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奇聞異事 > 歷史上爲何有兩個炎帝陵?真實的炎帝陵在哪兒?

歷史上爲何有兩個炎帝陵?真實的炎帝陵在哪兒?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炎帝的陵墓有兩個,一在陝西寶雞,一在湖南炎陵縣。炎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他爲華夏民族的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出現兩個陵墓,是否爲兩地的人們都想爭搶着紀念他?有人認爲,寶雞的炎帝陵是第一代陵,炎陵縣的炎帝陵是第八代陵,這種說法的根據是什麼?

歷史上爲何有兩個炎帝陵?真實的炎帝陵在哪兒?

炎帝,烈山氏,又稱赤帝,華夏始祖之一,傳說中五天帝之一,與黃帝並稱爲中華始祖,中國遠古時期部落首領。

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於姜水之岸(今寶雞市境內)。炎帝制耒耜,種五穀。立市廛,首闢市場。治麻爲布,民着衣裳。作五絃琴,以樂百姓。另有八世炎帝之說,一世、二世炎帝均生活於寶雞,並輻射至兩湖(湖南、湖北),八世炎帝生活於湖南炎陵縣。

相傳炎帝發明耒耜,嚐遍百草,發明醫藥,因此號神農氏。他還發明陶器,開闢集市,削木爲弓,以威天下。爲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他與黃帝結盟並逐漸形成了華夏族(漢族)。因此形成了炎黃子孫。另外,神農之所以被稱爲炎帝,其後裔被稱爲“烈山氏”,都反映了原始農業和火有着密切的關係。

炎帝是傳說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又稱赤帝、烈山氏,和黃帝共稱爲中華民族的祖先。傳說炎帝人身牛首,頭上有角,生於烈山石室,長於姜水,有聖德。炎帝少而聰穎,三天能說話,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穡之事。其部落最早居住於今陝西岐山東部。他制耒耜,種五穀,開闢市場,治麻爲布,作五絃琴,削木爲弓,製作陶器等,對我國早期農業的發展和民族的繁衍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還立歷日,立星辰,分晝夜,定日月,月爲三十日,11月爲冬至。

歷史上爲何有兩個炎帝陵?真實的炎帝陵在哪兒? 第2張

中國人自稱是“炎黃子孫”,“黃”是指黃帝,而“炎”就是指神農。他和黃帝一樣,不但是中國上古時代的一位英雄和領袖,而且還是道教神話中的重要人物。

神農是伏羲(中國人的始祖之一)之後的皇帝,被稱爲炎帝。他還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他在中國各地旅行,採集各種植物,從中發現可以治病的草藥,並把有毒的挑選出來告訴人們,對中國的醫藥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傳說他是一位神奇的人物,他的母親在夢中感受到龍的氣,懷孕後生下了他。據說他長着人的身軀,卻有牛的腦袋,出生後3天就會說話,5天就會走路,7天就長出了牙齒,長大後,他身材高大,將近3米。後來他向一位神仙請教醫術,得到一本書。讀了這本書後,他就理解了人得病的原因。於是,他派人到各地去採集藥材,然後親自品嚐是否有毒,用自己的身體做實驗,甚至一天就嘗70多種。就這樣,他總共配製了365種藥,能治400多種病。據說他就是因此而中毒死去的。傳說他還發明瞭蠟燭,後來就被人們尊爲照明之神。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