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古代女同性戀被稱爲“磨鏡”是什麼典故?

古代女同性戀被稱爲“磨鏡”是什麼典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的通行文化由來已久,對男同性戀有“分桃”、“龍陽”、“斷袖”的說法,可是對於“磨鏡”,知道的人似乎不多,其實“磨鏡”是中國古代對於女同性戀的稱呼。

古代女同性戀被稱爲“磨鏡”是什麼典故?

網絡配圖

“磨鏡”即磨治銅鏡也。古用銅鏡,須常磨光方能照影。而把女同性戀叫作“磨鏡”的意思就是,由於雙方有同樣的性別構造,相互經常撫摸摩擦對方的身體得到快樂和滿足就好比在中間放置了一面鏡子而在廝磨,故稱“磨鏡”。

這其實很好想象,男女平等,那麼有男同性戀也必然會有女同性戀,只不過由於古代女子地位不高,代表人物不多,所以“磨鏡”的情況很少被人提起,性是人類的一種自然需求,在正常情況下,無論男人和女人都渴求愛情、婚姻與性的幸福。

比較多的“磨鏡”是聚集在皇宮中的,“宮花寂寞紅”,這幾個字非常慘淡的描寫了古代神功女子的可悲,他們能接觸到的人只有皇上和太監,太監是沒有性能力的,而皇帝只有一個,在宮廷女性中能得到皇帝寵幸的又有幾個呢?

古代女同性戀被稱爲“磨鏡”是什麼典故? 第2張

網絡配圖

在一個個長夜後很自然有有一部分宮女尋求一些宣泄慾望的方法,性宣泄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其一是和太監結成掛名夫妻,日日一起吃飯,藉以得到感情上的安慰,這稱“對食”。著名的太監“魏忠賢”和“客氏”就是一對“對食”。另一種方式就是我們所說的“磨鏡”了。

對於磨鏡的記載也有很多,劉向的《列仙傳·負局先生》記載:“負局先生不知何許人,語似燕代間人,常負磨鏡局,循吳市中,炫磨鏡一錢。”清代小說家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神女》中也有“問其人,乃諸姓,市中磨鏡者也”之說。

古代女同性戀被稱爲“磨鏡”是什麼典故? 第3張

網絡配圖

有些女尼姑、女道姑自不能免,像魚玄機這樣的風流女道士絕非個別。除了搞異性戀之外,搞同性戀的更多,而社會對搞女同性戀更爲寬容,因爲這不破壞婚姻家庭,不算“失節”,也不影響子女的血統。

磨鏡並無不對,它本身就是人類的本能之一產生的文化,對待同性戀的態度應該是不提倡不反對。愛本無對錯,真愛,都值得祝福。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