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奇聞異事 > 唐朝有一種奇葩活動,聽到的人都嚇到了

唐朝有一種奇葩活動,聽到的人都嚇到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建立於公元618年,共歷21帝,享國289年。唐朝是繼隋朝之後的又一個大一統朝代,在當時,是世界是最強盛的帝國,聲譽遠揚海外。唐朝有多強大呢,當時,唐朝的一個炫耀力量的活動,曾將外國使者把手上的筷子都驚掉了。唐朝的這項“驚人”的活動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讓小編來爲您揭祕:

唐朝有一種奇葩活動,聽到的人都嚇到了

這項活動大家並不陌生,它就是拔河。可是,您真的瞭解拔河嗎?拔河運動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楚越兩國在長江上擺下戰場,用戰船來爭霸戰鬥。面對不可抗拒的滾滾長江,在打仗時總會出現一方在上游,一方在下游。這樣,就出現了一些奇怪的情況。比如楚國在下游時,打仗時若打敗了吳國,吳國就會順流逃跑,想抓都抓不住。反過來,如果吳國戰勝了楚國,想逆流而上擴大戰果,卻因爲江水的逆流之力,很難接近楚國的戰船。

恰巧這時,木匠祖師爺魯班來到楚國。於是,魯班就爲楚國研製了一件特殊的武器。這是一件適合“追逃兩用”的複合式武器,叫鉤拒。鉤拒是由一個特殊的金屬武器頭,和一根長竹竿連在一起的。打仗時,當楚軍吃了敗仗,敵船靠近,想搶船登陸時,楚軍就用鉤拒將敵船頂住,保持絕對有效的反擊距離;最有意思的,是楚軍佔了上風,敵船想順流逃跑的時候。這時,楚軍就會用強鉤的鉤子部分將敵船鉤住,吳軍拼命想跑,楚軍拽着鉤拒不撒手,想逃?門都沒有。

唐朝有一種奇葩活動,聽到的人都嚇到了 第2張

用鉤拒拉船,就是在拔河。後來,這項軍事發明便來到了民間,地點改在了陸地上,鉤拒也變成了一根大繩,正中插一根大旗,旗兩邊畫兩條豎線,稱爲河界線。比賽時,兩方角力,拉鋸,以河界線爲勝負標誌。

到了唐朝,拔河運動受到了空前的歡迎,尤其是大唐王室十分熱衷,他們甚至經常在皇宮裏舉行拔河比賽,而且,還是皇親國戚都親自帶頭參加比賽。《景龍文官記》中記載,在唐中宗在位期間,公元710年的清明節時,中宗就在宮中組織過一次拔河比賽。當時的參賽隊員絕對是帝國的重量級人物,一方是7個公卿和3個駙馬,另一方是3個公卿和5個將軍。

唐玄宗時期,唐朝對外交流達到空前的繁榮,“萬國來朝”讓當時的外交活動十分盛大。此時,拔河運動不僅變得空前的聲勢浩大,甚至發展成爲一種展示國威的活動。史籍上曾經記錄過一次,邀請各國使節前來觀看的精彩拔河:繩子長過千尺,上千名大力士參與拔河,上萬人在現場觀看,一排光着上身的勇士擂鼓助威。現場煙塵四起,如同山崩。一時間,雙方相持不下。“繩暴拽而將斷,猶匍匐而不回”。根據《封氏聞見記》記載,這樣的場面,曾讓現場的“蕃客、士庶觀者是,墓不震駭”,以至於“匈奴失筋,再拜稱觴曰:君雄若此,臣國其亡。”就是說,當時觀看的匈奴使者,嚇得手抽筋,連筷子都掉了,並說道:唐朝太強大了,我們的國家只有滅亡的命運了。

唐朝之後,拔河的熱度便有所降低了。宋代,拔河活動偶有記載,晚清,民間仍有舉行拔河。到了清朝末年,西方拔河運動傳入我國,此後,我國古代拔河形式逐漸消失。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