的灰塵,接着由英國人、中國人和印度人所組成的一個前呼後擁的隨從行列便開始上路了,其氣勢蔚爲壯觀。在人羣的最前面是一個由中國人所組成的樂隊,演奏出類似於《克勞諾霍頓索洛戈斯》的“粗鄙音樂”。緊接着是一羣揮舞小旗幟的小男孩們。

讓英國人驚呆的清朝7件奇葩事:西方人眼中的清朝 第3張

英媒描繪的欽差大臣出訪圖

你也許會認爲在這個隨從行列中的代表性人物都是憑空想象出來的,但我可以向你們保證,這些人物完全是從現實生活中如實記錄下來的,唯一不能夠確定的是準確的人數。欽差大臣在訪問香港時,身邊的隨從至少有209個,整個隨從行列長達0.25英里。”

4、世博會上英國女王接見了一箇中國家庭,和中國女人的小腳

  到奧斯本宮做客的中國家庭

上週一,最近剛從廣州搭乘英國船隻“皮爾女士號”直接來到英國的一箇中國家庭,應女王的特別邀請,由菲普斯中校護送到了懷特島上的奧斯本宮來覲見維多利亞女王陛下。這個家庭包括一個名叫鍾阿泰(Chung-Atai)的紳士、他的兩位妻妾、他的小姨子以及一位中國女僕。那三位女士都擁有作爲中華帝國上流社會女性標誌的小腳。

按照女王陛下的意願,在11點半的時候前往奧斯本宮。女王、艾伯特親王殿下以及皇族下一代的所有成員,都在國賓接待室裏歡迎這個中國家庭的到來。中國客人們是由華茂公司的少東家哈蒙德先生介紹給女王陛下和其他皇族成員的。鍾阿泰先生的小妾有幸爲女王表演了歌詠節目,多才多藝的女王自然很想聆聽這位天朝女子的獨特表演。鍾阿泰的正妻則向女王贈送了一張由比爾德先生用達蓋爾銀版法爲這個有趣家庭所拍攝的全家福照片。那位小妾還送給公主一雙非常漂亮的繡花鞋,那是她自己用金線刺繡,並按自己腳的大小(長2.25英寸,寬1英寸)縫製的。這兩件禮物都被女王一家非常客氣地接受了。以和藹可親而聞名遐邇的艾伯特親王殿下認爲這個中國家庭可能會對從中國引進的衆多植物和花卉感興趣,所以便領着客人來到國賓接待室旁邊的花園裏,帶他們參觀那兒的花壇和花圃。女王陛下和她的孩子們則看着那些女士們無助而不雅的走路姿勢而捂着嘴笑。因纏足而引起的腳變形嚴重影響了她們的步行能力,只要走一小段路就會氣喘吁吁。

他們此行的目的之一是參觀在倫敦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上週六他們已經達成了這個心願。由於女眷們都纏小腳(她們的鞋底只有1.5平方英寸大)這一令人無奈的特點,她們顯然不適合去擠世博會的人羣。一個更爲妥善的辦法就是讓她們趁上午爲殘疾人安排的專場去參觀。所以他們便穿上了本國生產的漂亮刺繡綢緞衣服,坐在巴斯的轎椅裏,被人擡着去水晶宮裏轉了一圈。他們對於自己所看到的每一件物品都感到非常喜悅和驚奇。他們也受到了世博會管理委員會一位執行董事的殷勤接待,後者全程陪伴他們在水晶宮裏參觀。

讓英國人驚呆的清朝7件奇葩事:西方人眼中的清朝 第4張

英媒描繪的英國女王接見中國女人

讓英國人驚呆的清朝7件奇葩事:西方人眼中的清朝 第5張

英媒描繪的中國飛刀絕技圖

 5、令人稱奇的雜技——飛刀

德魯里巷劇院

在本報上一期中,我們注意到了在德魯里巷劇院有一箇中國雜技劇團。在這個雜技劇團來歐洲之前,有些橫跨大西洋的雜誌裏就有一些預告,其獨特的風格使我們對於這種奇異的新劇種有了一點思想準備。

我們現在把最令人吃驚的節目,即所謂的“飛刀”,繪製成版畫刊印出來。有一位雜技演員站在一塊門板的前面,而另一位雜技演員向他投擲尖銳的匕首,後者穿透了接近他耳朵、喉嚨、頭顱、雙手和手指間的空隙處的木板。投擲者的動作輕鬆而又穩健,百發百中,而其擊中目標的驚險程度則足以激發觀衆最大限度的驚愕。用上面的插圖來表現這個異乎尋常的表演節目,其效果要遠勝過任何形式的口頭或筆頭描述。

 6、中國人的訂婚儀式

根據本報中國畫家的速寫,我們繪製了一張表現中國婚禮儀式的版畫插圖。桌子上擺着寫有新郎新娘姓名的木牌。那上面還站着一對鴿子作爲象徵性的禮儀侍從。

早婚在中國受到鼓勵。在官員和富人的家庭裏,男子的結婚年齡爲16至20歲,女子則爲12至14歲。而貧窮人家只要能掙到娶老婆和辦婚禮所需的錢,就會盡早地結婚。偶爾,窮人家會到附近的孤兒院去找一個小姑娘,帶她回家做童養媳,使她受些調教,等到自家的兒子長到一定年齡時就成婚。這種安排充分體現了這個民族勤儉和謹慎的特點。首先,它省下了買老婆所需要的錢。第二,這個小姑娘受到了未來婆婆的調教,因而也會養成婆婆勤儉持家的所有習慣。第三,也是最後一點,假如這個小姑娘脾氣不好,手腳不勤快,或是對未來的丈夫和公公、婆婆不恭敬的話,她很快就會被打發回去,從而避免了結婚後因表現不好要把老婆送回孃家的一系列麻煩事。

結婚之前,男女雙方往往是從未見過面的,整個過程都是由親戚或媒婆來操辦的。媒人都是年老的婦女,她們會用最動聽的詞語來描繪女方的容貌,或是恰恰相反,全憑對方送給她們的禮物多寡而定。正如我們時興送女子的肖像畫那樣,中國人結婚前也有類似的習俗,但它是非常奇怪的。由於男方不能見女方,於是人們便把她的鞋子送到了男方手裏,以便他能判斷她那些跛足的大小——小腳是中國女人完美的最高境界。

女兒們在中國是沒有財產的,但未婚夫可以同意給她一定數目的財產,通常是給新娘衣服和首飾。這筆錢的數目大小是按雙方的社會地位而定的。官員通常會給妻子6,000兩銀子(1兩銀子值6先令4便士),新娘往往是從門當戶對的家庭中挑選的。

讓英國人驚呆的清朝7件奇葩事:西方人眼中的清朝 第6張

英媒描繪的中國訂婚儀式圖

中下階層送新娘父母的禮物,在我們這些“蠻夷”的眼裏顯得有些滑稽可笑:肥豬、乾魚、家禽、成箱的茶葉、糖果和果脯等沒有浪漫色彩的物品。這些禮物的質量和數量是在一開始談婚論嫁時就已經說定了的。

 7、酷刑

  中國的刑罰

大清律法長達1,557個條款,以野蠻著稱。總的來說,中國的刑罰極爲殘酷,並且與相應的罪行根本就不成比例:只要出一丁點的差錯,一位官員就會被貶職、放逐,甚至被剝奪所有的財產。我們在此附上三張有關中國刑罰的版畫插圖,它們是從一系列繪製精美的彩色圖畫中挑選出來的。這些繪製在捲菸紙上並被裝訂成一個小型對開本的圖畫是一名東印度公司的高級職員從廣州帶回的。書中所畫的有些刑罰令人極爲厭惡,而且過於殘酷和野蠻,使得我們無法進行復制。我們所選的這些畫,將能使人感受一下這些酷刑,它們令《大清律例》至今仍然成爲中國人的一種恥辱。

第一張插圖表現一位犯人被人用鐵鏈牽着前往刑場。犯人的頸脖後面和頭部上方插着一塊扁平的木板條,上面書有描述他罪行的漢字。然而我們很難猜出他犯罪的性質,因爲《大清律例》上死罪的條目實在是太多了。

第二張插圖表現的是處死罪犯的一種手法,即一種使用鐵環的絞刑,中國人最近才採用這種刑罰,部分是爲了試行假釋許可的實驗。這種刑罰極其殘忍。在這一張插圖中,人們可以看到犯人被捆在一個十字架上,劊子手用一根槓桿逐漸絞緊套在犯人脖子上的鐵環,直到他眼、鼻、耳、嘴等六竅流血而死。

最後一張插圖表現犯人的頭顱被裝在籠子裏示衆。而作爲這種刑罰的極致,天朝當局竟會出於“仁慈”的考慮,將犯人的孩子帶來看他們已故父親被砍下來的頭顱,以讓他們在倫理道德上吸取教訓。

讓英國人驚呆的清朝7件奇葩事:西方人眼中的清朝 第7張

讓英國人驚呆的清朝7件奇葩事:西方人眼中的清朝 第9張

在鐵環絞刑和頭顱示衆這兩張畫之間,原本還有一張表現砍頭和開膛破肚的畫,但因過於恐怖,不能在此發表。

(節選自《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