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奇聞異事 > 英國“賣柺”:清政府買的軍艦竟變成了外國水師

英國“賣柺”:清政府買的軍艦竟變成了外國水師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近代軍事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咄咄怪事。中國清政府花銀子購買軍艦,讓英國人擔任了艦隊司令,並且中國人不得過問艦隊事務的"阿斯本艦隊"事件,就是其中之一大怪事兒。要說清楚這件怪事兒,還要從林則徐談起。明朝時,中國的海上武裝力量還是很強的。鄭和七次下西洋遠航,心裏沒有國家的"武魂"能行嗎?肯定不行!中國海上武裝力量從什麼時候弱的?從清軍入關後弱的。以"騎射"得天下、水軍薄弱的清王朝,爲應付南明王朝的海上反擊,採取了"片板不許下海"的堅壁清野政策,以至於中國海上武裝力量日漸荒廢。而在這時候,西方的機器製造技術帶動的戰艦與槍炮製造業開始突飛猛進。

1832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派遣"羅爾·阿美士德"號軍艦到中國附近海面進行航道測量。發現清軍中裝備最好的廣東水師的戰艦仍舊都是舊式木帆船,最大的全長30多米,載炮30門,而且全部是舊式土炮。於是,英國人斷言,"即便是1000艘艦艇組成的中國艦隊,也打不過我們的一艘戰艦"。1835年,東印度公司曾經寫信給英國外交大臣帕麥斯頓建議政府:"只需1艘主力艦、2艘大巡洋艦、6艘三等軍艦、34艘武裝輪船和600名陸戰官兵,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把沿海中國海軍的全部威信一掃而光,並把數千只土著商船置於我們的掌握之下。"

帕麥斯頓是一個狂熱的擴張主義者。在中國問題上,這個人很壞。他曾說:"對於中國這樣半開化的政府,每隔8——10年揍它一頓,才能使他們老老實實。口頭警告是沒有效果的,他們很少注意語言,在他們接受意見之前,不僅要看到手杖,而且要讓手杖打到他們的肩膀上。"帕麥斯頓的政策直接導致了英國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的爆發。不過,話說回來了,英國之所以敢於從那麼遠的距離跑到中國打仗,還正是摸到了中國的海上力量薄弱的"要穴"。

英國“賣柺”:清政府買的軍艦竟變成了外國水師

對於中國海上力量的薄弱問題,當時有一個人看到了。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林則徐。1839年,林則徐任欽差大臣到廣州禁菸。他剛到廣州就看到了外國的"船堅炮利"。甚至想辦法專門從美國人手中購買了一艘戰艦。林則徐這個人了不得。用現代的話講,這個人愛國不迂腐,能夠跟隨世界潮流,認準的事兒,就幹到底。他認爲,要想戰勝外國侵略者,必須要有先進的武器裝備。在發配新疆的途中,他說"剿夷而不謀船炮水軍,是自取敗也。"1850年,林則徐在廣東潮州病逝。但是,他的"剿夷而不謀船炮水軍,是自取敗也"的觀點,卻被清政府採納了。1856年,清政府準備洋船洋炮裝備自己的水師。後來,由於爆發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而停止執行裝備新式艦艇的計劃。

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中國出現了一個過去從來沒有過的機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用今天的話講,就是外交部。這時,各個列強國家認爲,要想更好的謀求在中國的利益,還是和清政府打交道好。可是,中國當時正發生一件大事——太平天國運動。於是,作爲對清政府割讓中國權益的回報,各列強答應幫助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當時,太平天國有一名將叫忠王李秀成,這個人非同了得,他是太平天國後期作戰的靈魂之一。李秀成在1860年3月19日攻克了杭州、寧波等地,並繼續向上海推進。這時,咸豐皇帝剛死,6歲的小皇帝剛剛繼位,慈禧太后年輕守寡,還沒有掌握中央大權。主持清政府內外事務的只有一個人。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