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奇聞異事 > 董卓是董永的兒子 七仙女知道嗎?

董卓是董永的兒子 七仙女知道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中秋節從北宋開始成爲全民娛樂節日後,中秋節主角月餅便被編入各類版本的傳說。這其中,最具娛樂精神的是流傳於河南禹州的月餅故事:因爲《三國演義》中那個倒行逆施、嗜殺成性的東漢著名軍閥董卓,在這個故事裏,居然是七仙女和董永的兒子。

七仙下凡

月餅

情感的味道大於口舌的味道

中國人的所有節日,都離不了吃,中秋節也是如此。

董卓是董永的兒子 七仙女知道嗎?

自中秋節在北宋成爲被官方批准的正式節日後,月餅就成爲中秋節的最大贏家。中秋節可以不搞儀式,但不可以不吃月餅。不吃月餅,似乎就不算過中秋節。

月餅很好吃嗎?好像也不是,畢竟是節令食品,有多好吃說不上,但沒有它似乎就沒有了節味兒。年輕的時候,對於過節、吃月餅這種俗套是很不屑一顧的,但隨着年齡的增長,月餅的味道漸漸會變成回憶和思念,慢慢在身體內滋生、浸淫,進而讓這種回憶和思念變成一種習慣,習慣到每年的這一天,無論月圓與否,必定會撕心裂肺地想家,想媽媽曾經純手工打造的月餅,想兒時過中秋節時媽媽都做了哪些好吃的……

原來,對於中秋節的回憶就是一場吃的輪迴。有些味道,失去了才知道早已化爲胸口的烙印,成爲永遠。有些味道,是隻有人到中年後纔會慢慢品味出其中的曼妙。這正如“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月餅,對於中國人來說,永遠是情感的味道大於口舌的味道。

月餅的傳說

月餅的起源史無定論

史料記載,早在殷商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太師餅”,它應該是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從西域引進芝麻、胡桃,爲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繼而出現了以胡桃仁爲餡兒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關於月餅的起源,民間有各種版本的傳說,其中,河南本土流傳的幾個傳說相當穿越且富有娛樂精神。

月餅是胡餅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爲征討北方突厥,平定其屢次的侵犯,派大將李靖率部出征。

第二年的八月十五這天,李靖凱旋,爲了慶祝勝利,京都長安城內外鳴炮奏樂,軍民狂歡通宵。當時有個到長安經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獻圓餅祝捷(此處情節很詭異:一個普通商人焉能向皇帝進獻月餅?)。太宗大喜,接過裝潢華麗的餅盒(看來“過度包裝”古已有之),取出彩色圓餅,指着懸掛天空的明月說道:“應將胡餅邀蟾蜍(蟾蜍即月亮)”。隨後,太宗將圓餅分給了文武百官,與百官共食,從此,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形成了。

還有一個唐代傳說。說是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玄宗嫌“胡餅”之名不雅,楊貴妃見皓月當空,心潮澎湃,脫口而出“月餅”(話說楊貴妃當真蕙質蘭心啊)。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來。

董卓敬獻七仙女的供果

高級經濟師、焦作市旅遊顧問呂世範在河南禹州蒐羅到的一個月餅傳說,則跟董卓有關。

傳說七仙女被天兵抓回天宮前,給董永留下一子叫董卓。一年八月十五,董卓看到家家團聚,唯有自己見不到母親,便跪在槐蔭樹下大哭起來。哭聲驚動了土地爺,土地爺同情小董卓,便送他一雙如意鞋,讓他在月亮升起時穿上它,就可以見到自己的母親了。董卓照土地爺所說去做,果然飄飄悠悠飛向天宮,見到了日夜想念的母親。七仙女爲兒子做了包入花生、核桃仁的圓餅,董卓吃着又甜又香的仙餅,心裏高興極了。誰知,玉皇大帝知道了此事,把七仙女囚禁於廣寒宮,罰土地爺到月宮砍伐桂樹,讓天將脫掉董卓的如意鞋將他送回人間。

董卓是董永的兒子 七仙女知道嗎? 第2張

後來董卓長大當了宰相,就讓百姓在八月十五這天,都仿做這種圓餅,擺在月亮下,敬獻給自己的母親。從此以後,八月十五家家戶戶都要做月餅吃月餅,沿襲成俗。

玩兒大發啦

說實話,董卓跟月餅的這段傳說着實雷了我一下,七仙女的故事原本就是一個傳說,居然又把東漢時的著名軍閥董卓給串了進去,讓七仙女情何以堪。這出穿越劇,玩兒得有點大發了。

董卓,隴西臨洮人,他的發跡地點也在甘肅。他的父親董君雅,曾做過潁川的一個小官。潁川也就是今天的禹州市,是當時京師(洛陽)之外人口最多、最爲繁華的地方。漢靈帝末年,董卓受大將軍何進之召率軍進京,也就是當時的首都洛陽。結果,從窮鄉僻壤之地走出的董卓初進洛陽城,立刻就被洛陽城的華麗以及貴族府第連綿的情景驚呆了,於是,軍隊在他的授意下,實行所謂“收牢”運動。什麼意思呢?就是燒光、殺光、搶光,跟日本侵略軍在中國實施的“三光政策”如出一轍。把整個洛陽城鬧得雞犬不寧,怨聲載道。

後來遷都長安時,爲了防止官員和人民逃回故都洛陽,董卓將洛陽城以及附近二百里內的宮殿、宗廟、府庫等大批建築燒燬。昔日興盛繁華的洛陽城,瞬間變成一片廢墟。爲了攫取財富,董卓還派呂布洗劫皇家陵墓和公卿墳冢,盡收珍寶,殘暴、貪婪到了極點。

我對董卓的印象一直不好,源於小時候小人書《三國演義》的影響。書中的董卓不僅狡詐兇險、殘暴荒淫,長相也頗不佳。但就這樣一個大腹便便的半百老兒,還好色,結果中了王允使的美人計。後來尋了史料,愈發覺得董卓相當不是人類。所以,聽到這個故事時,我怎麼也想不通,他怎麼就能跟美麗善良的七仙女扯上母子關係?或許是董卓爲自己編造的美麗光環,或許是洛陽城中百姓對董卓厭惡到了極點,故意編排、埋汰董卓的春秋筆法?還有,爲什麼這個故事不在洛陽流傳,而是在禹州流傳?種種想不通。

不過,中秋節經過上千年的轉化、演變,早已從官家高高在上的神壇祭月徹底演化爲一個全民皆歡、全民皆團圓的節日。這樣的節日裏,確切地說,在月餅剛上崗的那些箇中秋節裏,又沒個電視啥的,大家聚在一起左右都是閒聊,順帶“野史”一下也沒啥稀奇的。

於是,釋然啦,不就是個傳說嘛,愛誰誰。

董卓是董永的兒子 七仙女知道嗎? 第3張

中秋“人口饃”

河南一些地方過中秋節,特別是農村,至今還保留着家庭製作月餅的習俗。

自制的月餅多數是由發酵的小麥面蒸制而成的,有的是麪糰內包上花生、糖、核桃仁等,擀成圓餅,外面撒上芝麻;有的把面擀成圓餅,上插紅棗,再用一個圓餅蓋在棗上。麪糰上都雕有月亮、星星、白兔、樹木等圖案,上籠蒸熟後即可祭祀或食用。豫北地區稱這種自家蒸制的月餅爲“人口饃”,家中有幾口人就蒸幾個饃,待晚上願月之後全家分吃。

有些地區則蒸制一個大月餅,願月之後,全家有幾口,就把月餅分成幾塊食之,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富足、安康。

中秋毛豆

河南有句民謠:“八月十五殺小雞兒”。

這是說,河南傳統的中秋飲食習俗除食用月餅外,還要殺豬宰羊,包餃子蒸饃,全家吃團圓飯。此日的宴席餐桌上,必有雞,因爲雞子與“吉”諧音。

開封等地,中秋之夜,還有吃毛豆的習俗。這個習俗據說跟楊家將有點關係。

相傳,北宋時期,楊繼業府上丟了一把兵器庫房鑰匙,被一家肉鋪的店主撿到後,店主連夜將鑰匙送到楊府。這天是八月十五,因番兵作亂,楊家剛剛接到聖旨要出征。店主月夜送鑰匙,解了楊家燃眉之急,佘太君爲答謝店主,就送他一把毛豆。店主回去以後,將毛豆分給大家,誰知第二天毛豆都變成了金豆。從此以後,每到八月十五晚上,人們爲了感謝楊家的恩賜,爲了感謝月奶奶的幫助,家家戶戶都要煮一鍋毛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