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奇聞異事 > 明朝50萬大軍,卻土木堡被蒙古騎兵一擊而敗

明朝50萬大軍,卻土木堡被蒙古騎兵一擊而敗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部首領也先率部南侵,在懷來以西的土木堡與明英宗所率領的明朝軍隊相遇,明軍大敗,英宗被俘,使明朝陷入了嚴重的統治危機,史稱土木堡之變。此次變亂髮生的原因較爲複雜,既有外部環境原因,也有內部多重原因疊加所致,今古下面就爲大家好好分析土木堡之變發生的原因。

明朝50萬大軍,卻土木堡被蒙古騎兵一擊而敗

也先領導瓦剌統一蒙古,開始逐漸與明朝爲敵

十五世紀四十年代,瓦剌首領也先統一了蒙古諸部,勢力日益強大,不斷出兵侵擾明朝北部邊疆擄掠人口和財物,成爲明朝北部的勁敵。

正統十四年(1449年)春,也先派遣使臣兩千人到北京,謊稱三千希望冒領明朝朝貢賞賜。明朝責其欺詐,減去馬價,也先十分不滿。同年7月也先因明朝通事私自許嫁公主與其子,便貢馬做聘禮,被明朝拒絕後更加氣憤。

於是也先糾集蒙古諸部自大同,宣府,遼東,甘州,分兵四路嚮明朝進犯,也先親率主力部隊進攻大同。明朝右參將吳浩和大同守將西寧侯宋瑛、武進伯朱冕戰死,鎮守太監郭敬,都督石亨逃回。

宦官專權,英宗偏信王振

早已腐朽的明朝衛所軍隊抵擋不住瓦拉的進攻,告急文書紛紛報到北京,朝廷一片慌亂。深受英宗寵幸的專權太監王振,家住離大同不遠的蔚州。他害怕瓦剌軍入侵會擄掠他在家鄉的財產,同時還企圖僥倖取勝,進一步提高權力地位,因此竭力慫恿英宗親征。

兵部尚書鄺埜,侍郎于謙,吏部尚書王直等竭力勸阻,指出當時兵馬糧草不足,一時難以備齊,不應草率出兵。但英宗朱祁鎮,偏信王振,拒絕大臣的勸阻,貿然決定親征,率大軍50萬倉促離京向關外出發。

親征的明朝大軍在行軍的途中風雨交加,到達宣府時,糧食已經接濟不上,士兵們沿途看見被瓦剌擊敗的明朝敗兵拋屍荒野,情緒低沉,叫苦不迭。鄺埜等官員多次請求停止前進,都被王振斥退。

八月初一日明君在疾風惡語中進入大同,瓦剌軍隊在各路戰場主動出擊,唯獨大同一路爲引誘民軍深入重圍,有意撤出塞外四擊襲擊。

明朝50萬大軍,卻土木堡被蒙古騎兵一擊而敗 第2張

王振畏敵,引軍回鄉炫耀

當明軍進入大同後,王振得知前軍宋瑛、朱冕全軍覆沒的消息後,才感到恐懼,連忙勸阻朱祁鎮班師回朝,回軍途中王振又想要皇帝到蔚州巡遊,藉以炫耀權勢。

隊伍才向南走了四十里,王振又怕士兵人多,踏壞他的莊稼,於是又下令自原路折返,再往東行,士兵被折騰得疲憊不堪,更耽誤了時間,明軍退至宣府時,已被瓦剌軍隊追上。

八月十三日,明軍退至土木堡紮營,第二天瓦剌大軍趕到包圍土木堡,明軍被困兩天,人馬斷水。但也先見明軍人多勢衆,難以硬攻,便派人下書詐合。

英宗朱祁鎮信以爲真,覆信同意。這時明軍上下兵疲馬困、鬥志鬆懈,得知議和之後士兵爭先尋覓水源,軍伍混亂。也先趁明軍混亂之際,回軍衝殺。致使明軍潰敗奔逃,互相踐踏,屍橫遍野死傷過半,騾馬損失二十多萬頭,衣甲兵器輜重,損失無數,隨行勳貴文臣數百人戰死,王振也被亂軍殺死,朱祁鎮突圍不成與太監喜寧等爲也先所俘虜。

明朝50萬大軍,卻土木堡被蒙古騎兵一擊而敗 第3張

明軍土木堡之變慘敗原因

明軍在土木堡慘敗絕非偶然,整個戰爭過程中,明軍完全被宦官王振所控制,多次拒絕大臣的建議,不懂軍事的他,調度荒謬,一再延誤時機,又不觀察地形,將數十萬大軍屯駐在無險、無水的土木堡,致使五十萬大軍水源斷絕。而當兩軍對峙時,英宗又輕信對方詐和詭計,未能提高警戒及防備,致使50萬軍隊部隊全軍覆沒。

同時,土木堡之敗也充分暴露了自明成祖之後,明朝政治腐敗、忽視軍事發展,致使朝政混亂、軍事力量迅速衰弱,戰力低下。從此,明朝北方的戰略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損失了大量軍事力量的明朝,已無法有效的防禦蒙古的侵擾。同時,由於內政腐敗,外患嚴重,內外交困之下,明王朝自此由盛而衰。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